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内网域环境是学习内网知识的重要的一环,理解域内的基础知识,以及搭建简单的域环境是学习内网的必备基础。
对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进行分类,使得网络更有序。计算机的管理依然是各自为政,所有计算机依然是对等的,松散会员制,可以随意加入和退出,且不同工作组之间的共享资源可以相互访问。
“域”是一个有安全边界的计算机组合(一个域中的用户无法访问另一个域中的资源),域内资源由一台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DC)集中管理,用户名和密码是放在域控制器去验证的。
单域:即只有一个域的网络环境,一般需要两台DC,一台DC,另一台备用DC(容灾)
父子域:类比公司总部和公司分部的关系,总部的域称为父域,各分部的域称为该域的子域。使用父子域的好处:
• 减小了域之间信息交互的压力(域内信息交互不会压缩,域间信息交互可压缩)
父子域中域名使用一个.表示一个层次,类似于DNS域名表示方式,子域只能使用父域的名字作为域名后缀
域树:多个域通过建立信任关系组成的集合。若两个域之间需要相互访问,需要建立信任关系(Trust Relation),通过信任关系可以将父子域连接成树状结构
域名服务器:实现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由于域中计算机使用DNS来定位DC、服务器和其他计算机的,所以域的名字就是DNS域的名字。
内网渗透中,大都是通过寻找DNS服务器来确定域控制器位置(因为DNS服务器和域控制器通常配置在一台机器上)
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AD)是指域环境中提供目录服务的组件,用于存储有关网络对象(用户、组、计算机、共享资源、联系人)的信息。基于活动目录有目录服务,用于帮助用户从活动目录中快速找到所需的消息。活动目录使得企业可以对网络环境进行集中管理。(可类比为内网中的索引,里面存储有内网里所有资源的快捷方式)
活动目录的逻辑结构包含组织单元、域、域树、域森林。域树内的所有域共享一个活动目录,因此非常适合进行统一管理。
**域和活动目录的区别:**要实现域环境,其实就是要安装AD。一台计算机安装了AD之后就变成了DC。
1.内网(安全级别最高):分为核心区(存储企业最重要的数据,只有很少的主机能够访问)和办公区(员工日常工作区,一般能够访问DMZ,部分主机可以访问核心区)
2.DMZ(Demilitarized Zone,边界网络,隔离区,安全级别中等):作为内网中安全系统和非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用于对外提供服务,一般可以放置一些必须公开的服务器设施
• 域控制器:用于管理所有的网络访问,存储有域内所有的账户和策略信息。允许网络中拥有多台域控制器(容灾)
• 成员服务器:安装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并加入了域,但没有安装活动目录的计算机,主要任务是提供网络资源
• 客户机:安装了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利用这些计算机和域中的账户就可以登录到域。
• (访问同一个域),主要用于授予本域内资源的访问权限,可以从任何域中添加用户账号、通用组和全局组。域本地组无法嵌套在其他组中
• (必须是同一个域中的用户),只能在创建该全局组的域中添加用户和全局组,但可以在域森林中的任何域内指派权限,也可以嵌套在其他组中
• 通用组:多域用户访问多域资源,成员信息不保存在域控制器中,而是保存在全局编录(GC)中,任何变化都会导致全林复制
先将用户账号添加至全局组中,再将全局组添加至域本地组中,然后为域本地组分配资源权限。
Domain Admins(域管理员组)————最最最重要的权限,一般来说域渗透是看重这个
Enterprise Admins(企业系统管理员组)————最重要的权限,其次是去看重这个权限
域环境中,所有的网络资源,包括用户均是在域控制器上维护的,便于集中管理,所有用户只要登入到域,均能在域内进行身份验证,管理人员可以较好的管理计算机资源,管理网络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在域环境中也可以防止企业员工在域成员主机上违规安装软件,增强客户端安全性,减少客户端故障,降低维护成本。
有利于企业的一些保密资料的管理,可以单独对资源进行权限控制,允许或拒绝特定的域账户对资源的请求。
使用漫游账户和文件夹重定向,个人账户的工作文件及数据等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进行统一备份及管理,使用户的数据更加安全有保障;同时域控制器能够分发应用程序、系统补丁,用户可以选择安装,也可以由系统管理员指派自动安装,数据及系统安全性大大提高。
可由管理员指派登陆脚本映射,用户登录后就可以像使用本地盘符一样,使用网络上的资源,且不需要再次输入密码。
基于以上原因,很多企业的内网均会采用域环境,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渗透测试人员,域渗透的常规思路和技巧要熟练掌握。
2.在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计算机名、域和工作组-计算机名--更改--计算机名
1.其实win2008和win7配置方法一样。先配置ip地址和dns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