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东发扬光大的“三超”活动,即超级品牌日,超级单品日,超级品类日,俨然已成中国电商行业当下的标配,不仅苏宁,国美等蜂拥效仿,阿里也积极跟进,显示随着流量运营越来越精细,加上消费升级的提速,电商平台与品牌方的利益博弈点发生漂移,流量红利时代逐渐失去往日荣光。
“三超”除了“超级品牌日”为天猫首创,“超级单品日”和“超级品类日”皆始于京东。“三超”塑造三个垂直化消费场景,通过点、线、面三维度,赋能各大电商平台,成就继双11,618等标志性节点之外的促销小高潮,各家对此也是乐此不疲,也可从侧面看出哪家商业模式能更好适应当前电商新环境发展方向。
单从运营逻辑上来看,天猫京东苏宁国美思维模式高度雷同,都是将消费者注意力和购买力聚焦在24小时之内完成,形成一个标志性“核爆点”,让销量和品牌价值在一天之内实现惊人大爆发,实现名利双收。
比如5月19日的京东超级品牌日Adidas盛典打破多项记录:Adidas活动全天销售额是去年京东6.18当天销售额的11倍,是Adidas品牌日均销售额295倍,共售卖商品23万件,打破Adidas在京东单日销售记录。Levi s天猫超级品牌日开卖3分钟销售即突破百万,旗舰店铺新增粉丝是去年双11的三倍。
然而若以整体市场表现来看,京东表现则更为抢眼。究其原因还是京东天猫不同盈利模式所致,算是常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发作。京东近些年来积极拓展第三方商家,但仍以自营为主,主要是卖商品和服务,包括自建物流仓储配送,全程参与到自营商品售前售中售后利益链条,同时开放自身物流和营销能力给第三方商家,更加关注全程用户体验,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
以去年为例,京东每月两次的“超级品牌日”和“超级单品日”,以及每月四次的“超级品类日”,覆盖可口可乐、联想、三星、戴尔、LG、飞利浦、小米、华为、李宁、海尔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及数码电子、日用百货、美妆护肤、家用电器、腕表、鞋靴、家居家装等多个领域,成为电商领域的风向标。
阿里表现一直不愠不火,源于主打开放平台模式,盈利模式长期靠贩卖流量,在信息流和现金流方面凭借平台优势具备先发优势,天猫为品牌提供特定平台,让品牌方自主运营促销。
相比京东,天猫模式很轻,卖完流量,剩下的都是商户自己做。尽管近些年也在积极布局生态链,但依然更关注营销获客,大量购物体验主要交给合作品牌方完成,对品牌方约束力不及京东,与合作商形成松散的合作联盟,难免会存在标准不统一难题,成为不可忽视的营销短板。
一件商品从工厂到最终消费者,不管是通过平台,还是直供给零售商,都需要一长串成本转移过程,只是天猫把这些成本大都转嫁给了零售商,至于品牌商更在意的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眼下天猫做的可能还不够。
京东干的活很多,自身价值则更多体现在供应链整合模式,包括对产品品质,价格保障、配送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深度介入品牌商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护城河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天猫,京东利用自有平台为特定品牌或者品类做推广,在成本投入并不占太多优势,除去广告和服务运营费用,京东自营电商以低价乃至牺牲毛利获取规模优势,只能赚点辛苦钱,却实实在在降低品牌方及品类下企业获客及推广成本,算是“活雷锋”。
天猫“超级品牌日”更聚焦在通过营销获得更大的流量,以及提升流量的转化率方面,供应链和物流配送等领域则接近空白,很难对整个消费闭环形成强有力管控,这对品牌方来说,诱惑力显然不如京东。
由此可见,京东可为品牌方提供更全面和更优惠的解决方案。以京东“超级品牌日”为例,每月两次算是举京东全公司之力,包括营销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大数据能力、流量运营能力、物流运营能力和金融能力等,通过线下广告、公关、网络投放、社交传播等资源,为特定品牌提供24小时的全平台战略资源投入和强视觉曝光。
京东此举除了能拉动品牌方销售大爆发,也能能兼顾品牌形象和信息曝光,借助京东自身物流配送能力,确保在最后一公里延续品质服务,做到全程可控,进而能保证用户体验。
近些年来,中国电商势力版图此消彼长,京东阿里表现尤为明显,演变成当下的两大“强权”。尽管阿里目前仍保持着“电商一哥”位置,但也在一直学习京东取长补短。
比如去年12月,天猫公布全新组织架构,分别为快速消费品事业组、电器家装事业组、服装服饰事业。还将成立营销平台事业部和运营中心。至此,天猫变阵成为三纵两横”的网状协同体系加若干独立事业部的全新架构,形同复制京东。
5月23日,天猫除了宣布品牌口号从“上天猫就够了”变成“理想生活上天猫”,同时启动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节。京东创立的618大促,发展至今天猫不能再无视,搭顺风车算是理性选择,同时品牌升级后的天猫,也与京东提倡的“品质电商”如出一辙。
此外,天猫日前还推出“超级品类日”活动,效仿京东意味更加明显。此次首推洗护品类,吸引包括飘柔、施华蔻、卡诗、沙宣在内的十多个国际大牌参加。与京东玩法不同的是,天猫此次活动针对的并非传统意义的主力销售产品,而是要把精力放在那些具有潜力的产品上。
由于洗护品类并非天猫优势,再加上参加品牌不够太接地气,此次“超级品类日”很难在24小时内产生爆炸式销量和传播量,教育市场意义可能会更大些,离业务成熟尚有一段距离。
在传统的流量红利时代,成就大而全的天猫和淘宝,靠流量躺着赚大钱,却一直不愿在又苦又累的供应链着墨,为此马云还多次唱衰京东又厚又重的自营模式,甚至预约“京东必死”,尽管京东一次又一次让马云尴尬不已。
当前随着流量运营越来越精细,消费升级的加速,电商平台本身属性也随之发生巨变,各维度精细化后重组新型大综合体,当下电商竞争力比拼的是谁家的商品搬运次更少,仓储运输时间更短,周转速度更快,靠兜售流量赚大钱的日子已经失去稀缺价值,京东做了10余年又苦又累的产业链工作,终于得到品牌方的认可,进而在“三超”领域小有成就,天猫显然还有不少落下的课要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