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OEM制造商转型的品牌,德兰明海旗下子品牌Bluetti成绩斐然。
2022年11月2日,Bluetti的AC500&B300S在Indiegogo上两个月众筹金额突破1200万美金,成为Indiegogo官方盘点的年度冠军;开通TikTok企业号仅一年便积累了100万粉丝;入选2023福布斯中国新生代独角兽榜单;旗下产品EP600和AC500荣获2023年红点设计奖。
而今,Bluetti早已跻身全球储能领域第一梯队,它依靠的是强大的团队与技术储备,以及多端营销的品牌营销策略。Bluetti海外品牌负责人于洪透露,除了常规的广告投放、PR新闻、红人营销、官网专题页设计等营销方法,Bluetti还重点运营了Facebook社群,发掘UGC内容。
Bluetti的产品平均客单价在1000美金左右,因此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会在看完视频广告后就决定购买,“他们可能需要从别的用户那取经,了解真实用户的使用体验,所以我们运营社群的好处是能够和用户高频沟通,来渗透我们的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用户一半的钱付给产品,一半的钱付给人,所以要在他们购买之初,就在社群里通过各种服务的形象和服务的内容,去打造一个可靠的品牌形象。”
对于出海品牌而言,多端、多场景、全域链动的营销方法,在当下严峻的环境中变得更加重要。Bluetti是如何打造多端营销的流程?如何在社群中建设品牌形象?品牌工厂邀约Bluetti海外品牌负责人于洪展开了深入交流。
于洪:多端营销也就是多渠道营销。刚开始做多端营销的时候,第一步要解决的是如何快速获取到更多的曝光和认知,这时候就要依靠一些外部的传播渠道,像PR新闻和红人营销。当你的品牌还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快速拓宽知名度,这是你靠自己在Facebook或者谷歌上投广告达不到的效果,要别人说你好才是真的好。
有了第一步,很多消费者可能就听说过或了解过你的产品或者品牌了,这时候就要进一步的通过一些自己的渠道,比如社媒账号、广告以及官网页面,去塑造一个更加立体的品牌形象或产品形象。
相对于其他形式,官网专题页是最能够承载复杂内容的,它的设计和排布都更加自由。其他渠道只要是能够投放链接的,都可以做官网专题页的引流。
于洪:官网专题页一般都会放品牌故事或产品故事,或者是品牌认可的价值观,这其实都是内容层面的建设。预设的故事要结合消费者的属性,围绕他们的标签去打造能够打动他们的故事,这个是相对来说更有传播价值的。有时候我们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去写一篇能够打动中国人的品牌故事,放在西方语境下可能就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从营销的专业性角度来说,还是去了解消费者本身。
比如说我们的消费者是一群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那么我们就会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去描述这个故事,可能干巴巴的聊能源,很难打动人,但是我们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地球,那么对一些欧美国家有环保意识的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就很有触动,对吧?比如说你的客户人群很年轻,都是20来岁的人,你说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好的地球,别人就无感了。
品牌工厂:品牌故事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讲?是品牌创立之初吗?那会不会有的用户最开始买了你的东西,后来发现你的品牌故事怎么变了。
于洪:我的建议是在品牌刚刚开始的时候就不要去讲什么品牌故事,就专注做好产品。做好产品之后,我们在销售的过程中会积累用户的反馈和用户的故事,到那个时候再根据已知的信息去搭建我们的故事框架,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慢慢去丰富这个框架的血肉。不要不停地修改品牌故事,一开始干脆就不要去先入为主去做这个事情。
于洪:在面对小白客户时,这些人是营销漏斗中最大面积的一批人,他可能并不是Bluetti或者储能产品的关注者,但是他是一个科技新闻或者是信息前沿领域的兴趣爱好者,可能通过新闻媒体接收到我们的营销信息。这时候我们会抛弃掉产品卖点的细化推广和宣传,聚焦在这个产品带来的生活价值本身,让他了解产品的使用场景,为生活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它带来的某种生活方式。
再往下,他关注我们的Facebook或者Twitter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你这个品牌了,并且有意向成为你的粉丝。那么他们对这个产品的一些核心价值是有了解的,他不可能不知道储能是干啥的,就关注一个储能品牌对不对?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对这帮人的营销内容就会产生一些转变,就从当初的生活方式变成侧重在我们的产品为什么比别人好,就是Why Bluetti?
品牌工厂:你之前分享了一句话,“用户一半的钱付给产品,一半的钱付给人”,怎么讲?
于洪:说的更通俗一点,一般消费者买一个高价值商品,一半的钱是冲着硬件,另一半是冲着硬件背后的服务,他肯定不想买一个这么贵的储能产品,然后用半年之后出点小问题没人管,所以你就要在他们购买之初,就在社群里通过各种服务的形象和服务的内容,去打造一个可靠的品牌形象。
于洪:从粉丝再往下就是社群,也就是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有一个显著特征,他的沟通频次更高,而且消费者在社群中的一些浏览行为会更专注。我们的社群主要是Facebook群组和论坛。
用户刷新闻可能10分钟就能看三四十篇新闻的标题,然后选了其中几篇有兴趣的去读,但在论坛里面几乎没有消费者是一目十行的,他会从上到下每一篇帖子都非常仔细的去看、去阅读,因为我们本身社群的内容就没有新闻媒体的更新速度那么快,所以相对来说稍微有一点互动性的帖子,它的阅读价值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正在持币观望等待决策的。
比如说我是一个Bluetti主页的粉丝,现在已经想买了,但是我还是想进社群,看看真实用户到底在聊些什么,怎么评价这个品牌的,我就会非常仔细地阅读这些信息,就像我在淘宝读某款商品的差评一样,我要看看他到底在骂些什么,到底在夸些什么。
于洪:在社群的内容侧,我们会更加专注一些口碑和产品使用体验的分享。社群里的活跃性不应该由品牌主去保持,你作为一个卖方,再怎么吆喝,都带不起热闹的氛围。一个群怎么让人觉得热闹,怎么让人觉得有活跃性,其实主要是靠真实的一帮人。所以这个就要求我们去吸纳更多的活跃用户,就是愿意在社群上分享的这样一帮人,然后我们给他持续的激励,比如说送产品、送折扣,连接送一些小礼物,让这些人在群里保持活跃,社群就能活跃。而不是靠品牌主在社群里面天天发帖,天天去喊。
某个人可能因为热爱或者因为刚买了产品,他在群里面接二连三的发帖,你就要立马锁定他,然后跟他取得联系,来激励他的分享行为,让他能够持续地为我们产出内容。
另外我不建议打开发帖的审核开关,一个是审核跟整个欧美市场的价值观相悖,另一个是如果用户看到的社群里都是夸奖,他会产生怀疑,那你长期给他输送的内容其实没有任何价值。
于洪:社群运营专员的工作职能之一,就是给这一帮人打造一个比较密集联系的交际圈。
于洪:其实不用太去刻意塑造,你只要秉承着一个帮用户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去做好社群的服务就足以了。你根本不需要去作为一个品牌的员工去在社群里打造什么人设或者搞什么马甲。
第一个是正直的人,比如说你在社群里面有一些人可能对另一些人产生了攻击行为,他可能是你的一个忠实客户,他买过你非常多东西,那你能不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冒着得罪他的风险去维护你的社群秩序?
第二个是温暖的人,可能社群里面有些人他买不起你的产品,但是他非常需要。之前有一个老奶奶,她要用一个呼吸机来维持晚上睡眠的安稳,但是他们买不起,家那边用电也不稳定。那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够去主动地触达她,去做一些公益型的慈善或者是赞助,能够让她在这方面体会到科技的温暖。
第三个是有趣的人,就像任正非任总说的一句话叫要建立不打领带的客户关系,就是你跟客户之间不能除了业务就是聊产品,更多时候他们可能需要一些情绪价值。比如说你能够跟他聊聊异形什么一些经典电影,当然这个是我们自己的心得,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社群。
第四个是博学的人,比如说我们做的是储能,有时候客户会在社群里面聊电动汽车,他们聊的什么电机、电控还有电池我们能不能够插得上话?能不能传递一种我们不只是一个卖货的品牌这样一种观念和形象?
于洪:其实很简单,首先我们这个门槛并不高,所以我们很多社群运营专员都是从应届生里面自己培养的。第二个是如果这个人跟你打交道,平时看起来就那么不冷不热的,然后说三句回一个字的那种,就没必要让他做社群专员。这个人本身他要足够热情,不管是文字聊天还是当面聊天就能感觉得到,包括一些表情包的运用,你就能看得出来,有些人是特别有能量的,有些人是特别的很难聊得动的那种。
另一个就是服务意识,他碰到问题愿不愿意帮人去解决,比如说他已经快下班了,突然有个用户有很急的事找他,他是要等到第二天处理还是当天处理好,我们在日常的一些考评监督中会去观察。
品牌工厂:像你们做的产品是很有科技含量的,那么一些用户相对专业的问题社群运营专员要怎么回复?
于洪:有专门的技术支持,我们在社群里除了用户运营专员之外,还有专门的技术支持专员,回答这种客观性的、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用户运营主要是处理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体现人性。比如说有些问题可能按照客户端的规矩没有得到处理,然后发生了一些负面情绪来抱怨,我们这边就通过一些比较合理的手段去安抚,然后让他成为我们的粉丝,从黑粉变铁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