YD/T 2486-2013 英文版 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设备技术要求
再生段开销处理复用段开销处理STM-N接口PDH接口开销处理ATM接口ATM层处理再生段开销处理复用段开销处理交叉连接VC映射以太网接口增强以太网处理二层交换MPLS-TP层处理STM-N接口SDH同步处理分组同步处理外同步接口图1 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数据平面功能模型4.2.2 MPLS-TP处理过程(可选)a)MPLS-TP处理过程如下:对于SDH、PDH或ATM业务,经过电路仿真处理后,送入MPLS-TP处理模块处理后,送入SDH NNI;b)对于以太网业务,送入MPLS-TP模块处理后,映射进SDH处理模块;c)对于封装在EoS中的以太网业务,先从EoS信号中解出以太网信号,经MPLS-TP模块处理后,映射进SDH处理模块。5 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承载业务要求5.1 多业务承载要求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应支持下列业务类型。a)可选支持ATM业务:通过ATM over SDH或PWE3方式支持。b)支持以太网业务:支持Ethernet over SDH方式,可选支持Ethernet over MPLS-TP (PWE3)方式。c)支持TDM业务:支持传统TDM方式,可选支持电路仿线方式。d)支持PWE3仿真业务,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1)控制字的使用应符合IETF RFC4385和IETF RFC5586;2)应支持IETF RFC3985规范的单段伪线(SS-PW)交换架构和功能,可选支持符合IETF RFC5659规范的多段伪线(MS-PW)交换架构和功能;3)应支持以太网业务的仿线封装和控制字应符合IETF RFC448的相应规定,控制字必选;4)应支持TDM业务仿线)可选支持ATM业务仿线封装和控制字应符合IETF RFC4717。5.2 以太网业务承载要求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支持在SDH上承载以太网业务,具体要求见YD/T 1238-2002。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可选支持通过PWE3仿真来承载以太网业务,应支持以下功能:a)提供的以太网二层业务包括ITU-T G.8011.4所定义的以太网线型业务(E-Line)、以太网专网业务(E-LAN)和以太网根基多点业务(E-Tree)三类:b)以太网专线业务(E-Line),应符合ITU-T G.8011.1的要求6.2 OAM
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应支持如下以太网技入链路0AM功能。a)OAM能力发现:通过应用和激活0AM功能,可以执行0AM能力的发现,可发现对端终端设备是否使能OAM功能、OAM配置参数(如最大支持OAM PDU大小)以及支持的0AM功能(如是否支持0AM远端环回)。b)远端环回:接入链路0AM机制提供了一种支持数据链路层帧级别的环回机制。c)远端故障指示:可以指示对等实体本地终端设备的接收路径上是否出现状态异常,远端故障指示需要物理层设备支持单向操作能力。d)链路监测:提供事件通知功能,该功能内含诊断信息。e)MIB变量查询机制(可选)。f)扩展机制,用于高层的管理应用(可选)。具体的以太网接入链路0AM功能OAM PDU格式定义参见YD/T 1948.4-2010。6.2.2 网络OAM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应支持如下以太网OAM功能。a)故障检测:通过发送和接收连续型检测消息来监测链路通断。b)故障确认:通过发送单播Loopback消息(LBM),接收对端响应消息(LBR)来确认链路通断。c)故障定位:通过发送链路跟踪消息(多播消息),接收下游节点的回送单播LTR消息来找到链路故障点。d)故障通告和抑制:使用AIS消息来实现故障通知和告警抑制功能。e)网络性能监视0AM功能,包括测量时延DM和丢包率(LM)。具体的以太网业务层0AM功能定义参见YD/T 1948.4-2010的第5.3节、第5.4节。6.2.3 故障穿通6.2.3.1 故障状态穿通功能描述链路故障状态穿通功能为具有链路备份的网络提供故障传递和通告的能力,保证服务网络故障后能够快速切换到备份网络。如图2所示,路由器R1和路由器R2通过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组成的服务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服务网络基于TDM平面的EoS技术。通过以太网接口与R1和R2连接。R1和R2间提供有备份网络。当接入点链路1、服务网络、接入点链路2之一或多点出现故障时,增强型多业务传送网络均能把故障信息通告给R1和R2,R1和R2根据工作链路的故障状态自动启动备份网络,在备份网络上重新建立通信链路。备份网络
增强型MSTP A服务网络增强型MSTP A图2 链路故状态穿通功能在故障传递功能中,首先要具备检测接入链路和服务网络故障的机制,检测到故障,需要通过故障传递机制告知路由器故障。6.2.3.2 故障检测机制通过IEEE 802.3ah或IEEE 802.1ag/Y.1731检测接入链路故障。通过IEEE 802.1ag/Y.1731或SDH检测服务网络故降。6.2.3.3 接入链路故障传递机制如果增强型MSTP设备以太网业务是走GFP→VC映射路径,当发生客户信号故障时,可通过GFP的客户管理帧在MSTP网络中传递以太网业务的故障,具体参考G.7041。如果增强型MSTP设备通过ITU-T Y.1731来检测故障,则可以通过以太网ETH-CSF来在MSTP网络中传递以太网业务故障,具体见ITU-T Y.1731。MSTP设备将接入链路故障向其他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通告故障,待研究。6.2.3.4 服务网络故障传递增强型MSTP将MSTP网络故障通告给其他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待研究。6.3 以太网保护6.3.1 LAG保护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的EoS板卡应支持LAG来实现以太网接入链路保护,具体要求见IEEE 802.3-2008的第43章。LAG的工作方式应支持手工聚合和静态骤合两种模式。a)手工聚合:不使能LACP协议,被聚合的设备间无需交互协议报文;b)静态聚合:需要使能LACP协议,但不允许系统自动向聚合组中添加端口。在静态LACP聚合方式下,设备要通过LACP协议交互,来确定被人工聚合的端口是否能配置成功。LAG支持配置为主备或负荷分担模式。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应支持板卡内各端口间的LAG保护,如图3所示。LAG保护支持负荷分担和1:1主备保护两种模式。增强型MSTP设备
端口1以太网链路端口1EoS 板卡端口2LAG保护组端口2ETH板卡端口n端口n图3 板卡内的LAG保炉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应支持板卡间不同端口的LAG保护,如图4所示。LAG保护支持1:1主备保护模式。增强型MSTP设备
端口1以太网链路端口1EoS 板卡端口2LAG保护组端口2ETH板卡端口n端口n端口1以太网链路端口1EoS 板卡端口2端口2ETH板卡端口n端口n图4 板卡间的LAG保护6.3.2 以太网线性保护倒换(可选)以太网业务在SDH网络中传输时,支持以太网线性保护倒换。本部分定义的以太网线性保护倒换机制包括线保护倒换架构。线保护倒换可是单向或者双向操作,线保护倒换是双向操作。在线保护倒换架构中,保护传输实体专用于一个工作传输实体,并与其在保护域的源端永久桥接,业务流在源端双发到工作传输实体和保护传输实体,并在保护域的宿端基于某些预定的标准(如服务层的故障指示)在工作传输实体和保护传输实体之间进行选收。在线保护倒换架构中。业务流的选收只在保护域的宿端执行,但是双向线保护倒换需要APS协议来协同确保两个方向选择同一个传输实体,而单向线保护倒换则不需要APS协同协议。在线保护倒换架构中,保护传输实体专用于工作传输实体,与线保护倒换不同,在保护域的源端,正常的业务流通过一个选择器桥接到工作传输实体或者保护传输实体,在保护域的宿端,选择器来选择传输正常业务流的实体。由于源端和宿端需要协同来确保两端的选择器选择同一个实体,因此APS协同协议也是必要的。具体的以太网业务线性保护倒换机制参见YD/T 1948.6-2012《传送网承载以太网 (EoT)技术要求第6部分:以太网保护》第6章。6.3.3 以太网环网保护倒换(可选)以太网业务在SDH网络中传输时,支持以太网环形保护倒换。本文件规范的环网保护架构中,所有环网节点都参与保护倒换,均应知道保护状态。环网的保护倒换架构依赖于APS协议来协同以太网环网的环网保护倒换动作。以太网环网保护的网络目标如下:a)以太网环网保护机制应防止任何情况下(网络开始工作时、故障状况下和保护倒换时)闭环的形成。b)应对环网链路的ETH层的连接进行周期性监视,且把SF和/或SD的状况通知给以太网环网保a)护机制(如链路带宽劣化或过量丢包)。c)以太网环网保护应和服务层的保护能力相独立,保护机制不应冲突,可通过设置保护倒换触发前的拖延时间来实施。d)服务层网络的SF或SD状况应通知给以太网环网保护机制。e)在单个环网链路发生故障时,以太网环网应支持多点连接的保护或恢复。f)在单个环网节点失效时,环网应支持多点连接的保护或恢复(失效节点配置的业务除外)。g)在多点故障(如多个环网链路或多个环网节点失效)时,在被分割的多个环状段内应支持全连接。h)以太网环网保护应在不同网络负载情况下正常工作。i)以太网环网保护应支持多环/梯形拓扑网络下的保护倒换:保护倒换机制应适用于单点或双点互连的以太网环网,应能保护经互连节点传送的业务。在双点互连的以太网环网中,保护机制应防止在互连节点之间链路发生故障时形成大的闭环。j)以太网环网保护控制的通信应采用标准的以太网消息(IEEE 802.3/802.1)进行。以太网环网保护机制的控制消息应使用ITU-T Y.1731定义的0AM消息格式,这些消息格式可被扩展来支持保护控制消息。k)保护机制所占用的带宽应为总的可用带宽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和网络支持的总流量相独立。l)保护机制不应对以太网中继和过滤功能施加任何限制或要求。m)保护机制不应对组成以太网环网的节点数目进行限制,基于可操作的观点,以太网环网节点的最大数目范围应为16~255个。n)网络管理者应可通过命令来触发保护倒换,倒换时间不应超过50ms。o)保护机制应支持返回模式和非返回模式,在返回模式下应支持WTR时间的设置。p)在单点(环网链路或节点)失效时,环网保护机制应支持不超过50ms的保护倒换时间。互连以太网环网采用的解决方案,应支持把一个以太网环网转换为连接到另外一个以太网环网的子环的操作,并且该环网原有的业务不能中断。但该操作引起的保护倒换动作造成业务暂时的损伤是可接受的,另外在该操作过程中如果产生新的链路故障造成保护倒换失效也是可接受的。具体的以太网业务环网保护倒换机制参见YD/T 1948.6-2012《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6部分:以太网保护》第7章。6.4 QoS功能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的QoS(服务质量)功能是指针对网络中各种业务应用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如丢包率、延迟、抖动和带宽等,以实现同时承载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综合传送。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应支持的QoS功能包括:流分类和流标记、流量监管(Policing)、流量整形(Shaping)、拥塞管理、队列调度、连接允许功能等。接口的QoS功能包括流分类和流标记、流量监管、队列调度、拥塞管理、流量整形、连接允许功能等。a)流分类和流标记功能:流分类功能是按照一定规则,对业务流进行分类,流标记是对流分类后的报文设置网络内的服务等级和优先级标记,以实现不同业务的Qos区分。b)流量监管功能:流量监管是流分类后采取的动作,对业务流进行速率限制,以实现对每个业务流的带宽控制。c)流量整形功能:对分组的流量进行限制,并对超出流量约定的分组进行缓冲,并在合适的时候将缓冲的分组发送出去,从而起到流量整形的目的,使报文流能以均匀的速率发送。对每个业务流进行流量整形,有助于降低下游网元突发流量导致的业务丢包率。d)CAC功能:对业务配置的CIR、EIR等带宽参数进行合法性检查,确保不同业务流配置的带宽参数不会超过出口带宽,或超过上一级通道的带宽配置,无法满足的业务带宽参数请求将被拒绝。e)拥塞管理功能:通过尾丢穿(Tail Drop)或WRED,实现对拥塞时的报文丢弃,以缓解网络拥塞。f)队列调度功能:当报文到达网络设备接口的速度大于接口的发送能力时,将产生拥塞,需要采用队列调度机制来调度数据转发。7 MPLS-TP功能(可选)7.1 传送平面功能要求7.1.1 分组转发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基于MPLS-TP标签进行分组转发。分组转发功能技术要求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 (PTN) 设备技术要求》第7章。7.1.2 电路仿真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应支持TDM E1、IMA E1、通道化STM-1、E3(可选)CES功能。E1 CES应支持SAToP仿真模式,CESoPSN模式可选,具体技术要求和处理流程见YD/T 2397- 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6.1.2.1节。7.1.3 OAM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包括网络内、业务和接入链路三个层次的OAM功能,OAM总体功能和架构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9.1节。增强型多业务传送网络内OAM支持LSP层和PW层0AM,技术要求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9.2节。7.1.4 链路故障穿通功能描述和机制参见本标准第6.2.3节。故障状态信息由以太网CSF OAM承载,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9.2.3.7节。7.1.5 网络保护增强型多业务传送网络的保护包括线性保护倒换和环网保护倒换。增强型多业务传送网络的分组线性保护包括PW、LSP的线),具体保护倒换要求和原理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10.2节。增强型多业务传送网络的分组环网保护包括Wrapping和Steering两种模式,具体保护倒换要求和原理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10.3节。7.1.6 Qos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支持的QoS功能包括:流分类和流标记、流量监管、拥塞管理、队列调度、流量整形,连接允许功能等。QoS功能处理要求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8章。7.2 网络管理平面要求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11章。7.3 控制平面要求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12章。7.4 DCN要求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13章。7.5 互通要求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能够与MSTP/PTN设备共同组网,二者有互通需求,需要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组建的网络与MSTP/PIN能实现互联互道,具体参见附录A。8 同步要求增强型多业务传送设备应支持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功能,包括:a)支持SDH频率同步,见YD/T 1238-2002;b)支持同步以太网,并从以太网线路码流中提取时钟信息,恢复出同步时钟,送给系统时钟模块作为参考时钟源,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11章;c)支持CES业务时钟恢复,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11.2节;d)可选支持基于以太网IEEE 1588-2008的时间同步(以太网作为UNI),见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第11章;e)可选支持基于SDH的IEEE 1588-2008时间同步,功能需求参见附录B,具体技术实现待研究。9 增强型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接口要求9.1 物理层接口技术要求9.1.1 PDH接口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