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威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网络多媒体和通讯软件开发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开发的V2 Conference视频会议系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能够实时传输图象,语音,文字,并远程共享各种文件资料,极大地方便了异地之间的沟通。V2 Conference已经广泛地应有于政府、金融、证券行业、教育、科研行业、商业企业、电信行业、医疗、军队等各种领域。
V2 Conference视频会议系统采用了威速的核心专有技术,即基于互联网的音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其中视频压缩码率控制方式已获得国家专利局的相关专利,同时基于前向纠错的音频抗丢包算法已通过初审,这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算法是V2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技术保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采用,并受到《PC Magazine》、《Chip PC》等专业杂志的高度评价,其软件视频会议解决方案被《通信世界》评选为“2003年中国通信业成功解决方案”、《中国计算机报》“编辑选择奖”三连冠及“2005计算机世界年度产品推荐奖”。
V2 Conference 基于最先进的IETF XMPP标准协议,整合了V2公司在多媒体通讯领域领先的开发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经验而设计的分布式、模块化、大容量的纯软件网络视频会议平台。系统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扩展性和未来功能的延伸能力,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网络多媒体通讯应用解决方案。能满足用户不同的沟通需求,广泛应用于远程会议、网上教学、远程培训、异地招聘等领域,帮助用户充分实现了“随时随地、面面俱到”的交流愿望。
系统支持多服务器级联部署,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将系统分别部署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服务器上,将CPU及网络处理的瓶颈进行分散,从而以网络最优架构分布提供给用户高效的应用服务。通过这种网络体系,客户端可以实现最优网络路径接入,同时也扩大了应用规模 (可实现上千人同时与会),完全满足电信运营等大规模应用需求。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扩充能力,模块化的结构增强了系统的灵活配置性。可根据规模和性能需求来进行系统的配置部署,包括在系统中添加、删除、激活、去激活扩展从服务器、VOIP服务器和H323服务器等。
V2 Conference实现了视频会议系统和即时通讯系统的无缝衔接,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上,用户可以方便的实现在线呼叫、即时通讯、即时会议和预约会议等诸多功能。系统所提供的联系人列表管理、个人信息管理、即时文字聊天等功能使应用更加方便、灵活并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与视频会议系统紧密结合的即时通讯工具。
系统支持H.323协议,可实现与H.323标准软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包括与标准H.323软硬终端、H.323 MCU、可视电话等设备的呼入呼出,并支持与H.323互通时的会议安全认证。使用方式灵活方便,从而为视频会议的部署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系统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支持电话接入会议。用户通过配置VOIP服务,可实现电话呼入会议及呼叫电话的功能。用户使用普通的固定电话、手机便可参加到会议中去,使部分无法上网的用户一样可以参与讨论,整个系统的应用更加灵活、方便和多元。
支持完全基于WEB的应用。用户无需预先安装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就可以完成客户端的自动下载、安装、升级。界面简洁大方、友好直观,普通用户无需特殊培训即可快速掌握、熟练使用。
V2 Conference支持多会议室结构,在同一个系统中可以并发进行多个不同资源需求的会议而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系统以其稳健的架构和卓越的性能保证了会议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支持会议的组播 (Multicast),满足大量用户收听收看会议的需求。为解决互联网对组播协议的不支持问题,系统可通过单播 (Unicast) 中继的形式将视频会议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并以组播 (Multicast) 的方式在末端局域网进行发散,末端局域网中的交互客户端同时可作为组播代理,通过智能组播机制实现局域网中的组播发散,组播接受用户可根据具体应用自动的在单播/组播之间切换,提高了整体应用的效率。
管理系统采用标准的ODBC数据库接口,支持MySQL、ORACLE等数据库,并可根据需求进行扩展。
采用G.723.1、CELP (码激励线性预测) 等音频压缩算法,在各种网络带宽条件下均保持声音清晰连贯,采用CELP算法在宽带环境下可获得高质量音频效果。V2专利技术的音频优化算法,使得在网络状况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好的音频效果。
采用业界领先的多路混音 (专业版同时15路混音) 技术。并可进行灵活的话筒切换控制。在会议过程中支持由主席控制的会议分组和语音私聊功能,使会议功能更加灵活实用。系统具备良好的声音处理机制和音频质量。
采用MPEG4视频压缩算法,具有良好的带宽适应性和视频压缩率,V2专利技术的码流控制机制和带宽自适应机制保证了在网络状况较差时系统仍能提供较理想的视频效果。
系统支持同时显示多路视频,参会端支持同时显示24路视频,主席端不受限制 (与网络和机器性能有关)。与会者可以灵活选择、任意切换。视频大小和布局可由系统自适应调整或用户手工调整,实现各种焦点突出、全屏放大、多路分屏等生动实用的显示布局。
用户可根据网络带宽条件和实际会议需求,自行设定会议的视频模式和最大终端应用带宽,实现从桌面级别到会议室级别的不同会议需求。系统支持从160*120直至640*480等多种视频分辨率选择,并支持会议过程中的视频参数动态调整,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多码率接入的应用需求;
支持会议过程中视频内容和数据内容的双屏显示、支持摄像头的远程遥控和参数调整、背光设置等。支持会议过程中单帧图像捕捉的“照相”功能,可以随时随地的在会议过程中截取与会人员的图像;
V2 Conference 提供的综合录制功能使用户可以在会议过程中随时开始及停止对会议内容的录制,支持长时间的会议录制。综合录制内容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用户列表等内容,用户录制时可根据需求来进行组合选择。同时,作为对会议内容保存的可控管理,该功能可由会议主席控制开放;
系统提供视频轮循功能,可自行设置轮循模式和轮循时间,主席对该功能可以进行集中权限控制。
数据协作功能使交流更加全面充分。包括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件共享、协同浏览、桌面共享等,并提供会议过程中的文字交流和文件实时传输。
电子白板功能支持多人同时进行可视化信息的书写和绘制,而文档共享功能支持多文档同时共享和多人并发操作,并提供共享内容的预先上传机制。荧光笔、激光笔等增强工具使操作更加灵活和方便。
屏幕截图功能可随时将屏幕上任意矩形区域进行截图,并将截下来的画面共享在白板页上,方便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利用应用程序共享功能,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将桌面操作情况和应用操作步骤共享给全体与会人员。
V2 Conference 提供网络文件管理功能,用户能够于系统中存储一定容量的文档和文件,并可随时对这些文件进行访问或直接用于会议的数据共享,大大简化了数据会议的复杂度,提高了应用效率。
系统提供电子投票和表决功能,会议主席可以随时设置创建投票议题并发起投票表决,以及设定结果是否公布、是否记名、单选或多选等选项,该功能使远程会议的功能更加全面,并可用作网络培训考试、调查问卷等形式。简化了的投票功能- 电子举手使表决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如同现实会议中的举手表决一样。
V2 Conference支持会议议程安排功能,用户可将会议的各个议题和时间预先进行规划,并将各个议题所需要的各种文档、白板、网页等资料提前进行准备,会议将按照规划的议程有步骤地进行下去。同时支持会议议程的编辑修改功能。
系统对于NAT、代理服务器及各种防火墙提供多种机制的解决方案,并可提供基于HTTP的多媒体传输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防火墙所带来的通信障碍。使得大多数企业在应用时无需更改任何网络配置,便可方便的将系统部署到现有网络环境中。特有的HTTP Tunneling技术对企业防火墙的应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满足了用户能上网即能进行视频会议的需求。
V2 Conference 支持实时传输协议 (RTP)进行多媒体数据传输,最大限度减少了因网络不稳定而产生的延时。此外通过消抖动算法、抗丢包机制、网络自适应算法和V2专利技术的码流控制机制使网络环境因素对通讯应用的影响减至最小,保证了系统在复杂的网络情况下具有理想的效果。
系统采用带宽资源集中管理策略,保证在视频会议应用中的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是有效的、可控的,避免因大量或无序的带宽占用而给用户网络带来的资源危机。对双IP的支持模式保证了公网出口带宽的最有效利用。V2 Conference的QoS策略支持IPLR和DiffServ等机制。
用户可以多种接入方式参加到视频会议中,包括电话拨号、ISDN、ADSL、LAN、HFC、DDN等不同形式的宽窄带接入。
参会者的身份区分为主席用户、交互用户和旁听用户,通过登录会议时的不同验证密码进行区分,其中主席用户可以控制整个会议进程,交互用户可以在会议过程中进行交互,而旁听用户作为会议的听众,只能听到和看到主席允许的内容。
系统提供的主席控制机制保证了会议安全、有序、可控地进行。会议主席在会议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控制手段来管理和引导会议按照期望流程顺利进行,如对发言权和操作权的管理、对会议参加人员的管理、视频同步设置等,在会议过程中也可以方便的进行主席权限的转移。
系统具有高度安全性保障及安全验证策略,数据传输采用业界领先的高效率、高安全性的SSL (Secure Sockets Layer) 加密机制,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
基于Web的远程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和会议预约、会议设置、会议中止、会议延时、会议通知和计费接口等。支持电子邮件形式的会议通知,直接从邮件点击进入会议中,而无需预先安装客户端程序。并可提供独立的计费模块以满足运营和费率计算需求。
埃塞俄比亚携手科达经过5期建设,打造平安城市系统,充分融入AI、AR、5G、可视化指挥、大数据、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