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36氪企服点评“企服茶话会”在上海举办了鞋服专场活动,五位业态各异的鞋服领域操盘手做了深度分享。
其中,某运动品牌首席数据官认为,零售数字化的核心就是提升触达的效率、货品的效率和员工的效率。
想获取完整企服茶话会精彩内容,扫码关注36氪企服点评公众号,进入主页「作者精选」即可查看
私域是从零售的数字化开始慢慢演变过来的,现在零售行业的数字化其实就是效率的提升。
在效率提升中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是触达消费者的效率,第二是货品运作的零售效率,第三是员⼯管理与执⾏效率。
零售业私域的重点应当是触达的效率,而不是转换的效率,⾼效获得流量是第⼀位的。这句话可能有点反常识,因为大家认为转化非常重要。我也认为转化是很重要的,但转换的前提是要把一个桶里面的木板都先合上,才意味着能转换。
我们需要免费的、可反复触达的流量池,有了流量池才会有私域。触达消费者的效率在我看来是私域运营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前没有谈到这么多私域,是因为以前流量成本便宜,现在流量成本越来越贵,所以我们希望用私域来获得更多流量。
互联网公司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它的流量是中心化运营的,非常有效。而我们零售行业强调的以门店为中心或以员工为中心的逻辑,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运营逻辑。因为我们的员工是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去运营用户,所以我们的流量运营效率极低。这时候我们要去思考能不能把互联网的流量运营思路迁移到零售行业,借助中心化运营逻辑提升运营效率。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私域一定是用中心化跟去中心化结合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运营效率。
在我看来,大部分零售行业真正拥有的资源就是门店,这些门店在接触的流量就是便宜的流量。互联网行业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他们就会往线下走。怎么把线下流量变成我们线上可以反复触达的流量池,是我们跟互联网企业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当流量越来越少,就会衍生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讲的货品效率和员工效率。货品效率在零售行业里更多说的是供应链的效率,员工效率就是怎么管理好员工,让员工在销售上产生更高效率。私域的⽅向应该是全域融合,初期应当考虑组织架构,最后一定绕不开货品效率、员工效率。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没有几千、几万的员工,但我们有。怎么用管理制度、数字化工具去提升员工效率,是我们跟互联网公司竞争的重点。
因为数字化工具需要依赖技术,很多企业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就会想能不能从外面买技术,这就涉及怎么分配内部资源跟外部资源的问题。
私域⼀定是CEO工程,因为只有CEO可以分配资源与调整组织,企业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CEO或者高管是否懂基础逻辑 。如果他们不懂基础逻辑,是没有办法做好分配的。
大型企业有非常庞大的技术团队,但大部分时候技术资源的分配并不合理,我观察到很多企业的技术团队其实都没有用好技术资源。很多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乃至整个团队的架构,都是纯粹地满足业务的某个需求。当为了满足某个需求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便会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最好的方案。
因为业务人员很多时候提不出非常创新的需求。如果技术不懂业务,只是按照业务人员的需求去做,很容易造成浪费。技术可以做很多事,但前提是要懂业务,这也是企业做私域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技术的管理是大工程。对于技术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我认为有三点:
2.产品迭代一定要先去寻找最短的路径,因为谁也不知道产品做了以后是否有用。大部分产品经理给的实现路径并不一定是最短的路径。
一些具体的、耦合性弱的场景可以交给外部技术人员完成,其他场景尽可能依靠内部,否则长期成本会比较高。如果企业想在短期内比较快速地开店,可以借助第三方服务公司。但如果这个场景要融入内部的业务流程,建议最好还是自己做。因为需要跟业务流打通、融合非常复杂,这种项目自己做,后期调整改进会比较快。
私域的核心是机制与工具,用数据推导机制,用数据创造工具,公司内部至少需要有⼀个懂数据的人。机制包括员工的分销机制、内部的政策机制,因为私域需要快速有效的运营,所以机制跟工具是第一位的。
腾讯在《2023全域用户经营白皮书》把私域运营或全域运营的工具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引流工具,第二类是私域运营工具,第三类是数据报表工具,第四类是渠道整合工具。
第一类引流工具。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当前的流量还是更多依赖于抖音或天猫等平台,但企业也希望通过一些偏功能类的工具,来提供标签、CDP,以及获得精准获流量和圈层的能力,但这些能力的背后依靠的是数据。
第二类私域运营工具。企业在构建私域运营工具时,常常依赖于一些成交场,比如自己做一个APP或者小程序,这部分的交易场是企业构建私域工具的一个核心点或侧重点。我们也经常觉得,这些APP或小程序还有很多在功能、体验上需要提升。但在私域中,企业还是应该注重前端,也就是怎么把流量吸引到成交的产品中。比如需要一些SCRM的工具。
早在2019年12月,企业微信发布3.0的接口后,有些公司就已经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开发SCRM工具,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些工具并没有那么的好用?原因就在于这些开发的团队多是一些外部的公司,并没有和企业的内部数据、管理制度相结合,功能仅是功能,没有融合到数据体系中。这个时候的SCRM工具只是一张“皮”,它只是去提升了一些效率,但最终的实现效果就会大大折扣。
第三类数据报表工具。现在大部分的数据工具都是报表类的工具。数据报表工具看起来是只是看一些业务线数据,但实际上数据报表工具是需要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门店和店员。店长需要知道员工建了多少群、做的怎么样,如何设置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等。
第四类渠道整合工具。渠道整合工具会涉及到供应链端,包括顾客下单后是否能做到在不同的门店进行发货,这其中库存共享尤为重要。当有一个新的渠道,能否快速对接这个新的渠道,这都需要渠道整合工具发挥作用和价值。
这四部分的工具整合在一起是全域运营中非常重要的闭环。在这样的闭环中,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工具,与不同阶段所处的侧重点有很大关系。比如有些公司并不是完全做品牌的,那么就需要考虑清楚搭建一个费用昂贵的CDP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当真正思考过后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工具是不需要做或者没意义做,这也是我强调的产品要做减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结一下,所有的工具都是用来提升效率的,但是目前来说,工具的挑战是如何跟数据结合在一起。传统的IT人员是开发不出数据的工具的,传统的数据人员也开发不出数据工具,所以如何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同时融入业务,这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也只有这种挑战才能有创新。
参与36氪企服点评“企服茶话会”闭门活动,获取企业增长组织增效的经验与信息;另有“数创营”游学,带您实地探访一线企业,获取可借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