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 吴杨倩的高考志愿填报令一些长辈不解。不过,热爱电竞的她最终如愿以偿。那是2021年,她从浙江老家来到厦门,就读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该学院也是福建为数不多设立电竞专业的专科院校。如今即将大三的吴杨倩,毕业后想从事电竞赛事运营相关工作。
事实上,吴杨倩求学的这两年,正是电竞“出圈”、大众看法改变的两年——尤其是中国电竞战队EDG在2021《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夺冠,多数人开始意识到,电竞也能为国争光。将于今年9月底开幕的杭州亚运会,更是首次纳入电竞。8月8日开幕的厦门市运动会也新增电竞项目,将于9月之后启动,目前赛事正在筹划中。
热度不仅限于赛场。2021年,电竞被写入《“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电竞产业近年来逐步实现成熟化运营。报告显示,2023年1月-6月,我国电竞产业整体收入759.93亿元,环比增长11.74%。上海深圳成都等都将“电竞之都”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厦门也正加速布局,打造“电竞潮玩休闲之都”城市电竞品牌。
炫酷的电竞椅整齐划一,桌上摆放着数十台配备高性能游戏显卡的电脑……吴杨倩和同学们平日上课的地点位于学校的电竞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打游戏。“很多人以为电竞专业就是教怎么打游戏,其实不然。”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院长吴辉煌说,他们不培养电竞选手,而是聚焦运营端,培养产业链上下游的服务型人才。
“电竞其实跟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一样,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运动员、教练、裁判员,还有赛事策划组织、俱乐部运营管理、赛事解说等,各环节都需要人才。”吴辉煌说,在课程设计上,电竞专业既有视频剪辑、新媒体运营与管理、摄影技术与应用等数字传媒通用课程,也有赛事数据分析、赛事策划、竞技主持评论与主播等专业课程。
吴辉煌坦言,最初开设电竞专业时,可参考的教学实践案例少之又少,教什么、怎么教,都需要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企业派出专业人员为学生授课,另一方面,学生到企业实习,提升实操技能。
而对于企业来说,参与电竞专业人才培养,同样是创新尝试。厦门聆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炳明毕业于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多年传媒行业创业经验。得知母校开设电竞专业后,他第一时间投资捐赠了电竞馆,“我们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开拓电竞业务板块。”
在不少专业学生看来,电竞专业的开设,为像他们这样的热爱电竞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以前就是单纯地喜欢打游戏,等真的进入这个专业,对电竞行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叶佳铭是同学中的电竞高手之一,参加过比赛,也干过游戏陪玩、陪练,他说,通过系统学习,他更坚定了投身电竞行业的决心。
凝墨星是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招收的首批电竞专业学生,今年夏天毕业后入职厦门软件园一家企业,做起了赛事运营。近期备受业界关注的虎牙高能电竞嘉年华活动,就有她忙碌的身影。“还没毕业的时候我就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凝墨星说自己就是冲着电竞专业来的,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将目标锁定至赛事运营。
不过,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像凝墨星这样,对口就业的并不多。“大部分还是投身游戏、影视传媒、直播类等电竞相关行业。”吴辉煌说,电竞行业延展性强、产业链长,学院方面也将继续联合企业,探索细分类的特色课程,拓展学生就业面。
一个现象是,选择电竞专业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今年秋季,我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新生入学人数预计将达到100人。2020年,学校最初开设这个专业时,人数还只有40多人。”吴辉煌说。
电竞专业不以培养职业选手为主,有一个重要原因——这行业“吃青春饭”,职业选手巅峰期通常在18岁到24岁。
“听上去很残酷,但事实如此。”叶佳铭回忆说,自己打比赛的最佳状态集中在18岁,“之后,手速和反应都跟不上了。”
尽管职业生涯短暂,但每年仍有无数青年涌向职业电竞。他们大都热爱游戏,视电竞为理想,觉得自己不适合传统升学教育。
在位于环岛路珍珠湾畔的厦门BOA战队训练基地,一场招募职业选手的面试刚结束。几位应试者特地从外地赶来,年纪在十七八岁上下。厦门BOA是KGL(王者荣耀甲级职业联赛)的新秀战队,本赛季表现不俗,有望冲击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席位。
“每天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我们,想成为职业选手的人挺多的。”厦门BOA总经理温华东特别留意到,其中有不少是父母帮孩子了解,“这多少说明社会对电竞接受度在提高。”
创办职业俱乐部两年多来,温华东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选拔好苗子上。“职业选手不仅看成绩,还有沟通协作能力等。”在他看来,职业俱乐部是电竞选手的“学校”,不仅提升技术水平,也教做人的道理。
王志是KPL厦门VG战队主力,队内代号“十三”。七年前,还在上大专的他,被一位在排位赛中认识的领队引荐入行。“从那时起感觉有了奋斗目标,每天全身心钻研游戏战术。”
令王志颇有感触的还有母亲态度的转变。起初,母亲无法接受他放弃学业投身职业电竞。后来,王志所在战队打进全国联赛,他的努力和付出打动了母亲。自此,母亲一场不落地关注儿子比赛,在重要比赛时,还会专程坐3个小时的动车,到现场支持。
但是,在电竞圈,像王志这样的属于极少数——成为职业选手,需闯过重重关卡。以厦门VG的选拔条件来说,选手必须在巅峰赛和排位赛中长期保持赛区前100名,才能拿到“入场券”。此外,选手还需经俱乐部组织的试训赛进一步筛选。
“最重要的还是看综合素质,包括比赛过程中的反应力、个人动作习惯等,这些真得看天赋。”厦门VG赛训经理张圳圳说,入选的选手再根据年龄和成绩被分为“一队选手”“候补选手”和“青训选手”三个梯队。
“从比例来看,成为职业选手难度不亚于考上清华、北大。”温华东列了一组数据,“《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的日活跃用户数有三四千万,而每年登记在册的职业选手只有250人。”
职业电竞选手有标准的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每天训练时长通常在8小时到10小时。若遇上赛训季,时间会再延长,“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磨炼电竞技术”,练到凌晨是常态。“爱好和职业还是不一样的,不过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轻言放弃。”回首自己职业电竞历程,王志觉得,“坚持”是这个行业教给他的可贵品质。
传统印象里,电竞似乎是小众群体爱好。但在我市业内人士看来,电竞已逐渐走向大众,厦门正日益形成良好的民间电竞氛围和商业环境。
厦门欢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杰谦长期关注电竞产业发展,其公司主要面向电竞产业链企业提供GPU边缘算力服务,同时也涉足电竞场馆运营、电竞赛事运营。“厦门人是热爱电竞的,大小电竞馆(含电竞网咖、电竞酒店、商场电竞体验区等)加起来有约200家。”王杰谦统计了公司算力服务后台数据,“厦门平均每家电竞馆日活150人次,一个月4500人次,一年可达到5.4万人次。”
王杰谦还注意到,从社区到企业再到高校,厦门民间举办电竞赛事的积极性都比较高。VG电子竞技俱乐部管理负责人史先生持类似观点,他介绍,VG战队来厦后,陆续与本土电竞社团、电竞玩家建立了联系,并在高校举办电竞赛事。“我们感受到了厦门电竞爱好者的热情。”
伴随着电竞发展,电竞酒店、电竞网咖等“电竞+”新业态在厦门发展迅速,如欢鹿电竞网咖在厦门有30家分店,网咖内配备专业设备,设有多种包厢,满足不同游戏爱好者需求;PK电竞酒店于去年底获得500万元融资,目前在厦门有4家分店,今年还将再开新店。
而在平板显示这一我市传统优势领域,多家企业也抢抓机遇。如友达光电自2016年起,就针对玩家需求,推出了多款电竞专用显示屏,其中一款产品刷新率全球最高,最快反应时间仅1毫秒。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厦门虽然有些电竞“小气候”,但离发展为“大生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电竞目前的商业模式看,主要包括广告收益、赛事收益和直播收益。其中,赛事是产业链最为核心的环节,但厦门缺少重量级职业电竞赛事,本土职业电竞俱乐部数量也相对较少。而在上游游戏开发环节,尽管厦门有多家知名游戏公司,但许多产品内容本身缺乏电竞基因。此外,电竞产业链中间环节的服务型企业数量也不多。
业界建议,厦门应有针对性地出台电竞产业专项扶持政策,集结政府、企业、资本等多方力量,引进大型职业赛事落地,吸引电竞龙头企业进驻厦门设立区域总部,并扶持、培育本土电竞俱乐部、电竞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采访中,一位电竞俱乐部经营者说起一桩“趣事”:有朋友的孩子爱打游戏,到了成瘾的地步,索性把孩子带到俱乐部跟着职业选手训练,结果这个网瘾少年待了不到一星期就喊着要回家,一方面觉得训练太累,另一方面也认清了自己与职业选手的差距,成功被劝退。回家后,游戏瘾反而减少了。
这件事背后也多少折射出玩电子游戏和投身电竞行业的不同,把兴趣变成职业,不能单靠热爱“发电”,更需要天赋和毅力。对于有意投身电竞行业的人来说,得先对行业“袪魅”。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电竞是一个“烧钱”的行业,要想在这一产业链中掘金并不容易。有业界人士建议说,发展电竞产业不仅需要重视电竞本身,更需要看懂这个行业,立足城市资源禀赋探索特色化道路。如厦门可结合文旅资源,联合大型电竞企业,探索“电竞+文旅”产业路径,拓展“电竞+”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