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30日,首届交通运输新媒体运营经验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交通运输行业优秀新媒体运营代表们分享了经验与心得,这里节选了各位代表的精彩发言,来看一看他们的经验能不能带给你一些启发吧。
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与“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报”“上海发布”等影响力、覆盖面较大的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扩大“上海交通”政务新媒体的“朋友圈”,共同服务和建设上海交通环境。
一、与“上海发布”政务新媒体团队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借势发展。我们多次上门讨教运营经验,并在微信平台定位、排版、语言风格、政民互动等方面均借鉴了“上海发布”。在与“上海发布”互动交流的同时,我们对自身的运营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今年以来,“上海发布”微信选用的上海交通稿件达80余篇,其中近20篇微信阅读量突破10万。
二、拓展宣传渠道,构建全媒体联动、同频共振的传播格局。为了畅通与各大媒体的沟通渠道,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媒体工作群,与中央媒体、上海地方主流媒体的记者互相切磋,邀请资深记者策划报道,通过借外脑,实现同频共振、立体传播。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召开之际,我们与上海电视台合作,以H5互动网页为载体,举办2022年上海航运地标图片展,选取了部分航运地标,通过手绘地图、图文、视频的形式展示建筑特色、人文历史等,让市民领略航运文化的魅力。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充分发挥新媒体重要作用,贴近民生,不断提升新媒体服务水平。
以贴近民生设置栏目。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微信栏目设置上更注重交通运输的行业特色,自定义功能栏目全部围绕民生相关业务设置。为方便公众出行打造了“天府畅行”“蜀道畅”“四川ETC”等专题服务页面,为社会公众量身打造一站式新媒体贴身服务,使社会公众只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就能简单、全面浏览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各类服务信息。
以群众视角为民解惑。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新媒体平台建设,坚持“发现及时、取证高效、沟通积极、处理妥当”原则,密切关注网友留言、咨询,做到“应对不失声、回应不失时”,以群众视角审视问题,为民解惑,切实提升新媒体公信力,增强用户黏性。
满足公众需求精准推送。严格把关新媒体平台信息的生产,坚持“及时准确、权威生动、深入浅出”的原则,一门心思为公众挖掘最贴近“心声”的交通运输民生及行业资讯,为民众送上可读性、实用性极强的交通资讯。
中铁四局建立了“人人参与宣传,人人支持宣传、人人主动宣传、人人精通宣传”宣传舆论格局,我们有一个丰富的影像团队,每天我们投稿平台上大量的内容,有的是影像的,有的是图文的,我们优中选优,来创作出质量相对比较高一点的作品。
将优质资源融合,构建传媒生态。2017年与梨视频合作,拓展拍客体系。2018年跟网易新闻牵手,媒企融合共创、互利共赢。2019年联合安徽大学、新华网安徽频道、安徽电视台共同组建了全国第一个校企媒融媒创新工场。此外,近年来,我们和全国、地方等主流媒体平台先后建立起内容共创、合作共赢的关系,拥有一大批丰富的媒体资源。
利用好新媒体来做传播,有几个核心点。第一就是内容体系的构建,没有好的内容,传播就是空架子。第二就是话题性,话题能带来讨论、扩散传播。一句话就是构建以内容为核心驱动力的传播。同时,好的内容,需要适合的渠道进行传播,才能实现传播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渠道的分发机制要做到熟知。宇通是通过新媒体(外部媒体吸引流量,策划热搜话题,引爆传播)+品牌自媒体下场承接流量转化,与用户深度沟通。
总结起来讲就是“3+1”,3代表3大模块的升级,1代表网络营销,加在一起实现品牌效合一。3大模块,第一要学会借势和造势,比如策划事件营销。第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图文和视频相结合。第三,PGC(专业内容)与UGC(用户内容)相结合,激发用户参与,与用共创。在3大模块升级的同时,做好营销端的精准广告投放。
一是大众性。区别于互联网运用催生出的各种新场景,轨道交通拥有实实在在的客流和人气,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互动,每天都在地铁里上演。我们必须从这些实体场景中激发灵感,把握大众需求,进行内容创作,才能抓得住受众的痛点,这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新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服务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新媒体的价值,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受众的实际问题。在倾听乘客诉求方面,新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新媒体与网络理政渠道有效衔接,与乘客意见办理紧密结合,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新媒体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是互动性。我们与受众不能仅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有意识地双向奔赴,引导受众主动参与话题讨论、品牌推广和线下活动,进而增强粉丝黏性,甚至在关键时刻变粉丝为自己人,帮企业说话。
以上三点,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新媒体与大众互动的价值导向,把“以客为尊 用心服务”的为民情怀彰显于新媒体运营的每个层面,以真心换真心,最大程度争取大众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