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169028800

互联网体育“围城”:有人往里扎有人往外逃

标签: 互联网运营工作内容 2023-04-27 

  丰富的平台资源、超溢价的薪资待遇、舒适度办公环境和更高的成长空间……互联网大厂开出了让人无法抗拒的条件。2023年,互联网仍然是求职者的首选,吸引着许多即将步入职场的体育人。但也有过来人认为,互联网体育是一座「围城」,有人往里扎,有人往外逃,还有人因为组织架构的调整被「优化」。

  我们对话了几位有相关经历,在互联网大厂体育部实习、工作的体育人。看看互联网大厂+体育人的组合,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及发展状态?以及,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之上,整个生态对于从业者的何去何从,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月的某天,应届毕业生小T同学将提前打印好的简历用文件夹装好,早早来到「体育圈人」办公室。想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师,咨询关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问题。

  打开Ta的简历——专业对口、海外名校,漂亮的体育实习经历,开阔的视野和思路,加上外向健谈的性格,这位一眼看上去的「求职六边形战士」一坐下便开口说到:「老师,我想问问,现在互联网大厂体育相关的岗位,还招人吗?」

  即便互联网整体发展速度不如前几年,年轻求职者对于大厂的执念却并没有消减。加之大环境不好的原因,大家对于互联网的执念只增不降。

  体育院校毕业的娜娜,考研一战落榜,决定二战。看着自己单薄的简历,她决定在较为清闲的半年时间里,通过实习来充实自己。她在各个招聘平台瞄准了各类互联网大厂,但由于身份比较尴尬,加上自身的经历资源有限,娜娜投出的许多简历都石沉大海。

  「我执着于大厂的原因和大家差不多——简历更好看,背书更强。当然,也是因为行业包容。我虽然是体育专业学生,但我和体育有关的经历不是很多。好在,我之前的领导和我应聘岗位的领导认识,都是体育圈人,就把我推荐过去了。」

  体育是个小圈子,小V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通过前公司的领导推荐到大厂的:「我希望去一个更高的平台,这样我的领导和同事,包括我接触到的甲乙方,都能在职业规范上教会我更多东西。而且,不管是想在行业内生根,还是想寻找转行的机会,互联网都是很好的背书。」

  除了领导推荐,更多的体育人是通过前辈的「招继任帖子」进厂的。Frank的第一份实习就是这么得来的:「作为互联网体育产品的消费者,我其实非常好奇大厂的各种运作机制。」

  他直言:「我对体育赛事比较有兴趣,再加上体育专业的背景,我其实是寄希望于大厂可以给我带来一些窥探赛事的视角,同时还可以和我的专业所学相辅相成,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

  丰富的平台资源、超溢价的薪资待遇、舒适度办公环境和更高的成长空间……互联网大厂开出了让人无法抗拒的条件。吸引着许多即将步入职场的体育人进厂,似乎只要卷进大厂,便拥有求职市场上的「硬通货」。

  但随着而来的是另外一个话题:「小厂顶梁柱,大厂螺丝钉,你应该怎么选?」大厂背景真的是求职「硬通货」吗?

  在小公司,你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而大厂离开了谁,都能够持续运转。从互联网大厂离开的体育人,又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哪些人能够发展的好,遇到瓶颈的人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某大厂在放弃赛事版权的争夺后,曾下场做自有赛事IP。因此,部分互联网大厂体育的从业者,是有机会接触到赛事策划、赛事执行和赛事商业化的。而另外一家大厂,也会依托于自身平台,发展体育经纪的相关业务。

  只不过,能够接触到这部分工作的人,占比相对较小。大众所理解的互联网大厂体育,还是仅停留在体育内容的运营层面,具体又分为「创作者运营」和「资讯运营」。

  小V告诉「体育圈人」,创作者运营更多是围绕着产出内容的作者,帮助他们实现涨粉,做维护工作;而资讯运营则侧重体育热点、体育赛事以及一些周边的运营。

  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涉及的细分业务非常繁杂,也比较细致,需要运营者对互联网的平台规则、审核标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懂得平台推荐算法的基本逻辑。

  当然,这其中有更垂直的内容工作。本科理工科专业的小冈同学硕士跨读了体育新闻专业,他曾在某厂的足球项目组实习,那时适逢该厂手握某赛事版权的最后一年,因此他围绕赛事做了很多内容产出工作,参与了球员访谈工作,每周都需要写稿。对于那些公司不握有版权的赛事,他们需要在版权之外策划许多活动,比如竞猜、话题讨论、线下观赛之类的活动。

  「我主要做的是足球类内容的生产,当然,不同的大厂可能业务侧重也不同。」小冈说:「我的工作和正式员工没什么太大区别。因为我本身就是足球迷,所以为爱发电总归是值得的。」

  同是球迷的小北就不这么幸运了。「我也是因为某家大厂握有的赛事版权,而选择进厂实习的。本以为会接触到特别多的资源,但疫情那两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线上,哪怕回归线下后,工作内容和体验也都低于我一开始的预期。」

  小北每天起早上班,固定工作就是将体育的热点内容同步到多个平台,除此之外就是参与构思话题词。有时还会有些视频剪辑的工作,但也就是从素材库里挑选比赛片段,简单地加个开头结尾,一天的工作就这么结束了。

  「我觉得我做的工作完全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很机械,没什么价值可言。」这类「体育运营」工作是很多体育人进厂的归宿,而这也为大厂后续的人员「优化」埋下了伏笔。

  Frank在大厂实习时,负责电竞项目的日常运营工作,每天的工作也和小北大同小异:更新社区内容和热点内容,维持日活。但在Frank的认知里,所有的实习生活可能都是这样的,完成一些单一的、程式化的日常工作,给实习生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

  但小V提到,「对于员工来说,大厂的优势其实非常明显。一方面是业务上的体验:大厂有自己的知识库,有多文档管理系统,只要你有自驱力就可以自行学习,能够更系统全面地了解一个业务的方方面面,哪怕我只做体育内容运营,我也可以知道别的部门运营的一些SOP(标准作业程序),甚至是跨岗位学习。比如我做运营的工作,可以看到市场、产品的工作流程以及一些必备知识。这种体验是非常棒的。」

  「另一方面是软性优势:一是大厂一般配电脑;二是工作环境、食堂之类的,都很不错。以及我个人认为工作实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一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搭配一些职业上的沟通技巧,这些技能在大厂能够得到更系统的锻炼。

  我们和娜娜的见面,约在了清明假期。推开餐厅的门,她一个健步冲进来,连连道歉:「实在不好意思啊,我得先赶一下周报。」娜娜的日常,也正是大厂人的常态。在和大厂对接工作的过程当中,有人感慨:「凌晨1点了,还在给我发消息,他们太卷了。」

  领导答应的转正迟迟未到,许多人以外包的身份在大厂的体育部门「一个人打多份工」。

  娜娜被招进厂时,领导交代给她的工作内容是基础运营、数据监测、维护账号。然而,现在的她还需要负责商业化,要和销售对接。写策划、做PPT、后期落地执行.......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然而这些工作,娜娜根本没有办法交给实习生,交给实习生的,还是以易上手、重复性强的工作。中间断档,成为了所有人难以突破的瓶颈:「员工想把工作教给实习生,但刚教完不久,实习生就走了。实习生想要学更多的东西,但只能做最基础的重复……」

  「我做了很多本身不属于我的工作,因为人手不够。和那些专注内容的岗位不一样,除了基础的内容运营,我还需要负责对接销售,做资源投放。很多外包都转不了正,更别提招人了,因为我们公司的体育部门现在根本没有HC(雇佣员工的名额)。」

  2022年,互联网行业为「降本增效」,裁员潮侵袭而来。今年年初,有消息表示,字节跳动整体「优化」规模约10%,裁员1.1万人;去年第四季度,腾讯员工比2021年同期减少4000+,阿里、网易、京东等公司也纷纷被爆出裁员消息。

  提到互联网裁员潮,娜娜有感而发:「我知道被裁掉的很多都是职位高的员工,基本都是35岁以上的。我们部门就有被裁掉的,即便是外包岗也不能免除风险。至于实习生的招聘,我是知道很多别的大厂有在招体育实习生,但应该都是侧重内容运营方向。说白了,这些工作就是‘拧螺丝’,如果只是为了大厂的名头也就罢了,要期待真正学到什么,还得看自己的能力,那么是不是非得来大厂,我觉得可以再斟酌一下。」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人力成本算是最大的成本之一。」当初带着小冈的那群前辈,都已经不在互联网行业做体育了:「有些人是合同到期走的,有的人转岗了,也有的直接被要求离开。」

  互联网行业有「职级」这种东西,只要你待得够久,哪怕职务都不变,是基础岗位。但是你的职级会涨,工资也会涨,而且能涨到很夸张的程度。当你的业务不再能给公司带来增效,你又在一个很高的工资水平上时,就该「毕业」了。

  如今,小冈已经不在互联网行业。他在硕士毕业之后收到了互联网行业递出的橄榄枝,思索再三后,他拒绝了:「那是一个体育相关的新业务部门,正在招兵买马。但我总觉得他们在给我画饼,互联网行业让我非常没有安全感,尤其新兴业务在紧缩期是最容易被端掉的,可能下一批被优化掉的就是我。」

  在体育生涯规划师@付能量看来:「比起从业人员的毕业,我更担心的是‘体育’从互联网里毕业,虽然短时间不会,但上面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追溯到互联网发展和体育之间的逻辑,通过体育来获取用户和流量,通过别的方式来赚钱。倘若体育本身不赚钱,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部门的存在就会尴尬。」

  在大厂的原创内容板块,某系列节目曾获得粉丝们的一众好评,但实际上整体的招商和内容商业化并不理想。辛辛苦苦做优质内容,结果不如几十秒的短视频,对于体育内容创作者来说仍然是艰难的选择,理想和现实之间选择哪个?

  「选择理想的人,都离开了,而选择面对现实的人,能够做的也仅仅是在上层建筑上那些‘无关痛痒’的事。目前来看,整体的生态环境和体育从业者是否优秀没有任何关系。即使让上百位高级别的大咖和前辈坐镇,估计也很难影响整体走向,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而体育发展速度缓慢。就像一个人迈开腿,前腿出去了,后腿收不回来。资本也曾经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加速体育的发展,但这种方式并不适用。这种割裂感,不止在互联网体育,其他细分赛道也是一样。」

  互联网大厂的体育部门,其实本质业务也是偏向内容、运营、市场方向,而「体育」是大厂信息流的助推器。一旦入局,培养的能力自然也靠近这些方向。但以上提到的能力,只是体育的一部分,并不是体育产业的「原生技能」。

  赛事、经纪、营销、场馆等板块,也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招聘的重要缺口。而互联网大厂经验所带来的能力,不一定能迁移到这些岗位。因此,大厂的经历,在体育行业中不同板块是否适用,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大厂的从业者固然优秀,但他们所具备的技能,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完全匹配。你所谓的互联网运营经验,很多都是在平台端适用。但作为小公司,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开出和大厂一样的薪资。很基础工作,让人家屈身来做也确实不太合适。」某位体育公司HR说到。

  如今看来,大厂「毕业」后能够发展比较好的,去甲方或者出来创业,更多是部门中负责对外和商业化的中流砥柱,他们不是闷头做内容的人,他们离钱更近。也有很多大厂人,通过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谈好与坏,更多的是谈适合不适合。即使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瓶颈,但整体来看,大厂所提供的平台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尽量接触,只是说在接触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更多。」付能量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