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169028800

今日头条等自媒体代运营怎么样?代运营公司可靠吗?|钦享科技

标签: 网上运营公司可靠吗 2023-08-04 

  在拼多多上市后,几乎所有的新闻,都在批评拼多多的假货问题。我认同媒体的批评,观点虽然不能改变物质,但所有人的观点却可以重塑物质。

  一个产品人不能把思维,局限到假货这一个维度,我们要考虑的是:是不是卖假货,就可以成为拼多多,拼多多,可以如此快速的,成长为一家强大的公司。除了假货,它还有什么?

  拼多多的早期用户增长非常快,B轮融资的投资方包含腾讯,它因此获得,微信推广的优惠和白名单。来自微信的优惠,并不是它快速增长的唯一原因。京东、58、艺龙、同程都有同样的优惠,却没有做到如此爆发式的增长。

  一条大河不可能凭空产生,或者被一场大雨所成就,它背后的成因,必须包含山体运动、山势走向的原因。一家很强的企业也是如此,肯定需要几条大水流一起灌向河床,才能形成今天的拼多多。

  有四大红利,共同支撑起拼多多,淘宝商家外溢、3-6线人群上网、聚划算划归天猫、微信社交流量。

  1、淘宝商家外溢,做生意首先要有卖家,然后才能谈买家。阿里巴巴,在前期做了很多电商科普工作,让那些没有电商概念的人,学会网上购物。阿里中供铁军的地推团队,曾经跑到小商品城、皮革城之类的地方,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谈,要用一年时间,把所有的摊位全部谈下来。拼多多已经不需要,经历如此艰难的扫盲过程,这些人已经被阿里、美团的人扫荡好多遍。

  淘宝的流量日益见顶,从2015年开展打假行动,部分商家不得不选择外溢。拼多多趁机接手他们,因此形成一个商家侧的红利。一切红利的根基,都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最核心的体量。而生意的本质,就是机会和体量。

  2015年6月淘宝打假,7月京东抛弃了拍拍。在拼多多快速崛起的时候,淘宝和京东没有办法和它竞争。因为这些人,都是他们主动抛弃的。从消费端来看,大多数人的可支配收入就这么多。从供给侧来讲,谁能成建制的拿到新商家,谁就能抓住这个红利。

  在淘宝刚刚起步时,在那里开店的就是城市无产者。他们在城市中拿不到资源,租不起店面,只能在互联网上找机会。随着淘宝的复杂化和体系化,在2012年之后,它的流量就已经见顶了。没钱打广告,不愿意融入新系统的创业者,在淘宝上已经少有机会。成就企业的,并不是创业者,而是价值网,是谁需要你。

  即使把拼多多骂死,这些低端供应链和低消人群依然存在。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他们总需要有地方安置。只是在拼多多堆积成山,形成一个大数,把大家吓了一跳。

  所谓淘宝商家外溢,在本质上,是一个低端供应链和低消人群的安置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完成产业升级。即使把拼多多灭掉,也无济于事,社会并不会因此而变好。

  2、团购产品的流变。拼单、团购本身并不稀奇,出现拼多多并不令人意外。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一件已经被人验证过,非常有效的事情,为啥在移动时代没有人愿意干了?

  从人口结构上讲,拼多多不像淘宝,更像以经营尾货起家的唯品会。对于一线城市的人而言,拼多多是消费降级。对于三到六线城市的人来说,用拼多多是消费升级。

  中国的物流仓储并不集中,很多东西在日常场景中接触不到,价格是一个硬门槛。在千团大战的时候,很多人因为五星级酒店打折促销,而选择去体验一下。

  在千团大战刚刚拉开序幕时,大家都是以位置为中心,提供团购服务。但很快发现,实物团购比服务团购更容易上量。因为商品团购不受位置限制,千团大战因此而快速转换阵地。订单大幅上升,广告预算自然宽裕,那时候分众的电梯广告常常被团购霸屏。

  决定逆潮流而动,不做实物团购,坚守以位置为单位的服务团购。不做商品团购,就没必要打广告,因为服务团购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广告费用。对王兴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如果地方团队不认可他的定位,不认同这种艰难的成长方式,公司可能会失去这个团队。

  美团看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也无比清晰。商品团购是阿里的事,因为这件事的本质,是会员问题。王兴不动的原因,是在等阿里出手。当阿里推聚划算的时候,在商家端对京东都是二选一,更何况是团购网站。阿里就是这个领域的灭霸,不知道灭霸的存在,搞得再风风火火,也是无济于事。守住了别人难以坚守的服务团购,别人都趁势打入阿里的阵营,等到阿里推出聚划算之后,他们就团灭了。

  2016年,聚划算划归天猫,低端产品不能继续参与团购,而千团大战已经消失不见,拼多多趁势拿下这块份额。实物团购,已经经历过市场考验,为啥整个市场就没人考虑这块生意了呢?理由就是创业者被VC带偏了。

  2016年,VC开始投消费升级,媒体也是大肆宣扬,于是固定了整个市场的认知。2016年是消费升级的风口,实际上,消费升级应该是一个持续十几年的事情。16年炒作人工智能概念,17年炒作区块链,如果只是跟着VC的节奏跑,那就真的成猪了。

  在千团大战之后,有一批VC死的很惨,大家对团购不再感兴趣。做产品要回归市场本质,不是为了VC、为了媒体。

  3、三至六线人群上网。以红米为代表的低价智能手机快速普及,让三到六线用户有机会上网,农村互联网的渗透率大幅提升。2017年,36%的农村人口成为网民。当年12月,微信用户量突破十亿,基本上所有人都成为网民,微信支付解决了支付问题,物流节点到镇,所有村级单位的购买需求得到满足,电商的最后瓶颈得以攻克。

  这些曾经是每一个电商公司,在起步阶段都头痛不已的东西。现如今已经变成社会基础能力,点线面体的体已经彻底改变。在低消人群这个维度,拼多多做出来了,这个机会让无数人悔恨不已。

  陈年的理念就是要卖地摊货,最真实的消费改变就来自地摊货。地摊货没有品牌,也就没有品牌溢价,用户要的就是东西本身。从用户购买体验上讲,商场的大品牌,从一开始就会让人产生自卑感。商场里面的东西太贵了,很多人只能买地摊货。

  地摊货完全不会让人产生自卑感,它会让用户产生优越感。拼多多的用户和淘宝用户重合度高达50%,跟京东的用户重合度却是很低。“上京东,用点好的”,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自卑的口号。

  在2017年,扣除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之后,每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不到两千元,还没有算月供和房租。北上广深,也不过是五千块钱,在供完房子之后,还剩下多少钱?对低价的需求,绝对是一个大数,不能被经常关注的东西所迷惑,以为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4、微信社交流量的崛起。不能简单的说,拼多多饱了腾讯爸爸的大腿,因此而成就自己。正如经济学家认为,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经济会崩溃。事实上,美国GDP达到历史新高,下半年美国经济会强势增长。

  要弄清楚,自己是在捍卫一个刻板的经济学理论,还是要回归一个简单的商业常识。腾讯的流量也是如此,给点流量就能起飞,这世界哪有这么简单。拼多多的崛起,是因为它做了,跟其他腾讯系电商不一样的事情。

  拼多多吞下了四个红利,承接淘宝外溢的电商、做了没人做的团购商品,用社交流量满足三到六线用户的购物需求,这些因素撑起了拼多多。背后的理论就是价值网,成就企业的不是企业家,而是它依附其上的价值网。

  拼单打折,淘宝和京东也在做,拼多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拼多多是食品店,而淘宝是服装店,京东是电器城。从哪里赚到第一桶金,他的习惯性的能力、思维定式、能力建设,都会奔着这件事情,不断夯实。卖食品的、卖服装的和卖电器的,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商家,他们的能力建设、人群和频率也完全不同。

  拼多多的优势,在于高频打低频,三级火箭模式的核心特征,就是高频推低频。微信之所以生猛,就是因为它是极其高频的东西。想把生意做大,就要有自己的一级火箭,越高频越好。拼多多的用户,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繁殖,就是因为它搭载到一个及其高频的品类,瓜子零食水果。淘宝用户的黏性,来自于长时间的用户习惯,拼多多的用户黏性,来自于它的业务特性,它卖的就是高频度的商品。

  从大明、笨笨和小闲的用户画像审视,第一代电商都是大明用户,第二代电商包括后期的淘宝、美丽说和蘑菇街,都是服务笨笨用户的导购网站。腾讯的流量给小闲用户,向娱乐导流的效率非常高。

  百度是大明流量,淘宝是笨笨流量,腾讯是小闲流量,也就是娱乐流量。京东、同程和艺龙这些满足大明用户的公司,虽然很早就拿到微信官方准入和入口,但没有从中导出多少流量。我在这里休闲娱乐,读个公众号、导个游戏我很喜欢,让我买个东西,会感觉很奇怪,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小闲是一个没需求的人,打开京东超市、唯品会、京东生鲜、京东到家,往往会选择默默退出。拼多多玩的是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天天领现金,现金签到、砍价免费拿。即使没有任何需求,突然得到这么一个东西,打开拼多多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这是一个游戏逻辑,拼多多的团队之前也是做游戏出身。

  第一天签到给了4.5元,签上几天就能买个卷纸,用户很开心,这是对小闲用户的真实转化。京东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给钱。趣头条每天签到领点钱,快速发展了几千万用户。

  黄铮深谙人性,他巧妙使用微信逻辑规则,下单就默认关注。拼多多做了一堆,原价一块、现价一分的东西。用很便宜的价格,快速获得一百万用户。上一个快速得到一百万用户的,是一条的徐沪生。他做了两件事,拍优美的视频,直接砸广点通买用户。

  有了快速获得用户的方法,就要毫不犹豫的做,一定要相信市场的力量。拼多多有机会,获得便宜的流量,它执行的极其彻底。面对这样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京东却没有做。拼多多默认推荐高频消费品抽纸,而京东拼的都是碧螺春这样低频的东西。拼多多把小闲用户转化为笨笨用户,让用户主动消费。

  有44%的人认为,跟熟人拼团更容易。这意味着,自己并不知道想要什么,有熟人推荐拉单,然后就下单了,这是典型的笨笨用户。淘宝仅仅做到智能推荐,而拼多多使用熟人推荐,拉你一起拼单。对笨笨用户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促进。

  有24.8%的人购买了,之前从来没有买过的东西。这个和因为团购,而选择去五星级酒店体验一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表面看来,大众点评的用户比美团多。可实际上,美团用户是点评的三倍多。点评的场景是,我就在这附近,我想吃什么。美团的场景是,我要在打折的饭店里面,找一个自己想吃的。拼多多相当于超市里面的打折区,永远有人在这里面,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淘宝和京东93.1%的购买行为,来自于直接搜索,然后根据销量和评价,决定购买与否。拼多多则是通过秒杀、特卖、清单、免费区域大量销货,这就是典型的大明和笨笨的区别。一个是直奔目标而去,其它的看都不看一眼。一个是走走逛逛,看看想要的东西有没有打折,没有就买点之前没买过,目前正在打折的东西。

  拼多多极大简化了购买流程,淘宝是从PC时代迁移过来的。很多PC时代的动作,都被默认合理化。在淘宝买东西,首先要加入购物车,在挑挑拣拣之后再下单。拼多多的逻辑,则是再不下单就没了。每个小细节,都对应不同的用户转化逻辑。

  在京东和天猫开店非常困难,没有巨大的决心根本就坚持不下来。拼多多的逻辑,是发一个商品,送一个店铺。有货卖就行,其它的不用操心。

  美团在打完千团大战之后,核心业务就是美团外卖。它给很多小商家赋能,但这些商家是被动接受,来自美团的流量,商家自己的主动性,非常有限。在拼多多上卖了一筐桃,发完拼单之后会得到一个微信群。通过拼单、甩尾货,每个街边的小老板,都有机会主动维护客户群。可以大幅调动小商家的主观能动性,比在美团被动接单要好得多。

  做电商说难难的要死,核心却只有三件事,获客、开店和供货。拼多多充分利用社交裂变的流量,用一系列承接小闲用户的方法,让社交裂变的流量,有效地在自己的场景中沉淀下来。很多人对开店感到亚历山大,拼多多不以开店为目的,以甩货为目的。京东、淘宝以品牌为单位运营,拼多多以销货为目的运营,有货直接上来卖。开店难度不一样,开店动机不一样,对商家的诉求也不一样。

  很少有工厂在运营淘宝,因为淘宝的规则越来越复杂。有很多专业代运营的人做淘宝,他们并不是更懂用户,而是更懂淘宝的规则。形成了工厂、中间商、客户的销售链条。拼多多在一开始,就明确用户特性和预期,对价格极其敏感。它的运营非常简单,中间商没有价值。在拼多多上,工厂拥有更多的机会。

  拼多多去品类、去品牌化运营,使用的是货找人模式,恰恰是未来商业的终极模式。智能商业有几个要素,由算法驱动,货找人;由用户定义;体验平等。

  在欧洲,乡村和城市使用的东西差距不大,顶多就是没有奢侈品。审美和品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拼多多代表的廉价消费市场,正是创业者的机会。拼多多的机会其实是过程机会,也叫作过程原罪,最终的结局肯定是体验的平等。

  雷军把硬件利润控制在5%,不管在哪里,它的体验是一致的。他做的无比辛苦,但这种做法是产业的终局模式。拼多多在本质上是它背后的价值网,无处安放的低端供应链和低消人群,大家的需求无法满足,最终共同撑起了拼多多。

  如果拼多多一直与假货为伍,有一单赚一单,未来很难会再谈起它。如果以市场的力量推动变化,它会蜕变成一家值得期待的公司。

  颠覆性创新有三条曲线,第一条是诺基亚,它遭遇到非连续性。不是因为,它没有推出智能手机,而是它没有突破和运营商构成的价值网。第二条是苹果,他和互联网服务者一起构成了价值网。第三条是小米,当社会能力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把成熟的技术和能力拿回来。在降低成本之后,提供给更广谱的用户,这就是颠覆性创新。

  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世界正在被不断重构,所有的东西都值得重新干一遍。成就你的,是你的价值网,是谁在依赖你。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产品链接的就是过去和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