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在新数据中心入驻的业务有自治区统一基础云平台项目、国广电网络5G网项目、西藏自治区云资源池项目、全区大数据运营调度平台项目等。
疫情发生以来,西藏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创新攻关,发挥专业优势,提供科技支持,助力西藏打好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西藏自治区发生疫情后,西藏猎盾实业有限公司紧急协调购买了5台价值69.9万元的智能防疫消检站驰援西藏,为西藏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爱心力量,以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公益担当。
扎根青藏高原15年、聚焦高寒碳汇研究,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魏达是最了解这片土地的“外地人”之一。
在朴世龙看来,登顶过程中最令人激动地是哪个瞬间?新时代的科考队员们如何体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精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入相关研究,西藏也围绕林草资源保护开展多项工作,共同保护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中,科研人员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贡嘎山东南坡,发现了“失踪”百年的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
经过两年的努力,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下简称中煤地质总局)完成的木里矿区聚乎更区、哆嗦贡玛区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矿区植被复绿返青率超过90%,局部达到100%。
过去两千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段,这期间青藏高原气候如何变化?什么时候最温暖?什么时候又偏冷?
青藏科考取得了哪些重量级突破?科考背后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多位投身青藏科考事业的院士专家。
记者从19日举行的青藏科考老中青科考专家对话座谈暨青年学术交流会上获悉,第二次青藏科考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提出了一批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的科考方案。
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部门的科研人员在新疆境内昆仑山脉海拔5200米的独尖山成功建立了多要素北斗传输自动站。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5万平方公里湖泊,10万平方公里冰川,30万平方公里常年积雪蕴含超过9万亿立方米水源,亚洲13条大河发源于此哺育了东亚、南亚和中亚的伟大文明“亚洲水塔”因此得名。
E-mail: xi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