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169028800

求助!我怀疑我被监视了……

标签: 什么叫同一局域网 2023-04-30 

  就像是刚刚,新妹与同事讨论某吃播的牛排,手机APP立马跳出了“澳洲原切牛排,限时特惠”的广告;

  刚在某APP上下单某样产品,打开另外一个APP,立马出现跟这个产品相关的各种文章、视频;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Wi-Fi网络和智能手机,生活工作离不开各种各样APP。

  我们每一个普通用户在享受互联网大数据给出的便捷或者说是智能的同时,其实自己的隐私数据也逐渐变得透明。

  于是不断有人瞄准个人隐私数据这个庞大的市场,利用技术手段,获取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搞起了所谓的“精准营销”。

  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曝光了新一批15款存在“私自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违规行为的APP。

  近日,有网友发现自己手机上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访问和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其中一款移动教学软件“优学院”10多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办公软件“TIM”1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000次。

  中国消费者协会《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85.2%的受访者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近七成认为手机APP在不必要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

  近年来,关于手机软件“秘密访问”个人信息的事件屡见不鲜。手机软件是如何频繁窃取用户信息的?

  安装一些APP时,会遇到这种极为流氓的手段,如果你不同意授权,那就没有办法使用。

  比如一款主打便捷联网的APP,竟然还要获取一些看起来“八杆子打不到”的权限,比如电话、信息、通讯录、相机等。

  下载安装APP的时候,应该没有几个人认真阅读过动辄几页甚至十几页的服务协议与隐私条款。这就给了不法分子钻漏洞的可乘之机。

  某些APP并没有以上3种问题,但仍然会不慎泄露我们的隐私,原因在于该APP自身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造成用户信息流出。

  在日常智能手机应用中,加速度传感器通常被用户测速、记录步数等。但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智能手机App可在用户不知情、无需系统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手机扬声器所发出声音的震动信号,实现对用户语音的窃听。

  主要窃取和共享在同一局域网内的家人、同事的使用习惯并进行配对和共享推荐。比如说,都在公司内网上,新妹的同事们经常搜索“生发、秃顶怎么办?”我就会经常被推荐各种生发、植发产品。

  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相关力量联合不断推动增强了消费者保护个人隐私的观念意识。

  从2017年起,相关部门相继发布《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涉及社交、影音等10余个领域。

  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分批次通报了大批违规应用。

  2019年12月30日联合发布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明确了6大类31种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几年时间过去了,面对如此大力度监管,很多手机APP“任性行为”层出不穷,整个行业“乱象频出”,应如何治理?

  第一,提高手机APP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用户维权成本,为消费者诉讼企业侵犯隐私开辟绿色通道,多环节发力规范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完善细化有关法律法规,探索个人信息分级分类保护体系,收集个人重要数据或敏感数据需备案。

  对于个人用户,林仁聪建议,用户应当谨慎勾选同意App自由访问自身信息的选项,若碰到强制勾选才可使用的App,应当及时向厂商、App下载平台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应及时举报;对相应App限制流量,限制后台启动等;同时,为避免窃听窃拍,用户应关闭这类App的麦克风、摄像头、位置搜寻及访问个人信息等功能。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这块“隐秘的角落”?是用隐私换取便利,还是充分保护自己?

  相信未来随着行业规范进一步建立,软、硬件端相应功能进一步完善,用户在个人数据及信息安全方面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