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校长如果不提核心素养是不是就落伍了?核心素养是一个新词吗?核心素养是不是素质教育之后又一个什么都能装的大筐啊?真的是这样吗?在上周末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该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熙的反问,道出了校长们心头的疑惑,不禁追问:挂在嘴边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在当下如何落实,其他国家关注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记者了解到,社会各界对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内容充满期待。
据悉,“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课题组表示,该项目力图通过开展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结构框架,并依据总体框架研制不同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进一步形成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的指标体系。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最终提出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由于过渡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各级各类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的创业能力不强,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导致了人的异化而不是人的解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表示,“学生素质不能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要求,不能满足国际竞争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呼吁核心素养。”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杨德军分析表示,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科目标也非常明确,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素养,数学的逻辑思维等,都很精准,但是在培养接班人和学科之间出现了断层。“接班人和学科之间是什么关系,上语文课时常常忘记培养接班人的使命,这中间有个缺失,这个缺失就是核心素养。”杨德军表示,“这个缺失和断层需要核心素养来承接,它能把二者整合在一起。”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关注认知的结果而忽视认识的过程和理解,注重做题而忽视在实际中的应用。”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贾美华进一步阐释,“由此导致学生只知概念是什么,不理解为什么,问题解决能力较低,思维的逻辑性不强。因此,解决的思路便是聚焦核心素养,育人方式继续转变思维。”
裁判长着“电子眼”,足球有颗“智慧芯”……世界杯看的不只是足球,还有科技的变化。
进入6月,漫天飞的促销红包、预售、定金、满减信息,预示着“618”年中大促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