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169028800

“五个一”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标签: 局域网共享精灵 2023-04-26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网络新媒体发展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构建“五个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网络思政建设,扎实开展网络育人,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形成了师生黏合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组织,建设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队伍,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时代感、创新性、实效性的网络文化产品,探索出“五个一”的网络育人体系。

  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网络新媒体平台,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网络新媒体学生社团,建立一套网络新媒体育人工作机制,推出一批有感染力的网络新媒体文化作品,培养一批网络新媒体宣传学生骨干队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成立“网络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把网络育人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网络育人体系纳入对基层党组织量化考核。成立新媒体工作室,出台《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工作室章程》。整合校内各级各类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资源,使校内10余家新媒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构建网站、微信、微博、视频、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融合发展网络思政体系。加强对校园二级单位各类媒体平台的管理监督,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传播特色,推动多种媒体融合发展全景式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就。不断拓展与校外媒体机构横向联系,设立喜马拉雅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站,入驻辽宁日报手机客户端“北国号”平台,加入“掌上新营口”APP“智慧政务”平台,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辽宁易班)共建,构建了完善的网络育人新体系。

  加强师生使用“学习强国”平台考核,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全校教职工和学生依托“学习强国”平台视频会议或群聊功能,以线上“云”学习和“云”交流等形式,开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学习。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管理与考核情况作为学校党建工作考核、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和政治理论学习考核的重要依据,纳入对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量化考核,同时纳入党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条件。学校671名教职工和6510名在校大学生共7181人注册了“学习强国”平台APP。学校党委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对全校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师生思想动态,确保疫情期间学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制定了《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管理与考核办法》,每月通过学校OA办公系统通报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教职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情数据,年终公示全年前20名教职工党员名单。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管理与考核年度平均分在末三位的党组织,不得参加各级各类党内先进集体评选。对教职工党员日累计学习平均积分低于30分的,不得参加各级各类党内先进个人评选。根据年度考核情况,每年全校评选出3个党组织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和使用的“学习组织之星”,并颁发奖牌。根据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活跃度和积分排名情况,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20名“学习标兵”,学校颁发荣誉证书。目前,教职工党员注册“学习强国”平台APP共有410人,活跃度达100%,学情数据同级排名一直保持在全市第二名。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协同育人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走进思政线上课堂为全校学生上思政课。组织二级学院师生在线上观看“讲战疫故事、铸强国使命”辽宁高校大学生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通过线上学习和宣讲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精准传播、有效覆盖。

  突出示范引领,打造品牌网络产品。新媒体工作室品牌化运营管理,在学校微信公众号重点策划并打造了校园时政品牌、传统文化类品牌、阅读类品牌、读书节品牌、生活类品牌等系列网络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形成如《厉行节约 拒绝浪费》《疫情我们在行动》《云开学,我参与了跨越全中国的课堂》《微视频-读书让我快乐》《微视频-女排精神礼赞》和《人民英雄-毛岸英》《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我身边的英雄》等一批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生动活泼的微视频、动漫、摄影、网文、音频、视频等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引领校园风尚。

  培育思政骨干队伍,打造网络思政新力量。坚持专兼结合,注重师资队伍引领,学生队伍协同,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以“核心+骨干+基础”的组织模式,建立由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网络舆情员、网络志愿者构成的四级网络文化引领队伍。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建立了指导教师团队,致力学生新媒体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了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善于运营网络媒体的校园“网军”。组建一批引导校园网络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文明志愿者,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网上思想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工作,唱响网上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新媒体高度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责任落实,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所有校园媒体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部门联动工作制度,实行校内部门信息共享,联防联控。

  围绕“五个一”网络育人体系,在品牌、实践、育人、成果以及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以下特色:

  成立新媒体工作室,明确在党委宣传部指导下管理和运营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部始终紧扣人才培养中心,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鼓励新媒体工作室学生记者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探索校园中有价值的新闻,掌握新媒体宣传工作的方法,提升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始终引导学生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掌握新媒体以及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提高新媒体运营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逐步打造出了一支在网络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和“好声音”的学生新媒体队伍,在实践中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官方微信平台。2020年9月,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进入全国职业院校百强,位列第87名,辽宁仅两所高校入围。

  新媒体工作室在学校社团管理框架下,注重校级社团管理的顶层设计,实施“三层对接”的新媒体工作室管理机制,即:以学校党委宣传部对接社团指导教师,为新媒体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战略决策,强化思想引领和网络新媒体宣传指导;以新媒体指导教师对接新媒体工作室全体成员,有效实施学生新媒体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确保新媒体网络育人的效能最大化;以新媒体工作室各组织机构高年级学生对接低年级学生,负责“师徒结对”,具体落实社团的日常管理和实操能力的培养。“三层对接”纵横贯通,实现了学校新媒体宣传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促进了新媒体工作室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申请加入新媒体工作室的学生需要经过笔试、面试考试。笔试闭卷,考试严格,考题相对专业。面试问题开放包容,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新媒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工作需求和个人特长分布在记者团、编辑部、摄影部、视频部、运营部和办公室等6个部门。各部门“师徒结对”,口传心授微信制作与编辑方法。

  新媒体工作室遵循《章程》开展工作。章程是新媒体工作室成立的依据,是新媒体工作室具体工作职能的定位,也是新媒体工作室的准则。新媒体工作室章程确定了新媒体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明确了新媒体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任务和12项工作制度,包括会员大会制度、纳新制度、颁发记者证制度、值班制度、建档制度、管理制度、表彰制度、发布制度、采访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等。工作量考核由业务工作量考核分数和办公室工作量考核分数组成,前者占60%,后者占40%,作为评聘和表彰的主要依据。

  学校引导新媒体工作室把“以文字为引,依技术为媒,籍网络发声,乘新媒体之舟,打造网络新媒体舆论育人阵地”作为管理和运营目标,着力在“成风化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作教育人、引导人、影响人的作用,做好正面宣传,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新媒体工作室学生记者制作的《我校党员讲红色故事》《记者节铁肩担道义 妙笔著文章》《我的大学,我的社团,我的新媒体工作室!》《为女排精神点赞》等网络作品,既弘扬了主旋律,也充分发挥了新媒体宣传的教育功能,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实践体悟、朋辈示范引领等途径,新媒体工作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大多数学生加入到新媒体工作室时,都没有接触到微信制作,都是“小白”“菜鸟”,有的甚至不会使用办公软件。同学们依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大兴学习之风,令周围的同学刮目相看。他们的拼搏精神也成了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许多师生通过每期微信撰稿、编辑、摄影后面的名字了解了新媒体工作室学生记者。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修图和视频软件的应用,开发了多种微信制作的方法,每天熬夜学习,周末更是牺牲休息时间去摄影或制作微信。团队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每个成员都在相互帮助中共同进步,汇聚校园最朝气蓬勃的舆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