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中国互联网,十年无疑是一段很长的光景,能活过十年的互联网公司少之又少,不少玩家从巅峰到低谷直至凉凉不过短短两三年,更有甚者不到一年便烟消云散。
作为PC时代的“三座大山”,BAT在移动时代继续占据不小的优势。回顾过去十年,从2013年到2023年,尽管各大细分赛道涌现出不少中小巨头,但除字节跳动之外,几乎没有玩家可以撼动BAT的王者地位。只不过,BAT内部悄然出现分化,阿里、腾讯依然无比强大,百度掉队已是不争的事实。
站在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十年前BAT各自境遇,你会发现,十年前百度、阿里都受困于转型移动,甚至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反倒是手握微信这一大杀器的腾讯淡定自若。十年后,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浪潮来袭,百度、阿里先发制人,腾讯反倒慢半拍,考虑到快慢没有绝对的对错,谁将打赢大模型之战从而赢在下一个十年,让子弹先飞一会。
2013年的百度,主要在打两场战役,一是搜索,二是转型移动。前者劲敌是360,上线%的市场份额,可谓来势汹汹;后者百度高层把应用商店视为不可或缺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才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好巧不巧,当时360手机助手如日中天,这意味着,百度只能选择与360正面硬刚,且只许胜不许败。
因此,你会看到,2013年7月,百度豪掷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成为当时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案,引发业内高度关注。其中,91无线助手、安卓市场,加上百度自家的百度手机助手,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应用分发平台。1个月后,百度又推出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轻应用。
事实上,轻应用正是小程序的雏形或前身,不得不佩服百度的前瞻思维。不过,由于轻应用团队的话语权不足,加上用户体验太差,最终轻应用无疾而终,如今小程序由微信引领,百度只是个跟随者。当然,轻应用败北,并不妨碍百度打赢应用分发一役,尽管如此,它带给百度在移动时代的想象空间依然十分有限。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2017年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回头看,应用商店、PC、传统搜索引擎业务等都是过渡战场。这话没毛病,无论是百度收购91无线还是华米OV联手推出快应用,并不能为自身构筑护城河。后来,百度更换转型移动的思路,回到内容分发的原点,发力搜索+信息流,全力做大做强手机百度App,日活节节攀升,移动端业务营收超过PC端,才真正代表其转型移动成功。
2023年的百度,应用分发的权重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AI(人工智能),成为公司头号关键词,贯穿在业务的方方面面,包括移动生态、百度智能云、自动驾驶、智能音箱等,且表现不俗。比如,小度在2022年中国智能音箱和智能屏的出货量中均排名第一。今年Q1,百度核心在线亿元,萝卜快跑稳居全球最大无人驾驶运营商,百度智能云首度盈利。
当然,百度布局AI的一大里程碑当属3月发布大模型文心一言,走在行业前列。在我看来,文心一言最大的想象空间在于全面融入百度业务,利用其能力来重塑公司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其中,面向企业端,大模型引发的AI再造产业趋势势不可挡,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开启内测,将为百度智能云带来强劲的增长潜力。
2013年的阿里,主要发生两件大事:一是5月马云卸任阿里CEO,由“救火队长”陆兆禧接任;二是阿里All in移动,全员力推来往来对抗微信。当时,阿里在PC电商时代达到发展的巅峰,但到了移动时代,缺少拳头级产品,一度让阿里上下非常焦虑,马云更是坐不住了。
2013年3月,马云公开表示,“我看见微信,我也很紧张。但紧张是正常的,紧张促进社会进步。7个月后,他在内网发文呼吁阿里员工成为来往产品推广员,直言“在无线上没有建树,我们就不该考虑上市!”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尽管马云带领阿里全员卖力推广来往,但来往始终无法与微信相抗衡,甚至被丁磊直接打了负分,处境十分尴尬。
其实,来往失败的原因并不神秘,即用户社交关系链的迁移成本极高,这也是腾讯在社交领域保持不败神话的核心秘诀。当时,微信拥有6亿用户,日活达到1亿,已成为国民社交App,这是来往砸再多钱也买不来的宝贵财富。我认为,阿里把来往视为转型移动的排头兵,与百度死磕应用分发一样,都属于焦虑之下病急乱投医,才会昏招频出。
后来,在张勇的主导下,阿里重新聚焦自身电商主业,以手机淘宝为主阵地,以用户需求和习惯为主视角,通过创新多样玩法来获得用户青睐,短短1年半便实现日活过亿,蜕变为航母级App。这标志着阿里打赢转型移动的关键一役,也成为助力张勇通往阿里CEO之路的重要战功。
2023年的阿里,在移动时代掘金早已成为新常态,但危机感促使其一如既往拥抱变化,最大变化当属3月底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1”是指阿里一个集团全面控股,“6”是指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N”则指阿里旗下其他业务公司(包括阿里健康高鑫零售、银泰商业、盒马、夸克等)。
与之配套的动作是阿里换帅,张勇将在9月10日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职务,分别由阿里老将蔡崇信、吴泳铭接任。其实,无论是历史性拆分还是阿里换帅,都与退而不休的马云幕后操盘有关。在我看来,马云喊出淘天集团要回归淘宝,某种程度上是对张勇持续力推天猫的否定,过于重视消费升级,无形中给从下沉市场起家的拼多多做大做强创造了绝佳的战略机会,张勇难辞其咎。
与百度、阿里相比,2013年的腾讯获得移动互联网首张船票——微信,才能自信从容地布局。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其实2013年腾讯的大动作并不多,主要发生两件大事,为推进连接一切战略打下坚实基础。第一件大事是2013年8月微信支付上线,这件事在当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当移动支付加速普及后,它便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件大事是2013年9月腾讯战略投资搜狗。4.48亿美元+搜搜打包给搜狗,不仅是为了抵御360在搜索领域的猛烈攻势,也代表腾讯交朋友的方式有所升级,从财务投资进化为给钱给相关资产。用马化腾的话来说,将半条命交给生态合作伙伴手上,腾讯去赋能合作伙伴。2014年3月,腾讯与京东在电商领域的合作亦如此。
我认为,牵手搜狗是腾讯越来越开放的体现,进一步夯实开放平台的根基。而根基越牢固,腾讯的“朋友圈”就越来越大。因此,你会看到,2014年腾讯投资明显提速,光上半年就相继投资滴滴、大众点评、京东、四维图新、58同城,背后是腾讯摒弃包办一切的思维,充分发挥社交通讯的优势,专注做连接器,连接人、服务和设备。
不知你发现了没,与阿里以全盘收购的方式将投资标的纳入到整体版图不同,腾讯通常不谋求控股,而是以财务投资、战略投资为主,投资风格是帮忙不添乱,与阿里强势操盘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腾讯携资本的力量频频出手,投资已成为它最重要的底色,甚至是争夺未来的常规手段。这意味着,资本的战略地位与流量相当,构成腾讯的核心能力。
换言之,腾讯已形成“主业+投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当时间来到2023年,平均月活超13亿的微信对腾讯依然重要,直接或间接带动三大主营业务——腾讯游戏、广告、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齐步回升,Q1公司总营收为1500亿元,同比增长11%。而腾讯从PC时代一路赢到移动时代,手握微信、QQ两张王牌只是表象,公司治理上的用心,以及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才是其成功的内核。
说白了,腾讯行事风格向来讲究稳扎稳打。以当下行业兴起的大模型热潮为例,面对这一百年不遇的超级风口,不少玩家急于占位或给资本讲故事,把半成品拿出来展示。而腾讯却埋头研发,思考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并在场景落地上下功夫。“我感觉现在有很多公司太急了,感觉是为了提振股价,我们一贯不是这种风格。”马化腾说道。
过去十年,腾讯比百度、阿里更早完成转型移动,在微信的加持下狂飙突进。而走过弯路的百度、阿里终圆梦,打造在移动时代立足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十年,大模型无疑是BAT均不能输的关键一役,如何与自身业务和热门产业相结合,成为它们需要全力以赴应对的重要课题,谁能赢得这场长跑,或将决定BAT座次变更,你更看好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