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2009年以来,天猫商家开店规则的重大改变。不过目前只开放了母婴、家清、个护和美妆这4个大类目试点。
曾经,开一家天猫店,是许多商家的梦想。但在此前,商家入驻天猫需要通过填资料——一审——二审——开店四轮流程,过程繁复冗长,被不少人诟病。
而现在,商家申请“试运营”成功后,即可进入天猫试运营期,并在现有店铺类型基础上建立“特殊临时店铺形态”。
同时,天猫没有授权任何第三方代申请,因为找第三方入驻,实际上会影响到商家获得试运营的机会。
规则是比以前简单了,门槛也降低了,但标准并没有降低。而且为了保障用户体验的稳定性,天猫对新商家运营能力的要求,和其他天猫店是一样的。
做过网店的都知道,生意参谋是做淘宝天猫的必备数据工具,可以查看行业趋势,还能观测实时投放的效果。
最气人的是,“感谢拼多多”的评论有很多,一眼看去还以为是水军占领了评论区。但仔细回想,拼多多的公关似乎早就整体裁撤了......
总之,阿里不管做什么都不对。降低门槛吧,会被吐槽;不降低门槛吧,更会被商家们抱怨。当然,这不可排除一些反垄断形势带来的负面效应。
他们不满的点在于,现在在天猫和淘宝上的运营成本太高了!而阿里方面这次给出的利好政策,针对的只是门槛降低。
但即便现在门槛降低了,新手或中小卖家在进入淘宝后,还是要付出高昂的运营成本,和从前似乎没什么区别?
第一,天猫店太要求运营能力了,新手不建议加入。有的撤了几个,只保留一个。
第三,以前几十万买的天猫店,现在几万都卖不出去,甚至有人说“天猫店将一文不值!”
第四,现在都去抖音、拼多多开店了,天猫店没了吸引力。天猫店降低门槛,是因为没人去开店了。
第六,天猫此举不过是想割韭菜,让商家入驻,给一个销售额目标,达到目标就成为正式店铺,但是销售额是要靠花钱买广告才能达到的,赚不赚钱就另说了。
在电商一线的商家,能够明显感受到,淘宝越来越多的流量都被直播平台和拼多多抢占去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才不得不推出了看似降低门槛的举措。
大量商家想要离开淘宝天猫,固然是因为外部竞争对手抢走了太多流量,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与天猫的运营政策息息相关。
现在竞争这么大,如果阿里还保持从前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只会让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
这是一股大趋势,比起单纯在淘系电商做投放搞流量,在抖音和快手上通过打造网红,无疑是一个更宽阔的赛道。
2. 减少天猫店数量,只保留一个“火种”,同时开拓其他渠道,交给抖音或快手等代运营来做,品牌仍然是自己在阿里京东等大平台上做。
这部分人对淘宝天猫等平台可谓是又爱又恨,离是离不开的,但是运营成本又是如此之高!
这部分人不会投入资金和人力去冲销量,自己或许有线下门店,或许有团购渠道,又或者自己也直播带带货,反正不指望淘宝创造奇迹,挺和谐!
4. 最后一种是人数占比最多的,他们完全多平台布局,开天猫京东店作为形象旗舰店,其他平台作为对比店铺,每个平台搞节日促销活动,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特别是,监管现在反垄断越来越严格,各平台的二选一规则也渐渐宽松,这对多平台开店的商家非常有利,仿佛打破了一层枷锁。
如今,电商分流已经是大势所趋,淘宝占据的流量降低,导致大量商家离开,也是事实。
尽管在最近一段时间,淘宝和天猫已着手从多个方面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比如天猫商家可临时支用保证金用于店铺经营,淘宝优化了开店流程,新商家可以一键开店,同时免除保证金;聚划算取消“保价险”“参聚险”等收费类目;“店铺宝”“单品宝”“搭配宝”“优惠券”4个付费商家营销工具改为免费使用等等。
但是,即便阿里一再降低准入门槛,还给出各种福利,仍然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只有狠心出血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并出台扶持中小商家的相关政策,才可能慢慢挽回大量流失的中小卖家的心。
讲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商家想要更便宜的流量,平台则想把流量卖出更高的价格,双方在这一点上有根本的矛盾,所以吐槽也就在所难免了。
天猫的运营成本太高,淘宝的流量太贵,拼多多的假货太多,快手的客单价太低,抖音缺少自然流量法则,B站用户太矫情,微博数据太水,小红书上的价值观太扭曲......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才能聚集形形色色的用户。而去各个平台创业的人们,除了顺应趋势,别无他法!
但不管怎么说,从前大家心心念念想入驻的天猫店门槛没那么高了,不知各位是怎么考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