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169028800

高级工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一)

标签: 局域网是哪五个部分 2023-06-13 

  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道德的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职业道德的本质(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2、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3、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4、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人们自我完善)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8、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和坚持集体主义以及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职业劳动)

  1.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2.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但为人民服务不能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3.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4.关心群众生活,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5.依靠群众的力量去实现他们自身的利益。

  “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为人民服务即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致,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1、集体主义原则内空包含: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12、集体主义的属性:长期以来,人们凭直觉认为,私的概念是具体的,个人主义的定义容易理解,即是私利,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对此讲得也比较透彻。而公的概念则被泛化,对于集体主义,则被视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这是由集体主义的属性决定的。集体主义所指的集体利益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即是社会共同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组织和社会单位利益。这些亦是具体的,也是能够确定的,只是有些人不想承认以至混淆它的实践性,使个人利益得以更多的保护。

  13、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二、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充分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四、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五、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15、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坚定理想,爱岗敬业三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16、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17、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有什么关系?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职业道德就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自律性道德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公德在职业工作中的体现。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社会道德的派生物,在保障社会存在与发展这一道德根本目的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社会公德的成长必须有职业道德这个中间层次的支撑才行,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孤立地建设社会公德,那么社会公德的建设也很难奏效。换句话说,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公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与前提。

  18、职业范畴的内涵:职业道德范畴是指反映职业道德现象的一些基本观念,或者说,各种反映和概括职业道德现象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是由(职业义务、职业权利、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幸福)等要素构成的。

  19、职业义务的内涵(一指公民和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二是指在道德方面应尽的责任三是指不要报酬的奉献)特点:(利他性和无偿性)要求:(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职业义务在人们的内心信念的驱使下,自觉自愿在工作岗位上履行的,其次履行职业义务不是为了得到权利或好处。)

  20、职业权力的内涵(是指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或职业活动中拥有的支配人、财物的力量)特点:(权威性、职业权力的利己性、隐蔽性)要求:(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权利观。二正确使用手中的职业权利。三敢于抵制滥用职业权利的不正之风)

  21、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它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特点:(一职业责任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二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三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22、职业纪律的内涵:(是在职业活动中为履行职业责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职业秩序而要求从业者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特征:(1职业性2安全性3自律性4制约性)作用:(执行职业纪律可以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程序,保证社会主义劳动生产顺利地进行,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劳动者安全规范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提高单位的工作绩效;提升单位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制度化;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提高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两者的区别,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职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职业纪律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完成劳动义务,职业道德的直接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职业纪律以惩罚和激励相结合为实现手段,职业道德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凭借人们的内疚和反省。两者的联系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共同寓于同一主体——劳动者,调整的对象均为“劳动行为”,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23、职业良心的内涵(指有着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领悟了社会对息的要求,因而具有的为社会尽具体义务的明确意识,或简单地说,就是从业人员对事业责任的自觉意识。)作用(首先,在从业人员作出某种行为之前,职业良心具有动机定向的作用。其次,在职业活动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再次,在职业活动结束以后,职业良心具有评价作用。职业良心通常以两种方式作用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实践,一种是直觉的方式,一种是理智的方式。)

  24、(职业荣誉感指一定的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职业荣誉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从业者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另一方面,指从业者在职业良心中所包含的自爱和自尊)职业荣誉的内涵(是对职业行为的社会坐标所作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正确的主观认识,是职业义务和职业良心的价值尺度。)职业荣誉的重要意义(职业荣誉感就是每个职业人,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做好自己职业范围内的事情的那种职业责任感及做好职业之后在社会上获得的尊敬、自尊及感到光荣的那种感觉。在一个良好社会里,只要认真把自己职业岗位上的事情做得近乎完美,在社会上就会得到充分的尊敬,作为个人也能够得到充分的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只要作出一流的水平,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不论你是什么岗位,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没有职业荣誉感,直接影响职业的社会作用,终究也关乎职业人的命运。荣誉提升道德,荣誉催生自律;荣誉启发智慧,荣誉激励热情;荣誉坚定信念,荣誉鼓舞勇气;荣誉孕育责任,荣誉成就伟业。

  25、职业荣誉与职业道德的关系:作为职业道德的高级组成部分的职业荣誉感,对这种职业道德产生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它维护和激励着这种职业道德,并且通过职业道德对该职业产生作用。没有职业道德就没有职业,而没有职业荣誉感的职业道德也难以想象。职业荣誉感觉是敬业爱岗的具体表现,是从事该职业的道德情感,一旦个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道德情感的崇高性就会渐渐被告世俗追求所取代,而渐渐失去职业荣誉感,失去对职业的兴趣。职业荣誉感淡化,也是社会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一种体现,当人们不再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光荣和自豪时,那么对社会的责任、义务和对工作的热情也会随之淡漠,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将被严重弱化。

  26、职业幸福的内涵: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1、企业应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人文关怀。所谓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更多地去关心企业的员工,用激励创造奇迹。这盏明灯让黑暗中藏匿的珠宝发出了光芒;在激励的作用下,员工更加自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员工更加努力,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2、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职工的幸福感不仅来源于物质,还要有一个好的文化。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和谐温馨的团队,来源于自我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来源于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知足常乐。

  27、(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业务素质、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

  职业技能的作用(1、职业技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2、职业技能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29、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培养模式的变革,一个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促进就业作出了贡献,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

  教育人士认为,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就业的根本,也是顺利就业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就业力不足的问题,工作能力离准员工相差甚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目前的学历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并且大学生对于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尚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缺乏主动性。一方面高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一方面大学生缺乏主动实践的热情,双重影响下的大学毕业生如何能受企业青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职业技能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延迟就业、缓减就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因为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高精尖人才也可以引进,但大批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不可能引进的,只能靠职业技能教育来培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有学历,更要有能力,才更具吸引力和就业竞争力。过去,人们过分注重高学历,一说“人才”,往往就想到那些高学历、高文凭的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社会对“人才”的认识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注重文凭向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转变。人才市场最近出现一种概念: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求才是人才”。文凭高,但缺乏操作能力的人,并不受市场欢迎;同时,那些技能高超的人则身价大涨。人们开始认识到学历高代替不了操作能力强;那些尽管学历不高,但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正是实际工作中适用和急需的人才。

  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令人深思。对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有关人士说,职业培养已经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在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培训热,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而言,劳动者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无疑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力量。

  30、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影响(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31、道德修养: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或者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

  32、道德修养的基本特征:(1、道德修养要解决两个主要矛盾,即社会道德体系及其道德要求与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自身受消极道德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低下的道德品质与先进的道德品质之间的矛盾。2、道德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解剖的活动。3、道德修养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

  33、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一)职业道德品质,它包括“知、情、意、信、行”五个因素,即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认识是前提和依据,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是两个必备条件,职业道德信念是核心和主导,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最终的目的和结果。(二)职业道德境界,主要有雇佣型、尽职型和献身型号三种职业道德境界。

  34、职业道德认识是从业人员对一定的职业关系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从业人员心理上对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义务所产生的各种体验态度和情绪。职业道德情感包括从事职业的荣誉感、尊严,对自身职业劳动的责任感、义务,对服务对象的同情、并尊重和热爱等情感态度。职业道德意志是指从业人员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它是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职业道德信念是从业人员发自内心地对某种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

  3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职业道德修养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需要2、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3、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拓展职业生涯4、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36、简要论述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道德修养过程。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职业道德修养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要的道德原则问题明辨是非,纠正错误的思想,把握好人生道路的航向。这些重要的道德原则问题包括:第一价值观第二荣辱观第三幸福观第四义利观。二、坚持知行统一,总结经验教训。所谓“知”就是指在职业实践中经过理论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而获取正确的认识。所谓“行”则是指社会实践,即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人们把职业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修养,不断地转化为职业行为,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就是知行统一。我们坚持职业道德修养必须知行结构统一、注重实践,这是因为第一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第二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第三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第四实践是推动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三、积极开展职业道德评价。包括三种作用:第一职业道德评价的批判作用第二职业道德评价的教育作用第三职业道德评价的调节作用。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势主要有三种:一是社会舆论二是内心信念三是传统习惯。四、学习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时一要有“信心”防止先进人物高不可攀的片面观点二要有“诚心”不要用庸俗市侩的眼光看待先进人物,把他们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说成“冒傻气”三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经得起磨炼和考验。五、努力做到“慎独”。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慎独既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职业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慎独是高度自觉的表现,是在强烈的职业首先信念的支配下自觉自愿行为,能做到慎独的人,标志着他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说明他所选择和坚持的职业道德行为, 不是为了装饰门面,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或其他个人目的。其次,慎独强调人们在道德修养中,在隐和微处下功夫,道德修养要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入手,防微杜渐。再次,慎独是良好道德习惯的表现。

  37如何做到“慎独”?一个人应该怎样进行“慎独”?实践告诉我们,讲“慎独”,首先要在“隐蔽”处下功夫,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一个人锻炼自己的道德品格的重要场所。中国战国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屈原在《橘颂》中说:“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古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言:隔墙有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要做到“慎独”,还要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小善而成大德。进行师德修养,要从小处起步,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8、如何做到“坚持知行统一,总结经验教训”第一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第二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第三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第四实践是推动职业道德修养的的动力。

  法律的概念: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安装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以权力和义务为其内容,;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期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律基本特征:1、法律是调整人的社会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当代中国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规章、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特别行政区的法律、8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全部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所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一法律形式反映和规范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项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夯实了立国兴邦、长治久安的法制根基,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中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各民族大团结,确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涵盖了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把国家各项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法制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日益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确定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将他们概况为如下十项1法制完备2主权在民3人权保障4权力制度5法律平等6法律至上7依法行政8程序适当9司法独立10党要守法

  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科学法治的根本保证、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四、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五、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1、法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2、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3、法可以诚信友爱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4法为激发主体的活力创造制度条件5法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6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

  简述宪法及特性宪法的界定主要分为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两种,实质意义的宪法是从法律规范内容来界定的,形式意义上的宪法既根据现货的形式特征来界定

  特性:1、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根本性,2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最高性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比普通法律要严格的多

  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中所采取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准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保障公民权力和自由原则 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4、民主集中制原则

  怎样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工人阶级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2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3知识分子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基本依靠力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79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时候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1、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3、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租的单一制国家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4我国 的行政区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机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与机会经济的区别: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平等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对资源发挥基层性配置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人身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社会经济权利5、文化教育权 6、特定公民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估计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方面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体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领导的所有国家机构的总和或所有国家权力机构形成的网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有七项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责任制原则、精简。效率。服务。廉洁的原则,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党的领导原则。

  选举的组织、程序和方法是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选举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和选举任务的完成提供具体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2、划分选区。 3、选民登记。 4、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正式确定代表候选人。 5、候选人的介绍。6、组织投票与确定当选。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92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5、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民法的概念:97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为什么说民法是权利法:98民法之所以是一部民事权利法,就在于整部法律的内容多为授权性法律规范,授权民事主体以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权利。并鼓励民事主体行使自己的权利,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依法寻求法律保护

  民法的基本原则99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中国的民事立法上,确立了以下几项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什么105;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 3、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

  民事法律行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1041、具有独立意志 2、拥有自身可支配财产 3、非自然人主体能独立地承担责任

  民主主体的构成要件有哪些?1031、名义独立 2、意志独立 3、财产独立 4、责任独立

  物权法是未来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物权法是一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

  特征:1、物权是对世权。 2、物权是支配权。 3、物权是绝对权。 4、物权是以物为客体的权利。

  概念: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特征: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性质: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是两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合同的法定解除: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二、合同协议解除,协议解除的条件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原合同关系。

  合同变更的概念、条件和特征是什么119.120合同的变更与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合同主体和内容的变更,狭义的合同变更指合同内容的变更。

  条件:1、原已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 2、合同变更须依当事人双方的约定或者依法律的规定并通过法院的判决或仲裁机构的裁决发生合同变更主要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特征:1、合同的变更仅是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 2、合同的变更是合同内容的局部变更 3、合同的变更通常依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4、合同的变更只能发生在合同成立后

  1、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 2、死者人格利益,包括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或遗骨等人格权益 3、胎儿人格利益 4、法律规定的身份权不能保护的其他身份利益 5、法律规定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不能保护的占有、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等其他财产利益

  结婚的法定条件有哪些?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婚姻关系的成立有四个级基本的法律特征:1、结婚的主体是男女两性 2、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 3、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双方的夫妻关系 4、结婚的必备条件:一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年龄,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承遗产的份额

  有限责任公司:指依据公司法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公司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阐述行政法的特征1601、行政法尚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典。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相当丰富。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分类:1、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5、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 6、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7、行为行政行为与不行为行政行为 8、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 9、自为的行为、授权的行为和委托的行为。

  简答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1671、依法立法原则 2、民主立法原则 3、实事求是原则 4、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1、规划 2、起草 3、征求意见 4、审查 5、通过与签署 6、发布于备案 7、修改和废止

  1、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 2、排他许可和非排他许可 3、独立许可和附文件许可 4、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许可

  3、根据行政主体是否亲自到行政相对人的活动场所进行检查为标准,可分为书面检查和实地检查

  1、处罚法定原则 2、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3、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 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一事不再罚原则 6、保障权利的原则

  世界行政程序法变迁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欧洲时期 2、美洲时期 3、亚洲时期

  1、行政听证制度 2、行政回避制度 3、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4、行政证据制度 5、行政案卷制度

  行政层级监督是依据行政系统内的隶属关系、层级关系而生成的一种监督方式和途径;它是以上级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之间存在的领导和指导关系为基础,既是行政系统没固有的、原始的监督形式,也是行政监督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监督形式

  内容及方式:1、报告 2、检查 3、审批 4、备案 5、改变和撤销 6、惩戒

  1、要求报送权 2、检查权 3、调查取证权 4、制止并采取措施权 5、处理权 6、通报和公布审计权

  1、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 2、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 3、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间接申请复议

  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不同级别和地域的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主要有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是指因对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在法学上,当事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中的第三人;狭义的当事人则仅指原告和被告

  一、国家应予行政赔偿的范围1、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2、侵犯财产权的赔偿范围二、、国家不应予行政赔偿的范围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原因不同 2、范围不同 3、程度不同 4、程序不同 5、性质不同 6、依据不同

  行政补偿方式是行政机关通过何种方法和途径实现对行政相对人的损失进行补偿。目前补偿主要有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直接补偿包括:金钱补偿、实物补偿、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间接补偿是指补偿义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采取安置人员、解决户口、享受公费医疗、减免法定义务、统筹安排生活等方式,提供政策优惠。使得受损坏相对人获得补偿。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2、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市场运行调控关系 3、国家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和宏观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4、国家在社会保障调控方面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95有以下几点:1、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 2、国家的适度干预原则 3、经济民主的原则 4、经济公平的原则 5、经济效益的原则 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下几点:1、经济法是经济性 2、经济法的专业性 3、经济法的管理性 4、经济法的法定性5、经济法的政策性,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把经济法的本质属性概括为社会利益维护之法,既社会本位法1、利益的种类 2、社会利益的含义 3、经济法上社会利益的识别

  1、竞争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3、银行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5、财税法 6、土地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犯规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属于思想意志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

  种类:1、以经济法律关系内容为依据,经济法律挂席可分为宏观经济管理法律关系和市场管理法律关系 2、以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单方是特定的,还是双方是特定的为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范围:国家行政机关2、企业 3、其他经济组织 4、自然人 5、社会经济服务机构 6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

  资格: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情形,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国家各级权力机关批准成立: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有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批准、核准或直接登记而成立;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合法有效的章程由经济组织自身设立;由法律、行政法规直接赋予一定身份而成立等等。

  种类:1、物 2、行为 3、由于国家经济职能的变化和民事关系的异化,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形成了民事关系以外的新型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经济行为,它既包括经济组织等主题的经济行为,也包括国家和政府机关的经济行为。

  特征: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质的、行为的、精神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既具有通常意义上的法律关系的客体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1、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是经济法主体能够控制、支配的事物 2、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是国家经济法律允许进入到经济法律关系成为其客体的物或行为 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应当是能够直接体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或是可以借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的物或行为

  有三点:1、经济职权 2、经营权,其中经营权又有投资权、国有企业经营权、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组织的自主经营权、承包经营权、租赁经营权、自然资源开采、开发、利用权。3、经济请求权,其中经济请求权又有管理性的请求权、复议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主要有以下几类:1、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 2、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3、依法纳税 4、服从合法干预的义务

  经济法确认和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不会自生自灭。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度是有原因的,凡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一般称指为经济法律事实。换而言之,经济法律事实即经济法律关系、变更、终止的原因

  法律责任的传统分类方法是将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宪法责任。

  经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有关机关根据以追究经济法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条件,一般符合以下条件;1、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经济法律法规 2有一定的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4、行为为主观上有过错。

  从三个角度分析经济法调整方法的不同侧面;1、控制与扶持行平衡 2、辅助与参与相配合 3、限禁与促进相结合

  从主体角度看,经济法中程序可分为执法程序与守法程序,从程序主导者看,经济法程序可分为诉讼程序与非诉程序,从程序的法定性与适用效力看,经济法程序可分为正式程序与非正式程序

  概念:社会法是调整因维护社会劳动权利、救助待业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有三点:1、广泛的社会性 2、严格的法定性 3、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

  调整原则:1、社会法调整原则是社会法倾斜保护的指导思想,是融入社会法的调整方式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的法律原则,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程序的原则 2、社会法不仅要有级别原则,而且还要有调整原则,社会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相对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而言是一种中观利益,要对这种中观利益保护和跳跳就需要对这种利益在分层 3、社会法的(分层)调整原则概况为以下三条;宏观层次的国家保障,社会法将最基本的利益纳入国家视野,通过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中观层次的团体保障,使通过团结增强自己的力量;微观层次的自我保护,社会法是公法与私法相互融合而产生的第三法域,它的落脚点仍是私人,因此社会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私法自治的特征。

  原则:1、社会本位原则 2、保证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社会保障原则

  适用范围: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个体经营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原则是: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改进劳动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参加民主管理的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和休息权利的原则;劳动者享有物质帮助权利的原则;劳动者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的原则;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一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职业培训也称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以开发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

  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4、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5、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对未成年的特殊保护:1、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2、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基本上,中国境内自然人与自然人、单位与自然人之间的劳动关系,都适用劳动合同法,具体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合同有几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合同都有哪些规定236

  按照劳动期限可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分为:书面劳动合同、口头劳动合同。

  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原则:1、合法原则 2、平等自愿原则 3、协商一致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原因:劳动合同因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订立劳动合同因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而无效;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义务、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履行的特征:1、劳动合同的履行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履约行为。2、劳动合同的履行是当事人全面、正确完成劳动合同义务的行为。3、劳动合同的履行是当事人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过程。

  劳动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有:实际履行原则、亲自履行原则、正确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240

  劳动合同的解除:1、双方协商解除2、劳动者单方面解除3、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4、经济性裁员。

  劳动者有下列之一情形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从事解除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未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救济制度 4、社会优抚制度 5、社会互助制度 6、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1、基本养老保险 2、基本医疗保险 3、工伤保险 4、失业保险5、生育保险

  特征:1、社会福利提供的无偿性和非对价性 2、社会福利的公共性和社会福利对象的不特定性 3、社会福利标准的不确定性 4、社会福利资金来源的单向性

  有以下特征:1、社会救助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捐赠,被救助对象无需缴纳费用,符合被救助的条件即可获得救助;2、社会救助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 3、社会救助关系的发生基于贫困事实,国家制定法定的贫困标准、按照该标准发放社会救助待遇4、社会救助待遇仅在于维护公民的最低生活,也就是保障公民最必要的生活所需,属于雪中送炭的社会保障项目

  形式:主要有四种:1、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 2、农村救助与扶贫法律制度 3、城市生活无着、流浪1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 4、专项灾害救助法律制度

  1、工会保障职工行使民主权利。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

  2、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3、工会有监督用人单位有关人事管理权。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4、工会有实施法律监督和有关交涉的权利。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做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该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做出处理: (一)克扣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6、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8、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

  11、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12、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14、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原则:1、国家对消费者特别保护的原则 2、国家保护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3、充分、及时、有效保护原则 4、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原则 5、经营者应当承担质量责任的原则

  1、安全保障权 2、知悉线、结社权 7、获取知识权 8维护尊严权 9、监督批评权

  义务:依法定或约定履行的义务2、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 3、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4、不作虚假宣传的义务 5、标明线、出具凭据和单据的义务 7、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义务 8、履行“三包”或其他责任的义务 9、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 10、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个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惩罚犯罪 2、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国家政权 3、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 4、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5、维护社会秩序

  三个:1、犯罪是严重维护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收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有以下特征:1、它包括了表明犯罪成立的一切积极的条件。是犯罪成立要件意义上的犯罪构成 2、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有机统一的整体 3、犯罪构成从整体上反映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其程度

  有四点: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 4、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

  基本含义: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实施法律在通常情况下禁止的某种行为,以避免紧急状态所带来的危险。

  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刑事责任的实现过程是指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所作的否定评价和对犯罪人的谴责成为事实,

  诉讼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具体案件所惊吓的全部活动

  非诉讼法是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并交给非司法机构审理的一种制度,包括仲裁法、调节法等

  民事诉讼就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参加下,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因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原则:1、当事人平等的原则 2、辩论原则 3、调节原则 4、处分原则 5、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诉讼原则 6、支持起诉原则

  1、第一审普通程序 2、第二普通程序 3、审判监督程序 4、简易程序 5、特别程序 6、督促程序 7、公示催告程序 8、执行程序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法定的期限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理裁判的活动

  原则:1、人民法院特定的主管原则 2、合法性审查原则3、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 4、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5、不适用调节原则

  行政诉讼法的范围指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特定案件的范围,或者说是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的范围和权限

  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检查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一种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5、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6、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仲裁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仲裁法是规范和调整仲裁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是高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回答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应从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2字方针的产生和发展去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安全第一”就是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安全第一”、体现了人民对安全生产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包含两层:第一层:生命观。它体现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人民对人类自我生命的价值观。第二层:协调观,即生产与安全的协调观 3、“安全第一”,是企业生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预防为主”就是指吧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施工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肇事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5、“预防为主”,是落实“安全第一”的基础和前提 6、“预防为主”,就是事前要做好安全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7、“综合治理”的提出,正是建立在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的,是对安全生产本质特征的认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本途径,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才能有效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坚持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只有忍着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包括:1、四不伤害;2、三不违章 3、工伤事故“四不放过”、4、工程项目“三同时” 5、生产与安全统一 6、3E

  以《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安全生产立法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全面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 2、《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4、《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5、《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 6、《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7、《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 8、《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2、预防为主的原则 3、权责一致的原则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5、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

  《安全生产法》针对审查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应当负有的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突然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技术小吃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等六项基本职责。

  1、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 2、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 3、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1、遵守章程、服从管理的义务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3、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既带有基础性、重要性,又带有紧迫性,还带有长期性和全局性,意义重大:1、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工作是国务院的决定,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根本保障。3、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工作是落实企业安全生效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 4、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5、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防范事故发生和免受责任追究的最有效办法

  6S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活动,其实质是对生产现场的环境进行全局性的综合考虑,并实施可行的措施,即对生产现场实施规划化管理,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干净、美观、整齐、规范的现场环境,继而保证员工在工作中拥有较好的精神面貌和保证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

  1、S——整理。2、S——整顿 3、S——清扫 4、S——清洁5、S——安全6、S——素养

  1、持之以恒的原则 2、持续改进的原则 3、规范、高效的原则 4、自己动手的原则5、安全的原则

  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包括法治与监督、教育与培训、技术与管理、健康监护措施以及经济措施等方面。

  进行工伤认定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工伤保险应以承担起社会责任作为工伤认定的出发点,只要没有证据否定其是工伤,在排除其他非工伤的情形下,就应认定为工伤。2、准确把握《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把“因工作原因”作为认定为工伤的核心 3、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在把握时应主要考虑是否因工作原因,视同工伤的情形在把握时应严格掌握法律的规定,在作出不得认定为工伤的决定时应由充分的证据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1、《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2、有效地诊断证明、安装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的病例材料 3、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及时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提前通知工伤职工进行鉴定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当携带的材料;因鉴定工作需要,专家组提出应当进行有关检查和诊断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检查和诊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果

  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有哪些3811、强制性 2、互助互济性 3、保障性 4、非盈利性

  1、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2、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3、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按照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可以分为超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和嵌入式计算机

  1、运算器 2、控制器 3、存储器 4、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 6、总线

  计算机软件系统有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系统等: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1、系统软件,是管理、监督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它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系统服务程序等。2、应用软件,是用户为了解决某些特定具体问题而开发和研制或外购的各种程序,它往往涉及应用领域的知识,并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运行

  可分为以下5类:1、键入键 2、控制键 3、功能键 4、导航键 5、数字键

  键盘快捷方式是使用键盘来执行操作的方式。1、查找程序快捷方式 2、选择菜单、命令和选项3、部分常用的快捷方式

  三部分组成:1、左边的大窗格显示计算机上程序的一个短列表 2、左边窗格的底部是搜素框,3、右边提供对常用文件夹、文件、设置和功能的访问

  局域网是基于传输距离较短的前提所发展的相关技术的集合,用于将小区域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组成资源共享的通信网络

  IE10是一个选项卡式的浏览器,在一个IE窗口中科院打开多个网页,在点击关闭窗口按钮时会显示一个对话框,可选择“关闭所有选项卡”或“关闭当前的选项卡”

  公文文书,又叫公文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包括电报、下同)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提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1、按公文的适用范围分为公文和通用公文 2、按行文方向分类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3、按公文的来源分为收文、发文和内部公文4、俺公文作者的性质分为党政公文和部门公文5、俺公文的处理要求分为参阅性公文和承办性公文6、按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和常规公文7、按公文的机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内部公文和公开性公文

  1、草稿2、定稿3、正本4、副本 5、存本6、试行本7、暂行本8、不同文字的文本

  1、严格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 2、行文方式要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3、越权行文无效4、会商、会签与联合行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5、公文文种、形式要与内容、行文方向相一致6、尽量减少行文层次7、公文一般不得保释领导个人8、分清主送与抄送(禁用“抄报”)

  公文的主体也称为公文主旨,是公文首要和核心的要素。它是公文的灵魂,在文章中起到统率作用,它决定和制约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选择

  1、公文主题反映的对象是公务活动 2、公务主题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 3、公文主题有直接的社会价值4、一份公文只有一个主题

  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3、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典型材料 4、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5、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

  公文材料的作用是什么4391、材料是主题形成的依据 2、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3、材料是结构文章的砖石4、材料是鞋子技巧发挥作用的前提

  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理解1、从发文来说,从思想观点的酝酿、材料的收集、文字起草与讨论修改、审核把关与领导签发定稿以至印制发出所必须经历的一系列处理环节 2、从收文来说,从来文的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到承办、催办以及答复,也同样必须经历的一系列处理环节 3、从公文的平时管理来说,机关秘书部门应当切实做好公文的平时管理工作,既要发挥公文的效用,又有利于公文的保密。又必须建立一系列管理环节4、从立卷归档来说,公文在处理完毕以后,人们还要将其中对今后的工作活动仍然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进一步整理立卷,进行归档保存。这种立卷归档的工作也必须经历一系列的处理环节。

  保密就是保守秘密,就是指国家、公民、法人或社会组织对关系自身安全和利益,公开后会对自身利益造成损害的秘密信息,控制其知悉范围,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保障其安全的一种保护行为

  保密工作责任制是以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为标准,以保守国家秘密安全为考评依据,对个人或部门的保密工作行为进行规范、考核、奖励、问责的制度办法。

  做好保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切入点:1、要增强保密意识,树立保密观念、防止无意间泄露 2、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 3、掌握一定的保密知识常识和能力。

  1、文件工作保密措施 2、会议工作保密措施 3、通信工作保密措施 4、领导隐私的保密措施 5、商业机密的保密措施 6计算机保密措施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 4、厂商均衡理论,或称市场结构理论 5、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6、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7、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4、开放经济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

  完全竞争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基本的市场结构,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寡头又称寡头垄断或寡占,其原意是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它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内所生产的所以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特征: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的上涨必须持续一定时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