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对于联想中国区而言,是为迎接和拥抱智能物联(SIoT)时代,”双手沾泥再创业”后蜕变重生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联想智能物联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亮出了联想中国区业务变阵的又一张牌:在消费端推出全新的赋能品牌联想Lecoo,并以此为契机推出了3款智能硬件新品,与商用端赋能品牌ThinkPlus形成智能物联业务版块双轮驱动的新模式。
据介绍, 智能物联业务版块将更积极地为客户提供“设备+云”服务,不止于做自研品牌产品,同步还会做赋能品牌(ThinkPlus+Lecoo)产品和智选品牌产品,致力于联合更多合作伙伴,打造业界领先的智能生态。
联想在智能生态上投入重兵已经被业内高度关注。除了联想之外,国内其他企业布局智能物联的也不在少数,但真正将人工智能深入到行业应用、服务体系和渠道建设的,就屈指可数。之前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也在做生态(链)平台,那么联想构建的智能生态为何有底气硬刚?联想的智能生态对于其它行业伙伴会有怎样的吸引力?其实我们可以从刘军的娓娓道来中找到答案。
在一年前,当刘军重回联想担任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时,我在采访时曾经问过刘军,新风口有很多,为何选择重回联想?当时刘军给出的答案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我回来就是为了创业的。”
联想是全球PC行业的霸主,但PC行业近年来整体市场疲软,虽然联想一直在不断扩大PC市场的市占率,而且凭借丰富的供应链管理在利润率方面也明显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准,但体量庞大的联想需要在业务上开拓一片更广阔的新天地。联想连续出手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和IBM X86服务器业务,其实都是出于寻找新赛道的考量,这几块业务也是联想三波战略的业务基础,而人工智能则是让联想三波战略中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根据IDC的预测,全球范围内在认知和人工智能的支出于2018年将增长54.2%至191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该支出将达到52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6.2%。如此大规模的投入之下,AI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及其衍生出的商业价值,将超过千亿美元的规模,是真正值得去全力开拓的新蓝海。
联想在AI构成的计算力、算法、大数据三要素上,都有深厚的积累,所以联想有能力扬帆出海去开拓智能物联时代的新蓝海。
而联想拥抱AI的决心从联想构筑的智能生态系统中就能一览无遗——该生态是依托以往联想多年来在技术研发、渠道管理、行业用户理解、服务体系、人才优势、良好商誉等多重积累和优势之上的生态,可以说是把联想的所有积累都放进了AI的生态之中。技术研发自不必说,联想早有准备,一直在网罗顶级的AI人才和科学家,甚至还通过举办“AI挑战赛”这种方式,来吸引年轻的AI技术人才。所以我们才能在CES2018上很应景地看到联想全系的AI产品。而一直是联想强项的渠道上,也为此次AI生态做足准备,过万家的线下实体店正在和线上打通,开始利用AI来管理渠道。而在服务上,联想也开始利用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让服务更有效率……
但智能生态的建立,会得益于这些成熟的积累,但也必然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刘军执掌中国区帅印后敢于主动变阵,其实不只是对中国区业务有巨大影响,同时也担负起联想集团在全球业务创新试验田的角色。
在业界,以“生态”为口号的宣传并不鲜见,但是能真正落实到全生态链条,并把生态融会贯通的,就屈指可数。而联想此次的业务变阵,则明显体现出了战略级别的决心,绝非是一句商业口号。比如在承载AI的最后一环——产品终端上,联想就为智能物联板块构建了两大赋能品牌,包括面向消费端的Lecoo和面向商用的ThinkPlus,让整个智能生态链条最终可以通过这两个品牌落地。
被频繁提及的“AI改变行业”,联想也有强力的LEAP大数据平台、HPC超算技术来支撑。而在渠道赋能上,联想有着良好的天然基础,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联想的渠道都十分强大,在引入智能化策略后,实体渠道和线上渠道全部打通,数据实现共享,传统渠道已经升级为智慧渠道。而在服务赋能上,联想依靠之前建立的完善的服务体系,再融入AI客服,让服务更为智慧,也更能准确捕捉客户的需求,并解决问题。
为什么联想要如此“大动筋骨”,全面构建智能生态?刘军在答记者问中曾提到,在未来的智能互联时代,大体量的市场机会难觅,小体量的机会反而层出不穷。能否抓住大量的“小机会”,就取决于企业“设备+云”的竞争力。联想除了自研品牌产品外,还得有赋能品牌产品,才能对“小机会”完成覆盖,打造出领先的智能生态。
同时,联想在行业AI上,希望在教育、医疗、制造、交通、零售等行业都赋能,让AI成为新的革命动力。因此,如果只是在某些产品和某些技术上零敲碎打,是不可能满足这样宏大的覆盖战略的。
当这样的智慧生态平台运作成熟,将会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因为这样的生态体系构建是需要硬实力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不难预期,联想在未来AI市场的竞争中,能有相同体量生态的竞争对手将少之又少,即使是目前在消费生态链领先的小米,也再短期内做不到联想的生态高度。
在未来,智能生态或智能平台,不能单纯的是智能设备生产商,或者是只具备销售能力的公司。智能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生态创建者有足够强的号召能力,最好能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层面有补齐生态短板的能力,能能够起到产业赋能的职责,才能真正扛起建立智能生态系统的大旗和重任。这样看来,目前有条件构建智慧生态的公司并不多,各大公司能否迅速补齐短板,争夺一张AI时代的船票,将会成为未来的一大看点。
相比小米等互联网企业所构建的智能生态,联想是真正实现了在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环境能够实现全生态智能化赋能的企业。
而未来的智能生态系统,在竞争中,比拼的是要把这个用户的需求快速变成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这除了对厂商在AI时代的软实力(产品设计、数据、算法等)有较高的要求,对更偏传统的硬实力(产业链、制造、物流、售后)更是十分依赖。如果一个智慧产品研发出来,却因为供应链等原因,隔三差五地缺货,甚至是期货,这是跟不上AI时代的竞争的,也让智慧渠道成为空谈。
举个例子,小米的生态渠道是小米之家,根据公开数据,小米之家在2017年底的门店数量约为200家,在未来三年内要开到1000家,SKU则为300多个。而联想的慧商平台,从2017年4月至今,累计激活商家2.4万,上架产品SKU达到4000多个。小米与联想相比,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覆盖面上差距十分明显。
同时,联想还在规划推出智慧渠道解决方案,包括联想知生活直营店的铺开。现在有个别厂商,开一个智能生活馆,里边只有像智能翻译机或者智能音箱这样的单一产品,如果从长期投资回报率和效益考量的角度来看,这样单一品类的智能硬件线下门店未来生存空间应该比较狭小,更大的可能是融入到像联想这样的智能生态之中。
刘军在答记者问时,也正面回应了小米智能生态和联想智能生态之间的差异问题。刘军表示,联想的产品和制造能力十分强,在转型智慧生态后,其产品、技术能力、供应链的把控能力依然是要比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品牌强。而在渠道能力上,联想相对于小米线下能力更强,同时线上线下的发展更为均衡。
而在技术赋能上,联想在人工智能技术层面的人才储备、平台建设上都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在大数据、超算等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前面提到的LEAP大数据平台就是例子。而小米则主要依靠联手第三方厂商(比如百度)来获得AI技术。同时,在智慧生态平台的开放性上,联想智能生态平台以赋能为主,可以向其他品牌开放,而小米等公司以销售自有生态体系的产品为主。所以,联想在智慧生态的布局上,对于合作伙伴而言,是更具吸引力和商业潜力的选择。
中国的智能硬件销售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立地在炫技,能把技术融合在生态中,形成闭环服务的就少之又少。比如说,前两年我有一位朋友兴冲冲地购买了一个智能门锁,但在安装时却发现困难重重,不单是装锁的过程繁琐,而且在智能锁上网设置等环节也是非常反人类的设计,原本轻松惬意的智能科技体验,变成了吐槽大会……
智能门锁现在大热,但在我看来,很多智能门锁很快就会被淘汰,原因在于它们只是用各种新的生物识别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钥匙,本质上它一点也不智能,买了这些所谓的智能门锁家中无非再多了一个信息孤岛而已。在开门时,能不能知道你是谁?你的习惯是怎么样?然后迅速根据你的个性,指挥窗帘拉开,空调开到指定温度,喜欢的音乐响起……在未来,消费者其实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智能硬件,而是整套的解决方案和完善的服务。
在一年前刘军重掌联想中国区帅印后的一次专访中,刘军当时举了一个例子,很多用户在购买联想PC后都会请联想的技术人员上门安装调试,其实并不是用户并不是不会使用新PC,而是希望技术人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家里的网络设置问题、智能家电的联接问题,这些本不属于联想客服的服务范围,却变成了联想技术支持人员的“日常”,刘军说原因只有一个,服务好用户是联想不变的初心。
之前出现的智能物联主要还是以设备创新为主,但联想从智能物联、行业智能、智慧服务、智能渠道等多个维度,来推进智能物联的落地,并且会把联想在AI方面已经取得的技术、渠道、服务等优势,全面开放给智能生态的合作伙伴。相信随着联想智能生态的推进,很快就会有各式各样被“赋能”的产品和技术出现。
联想的智能生态可以全面赋能其他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快速登上智能物联的时代列车,这也是AI时代即将全面到来之前,行业中小厂商“上车”AI生态的最佳时间。而联想将成为智能物联这列高铁的车头,成为中国智能物联产业落地和生态构建的带头者和推动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