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也希望能够创造出一款真正的轻薄笔记本电脑,既能满足人们移动办公的需求,也不妥协于性能和功能。
在 Intel 时代,MacBook Air 距离 Jobs 的这个想法还有些距离,性能让步于轻薄设计,让它的定位更接近于一款苹果入门级产品。
另外,对于 MacBook Pro,Jobs 则表示「它是一款真正的专业笔记本电脑」,会帮助一些专业人士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和创造。
同样在 Intel 时代,尤其是 2016 年之后,MacBook Pro 一直在兼顾性能与轻薄,力求两边都拉满。
结果是,梦幻单热管压 Core-i9,让 MacBook Pro 变得没那么 Pro,反而因为设计,放弃了许多专业规格。
再一次,M 芯片的发布,苹果重新定义了 MacBook Pro 这条产品线,在轻薄与性能的产品天平上,苹果选择偏向了性能。
由此来说,2020 年 M 芯片的出现,对于 MacBook 系列产品线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
相较于 Intel 芯片,苹果自研 M 芯片的优势,不仅在于成本控制,生态融合上,也在于能够提前几年开始做产品规划。
尤其是,M 芯片并不对外出售,苹果可以依据 MacBook 系列的规划和 M 芯片的研发进度来对产品有着更强的定义。
自 M 芯片发布之后,年中 6 月份、年末 12 月份附近基本就成为 MacBook 系列(Air、Pro)的稳定更新时间段。
此前传闻已久的 MacBook Air 15.5 极有可能在 6 月份的 WWDC 发布,依然会搭载 5nm 的 M2 芯片,主打的是更大的尺寸。
大尺寸带来的新鲜感和需求,可能抵消对于更强性能的需求。毕竟 Air 对于苹果来说,尺寸、设计这方面要比性能更能划分出定位差距。
而 M3 芯片由于 3nm 产能的问题,最快也要在年末才能到来,届时依然会通过 MacBook Air 13.3 首发。
多彩的新 iMac 24 也箭在弦上,不过并不能确定它会搭载 M2 还是 M3。
除了处理器迭代,新 iMac 结构可能也会有所优化,或许会看到更窄的下巴和更轻薄的机身。
并且,Mac Pro 的机身可能会依据 M 芯片而重新设计,相信按照苹果的实用概念,Mac Pro 可能会有可拆卸模块化的设计出现。
至于 M3 Pro、M3 Max 则会在 2024 年年初更新(估计会是农历年前的突然袭击),大概率依然会保持只芯片升级的特性。
除此之外,Mark Gurman 还点明 2025 年会是 MacBook 重要更迭的一年,设计模具的重新更换,并且也可能迎来 OLED 屏幕可触控版本。
由此来说,今年对于 Mac 来说,更新节奏会相当紧凑,几乎所有的 Mac 产品都会迎来规格更迭,也将会是 Mac 老用户们银行余额突然消失的一年。
倘若 Mark Gurman 对 Mac 产品线更新频率准确的线 芯片系列产品的更迭周期几乎是 12 个月,几乎与 iPhone 更迭周期类似。
并且,不出意外,M3 会是业内首款 3nm 工艺制程芯片,相对于 5nm 的 M2 来说, 算是一个「大更新」。
若说,M2 类似于 iPhone 的 s 加强版更新,那 M3 就是新一轮大更新的开始。
抛开品牌、产品,以 M 芯片的角度来说,它的更新策略有点眼熟,与曾经 Intel 的 Tick-Tock 芯片更迭策略有点类似。
Intel 认为应当把处理器的架构更新和工艺制程更新错开,能够让芯片设计制造变得更有效率。
Tick 是表示工艺制程更新,Tock 则是微处理架构更新,一个 Tick-Tock 过程,周期定为两年,进而有序的推进芯片更迭。
而 M3 则可能是围绕着 3nm 新工艺制程来完成设计。与 Tick-Tock 的策略比较相近。
另外,从 M1、M2 再到 M3,能够看出苹果保持着很稳定的芯片更迭策略,几乎与 A 系列芯片保持一致。
在 M1 出现之后,Arm 芯片独有的能效比,让 Mac 销量逆势增长,促进了许多 Mac 老用户的换机。
但转型之后,如何刺激催生更多的需求,苹果给出的答案是增加尺寸(细分产品、保持差异),另一个是维持稳定的更新频率。
随着 iPhone 一年推出四款新品,并且会随着市场需求而改变产品线,如此的市场导向,多是为了销量服务。
如此细分产品线,存在着一个「价格锚点」,在选择产品时,很容易形成一个比例偏见。
这与曾经「八千预算进卡吧,显卡加到两万八」的著名梗较为类似,都算是一个用户的消费思维。
而在今年年初更新 MacBook Pro 14 和 MacBook Pro 16 时,鉴于 M 芯片的核心、入门级 SSD 的降速和合理的内存大小,随手点了一下配置表,预算直接拉高了接近一倍。
放眼整个 Mac 产品线,算上对配置的自由搭配,Mac 涵盖了相当广的价格区间,并且这其中的产品也包含了许多使用需求。
但类似于 iPhone 14 Plus 的定位,苹果也认定 Mac 市场也会有一个对于大屏但并不需求高性能的需求,MacBook Air 15.5 应运而生。
另外,同样类似于 iPhone,核心性能其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即在许多人的工作流程、使用习惯之下,不太容易察觉到核心性能带来的差距。
因此,苹果许多产品的差异化区分,也开始从单纯的核心性能差距,转向了机身材质、设计、摄像头、屏幕等,从整体上一点点拉开定位差距。
从产品角度来看,每个系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不同产品线之间可能会有所干扰,会让消费者更难以一下子做好决策,除非你十分了解自己的需求。
但到头来,如此的产品策略是否会带来持续的销量增长,还需要一个长期观察,毕竟 iPhone mini、iPhone Plus 并没有预想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