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事业单位局域网网络管理中,通常会通过文件服务器共享一些文件让局域网用户访问使用。而很多单位的共享文件常常涉及到单位的无形资产和商业机密。因此,有必要对共享文件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不适当或越权使用共享文件,这通常需要设置共享文件的不同访问权限,实现共享文件访问的分权限管理,防止共享文件因为不适当使用而损坏或丢失。
一、通过专门的共享文件访问权限设置软件来设置共享文件不同访问权限,实现共享文件分权限访问管理。
目前,有很多专门面向企业共享文件管理的软件,可以设置不同账户访问共享文件的不同权限。同时,相对于操作系统的共享文件访问权限设置,通过专门的共享文件管理软件、共享文件加密软件实现更为简单,同时共享文件权限设置也更为精细。例如,有一款“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下载地址:)就是这样一款软件。只需要将“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安装在开启共享文件的电脑上,选中共享文件和用户账户,同时勾选允许的共享文件访问权限(不勾选的意味着用户将没有相应的访问权限)。这样局域网用户就只有在被允许的权限下访问共享文件了,从而实现了共享文件的安全管理和访问控制。
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不仅可以设置不同账户访问共享文件的不同权限,而且还支持自行添加访问共享文件的账户和密码,从而进一步保护了共享文件的安全。同时,与操作系统设置共享文件访问权限的不同在于,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实现操作无法实现的、访问共享文件权限的精细分配。例如设置共享文件具有“只读”权限的同时,还可以阻止用户复制共享文件的内容、将打开的共享文件另存为本地磁盘或打印共享文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共享文件泄露、据为己有的行为,这一点操作系统无法实现。
同时,大势至共享文件加密软件对共享文件加密后,将被限制在特定的共享文件列表框内访问,这样还可以防止访问者将共享文件拖拽到本地磁盘,从而也就阻止了用户通过U盘复制共享文件、U盘存储共享文件,通过邮件附件发送共享文件、通过网盘上传共享文件、通过QQ传文件发送共享文件到外面去的行为以及通过FTP工具上传共享文件到网络空间的行为,从而实现了全面保护共享文件的安全。这同样也是操作系统的共享文件访问权限设置无法实现的。
当然,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来设置共享文件的不同访问权限,详细如下。
假设A和B两台计算机组成了局域网,其中A计算机的文件夹cs下有两个共享的同级目录01和02,要在A计算机上进行设置。
选中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双击“网络访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将默认设置“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身份验证”,更改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A计算机。若不对网络访问模式进行更改,//计算机名/guest为灰色不可用,无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如果B计算机的用户名不是Administrator,不要开启A计算机的guest,否则B计算机默认使用guest登录A计算机,无法选择A计算机内本地的帐户来登录。
选中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鼠标右键单击所展开目录中的“用户”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用户”命令。
打开“新用户”对话框,在“用户名”编辑框中输入用户名。取消选中“用户下次登录时须更改密码”复选框,单击“创建”按钮完成。
创建新用户在“密码”编辑框留空,否则从B计算机网络访问A计算机时,使用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有时无法登录。
展开“用户”文件夹,用鼠标右键单击创建的新用户,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密码”命令,A计算机的每个新用户都要设置对应的密码,B计算机使用密码为空的用户名有时无法登录。
打开“01共享和安全”对话框,选中共享此文件夹用户数限制:该选项是限制同时访问该共享文件夹的人数限制,如果设置为10,则第11个人无法访问该共享文件夹。
切换到“权限”按钮,保留默认的Everyone用户名,所有登录A计算机的用户都有只读权限,单击“添加”按钮。
在打开的“选择用户和组”对话框中依次单击“高级”“立即查找”按钮,在“搜索结果”列表框中选择用户(如01),依次单击“确定”“确定”按钮。
返回“01共享和安全”对话框,在“权限”选项卡中选中添加的用户(如01),在“01的权限”列表中选中“完全控制允许”复选框,单击“应用”按钮。
切换到“安全”选项卡,单击“添加”按钮查找并添加“权限”选项卡中的新用户(如01),选中“完全控制允许”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
提示:如果只在“权限”选项卡中设置用户权限,而没有在“安全”选项卡中设置,则用户在通过网络访问共享文件夹时将只能看到而不能打开共享文件夹。
重复上述步骤设置02文件夹的共享权限和安全权限,文件夹02只对用户02有写入和删除的权限,但对Everyone用户(如01)有只读权限。
总之,无论是通过专门的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共享文件加密软件,还是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账户和文件权限设置功能,都可以实现对共享文件访问权限的控制和管理,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