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国内科技政策的落实年,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各国寻求“创新突围”的背景下,我国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深入实施“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扎实推动科技政策落地。
2022年有哪些科技创新关键词?释放出哪些信号?面向2023年,如何把握创新新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叠加气候灾难,对全球供应链带来挑战,各国纷纷寻求“科技突围”,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与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的结合日益紧密。2022年,各国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关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与高科技人才培养,抢滩科技前沿地带。
美国制定了《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等多项政策,旨在提升美国在国防科技、6G、量子计算、芯片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控制力与影响力。
英国发布《2022—2027年战略:共同改变未来》文件,旨在将本国打造成全球科技超级大国和创新国家。
俄罗斯为确保国家技术主权,签发《关于宣布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10年》的总统令,调整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政策。
德国联邦教研部公布“研究与创新未来战略”草案,确定六大关键领域,确立以氢和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强化前沿关键技术的技术主权为核心方向的创新导向。
韩国发布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综合考虑产业全球竞争力、对未来产业影响力、外交与安全价值、取得成果的可能性等因素,选定“12大国家战略技术”,拟制定《国家战略技术特别法》,通过立法为创新提供保障。
中国以新型举国体制作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威胁的创新发展体制安排,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最高目标,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任务,通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随后的10月,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2年,中国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在超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磁体、核电、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持续塑造我国发展新优势。
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根据世界知识产权局发布的GII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跻身全球创新能力第11强,较去年再上升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国内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显著提升,相较于2016年,投入指标由第29位上升至21位,产出指标由第15位上升至第8位,包括国内市场规模、本国人专利申请量、本国人实用新型申请量、劳动力产值增长、创意产品出口占比在内的9项细分指标排名全球第一,创新加快成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科研攻关,2022年,重点研发计划79个专项全面展开,在系列关键核心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202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首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亚洲国家;全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市场,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打造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实现100公里量子直接通信,刷新世界纪录。
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顶层指导下,2022年,国家、地方层面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东西部科技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系统谋划创新布局、畅通要素流动,持续增强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稳步提升。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国独占5强科技集群的两席。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北京仍保持第2位、第3位,上海-苏州排名上升1位,位列第6,国际科技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创新高地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区域创新重大战略布局持续推进。2022年6月,武汉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5个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区域科创中心之后,国家在区域创新上又一个重大战略布局。此外,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2022年两地共同印发《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两地共同编制《成渝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夯实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建设。
跨区域科技合作方案加速落地。中央层面,3月3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从“点对点支援”转向“体系化布局”。地方层面,12月28日15城市科技部门共同发布《2022深化丝路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倡议书》,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技术合作与人才合作,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1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推动川渝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加速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与建圈强链。
2022年,我国聚焦基础学科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启动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并试点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
启动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部署是2022年我国科技力量建设的一大重点,旨在从源头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2022年,河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发布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启动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加速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7月15日,科技部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推进会,遴选出首批20个标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布局和国家工程中心高质量建设,完善科研创新体系。
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创新联合体作为跨主体协同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化机制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的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组织,在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22年1月1日新版《科技进步法》正式施行,提及“按照市场机制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首次确立了创新联合体的法律地位,为创新联合体建设奠定法律基础。2022年,湖北、广西、海南、云南、苏州、芜湖、温州等省市相继出台创新联合体建设管理办法与实施方案,加速创新联合体的建设。
试点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2022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公布国家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名单,加快推进高水平国家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建立由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与孵化的融合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创业生态。
为应对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2022年我国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国有企业创新责任担当,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各类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1月13日,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旨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5月12日,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强调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小企业配套支撑能力,加快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提升经济韧性和创新竞争力。
8月5日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企业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各类企业强化基础研究、加快创新能力培育,以企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国企创新责任担当。突出抓好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强化国有企业的创新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是2022年国资国企工作部署的重要方向。
成立科技创新局与社会责任局。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与社会责任局,以切实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工作,充分彰显中央对强化央企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科技创新局的成立有利于更好组织指导中央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科技生态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2022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战略任务,着力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政策的引导下,国资央企系统部署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工作、优化内部创新体系。一是加快落实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南方电网公司编制专项行动方案,部署首批14项原创技术项目;中国五矿制定五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方案,主动谋划创新布局。二是加速创新力量建设,中国中化、中国五矿、中国航天科技相继成立中央研究院、创新研究院,以统筹重点业务领域、研发方向和研发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攻方向,旨在破解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实施新版科技进步法。2022年1月1日新版《科技进步法》正式实施,将党和国家的创新论断、创新战略与科技改革经验固化为法律制度,实现了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的全面升级。
推动建成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2022年9月30日,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统筹部署技术要素市场制度体系、技术要素交易网络、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此外,《规划》明确提出了“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核心要求纳入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
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评价激励机制。推进科技人才结构优化,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2022年9月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在6省市和21家科研机构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旨在通过改革试点,探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新标准、新方式、新机制;2022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国有企业完善科技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加大薪酬分配激励,调动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面向2023年,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仍是创新工作部署的主线。中大咨询将持续跟进创新动态,把握科技创新趋势,致力于为政府机构及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系列咨询服务,抢抓创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