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热心的粉丝希望拉总写一写“机载WiFi”,并且提供了一些素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飞机上WiFi上网的话题。
要知道哪些飞机上有“机载WiFi”功能,可以简单到观察它的外型。机载WiFi设备极其昂贵(5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且体积也不小。安装了机载WiFi设备的飞机,其背部会有一个大“鼓包”。
无线电“发射”其实并不难。拉总年青时鼓捣无线电,只要一支三级管“共基极放大”就能让半个校园的同学听相声。但为什么飞机上的WiFi要这么贵呢?而且,用过的人都知道,很慢!总掉线!
这主要还是受当前的技术限制。一方面,卫星距离太远,功率消耗大。通讯卫星大多高轨道,要把数据传到几千几万公里之外,消耗的电能很大。再者,因为路途远干扰多,数据包不能太大,影响传送效率,所以卫星通讯的速度较慢。Ku波段卫星只有30Mbps左右,Ka波段卫星虽然能达到120Mbps——但是要供给飞机上那么多人,还是不够用。微信聊天也许可以,但要发朋友圈,通常要“重发”一到两次。
全球有几家航空公司比较热衷于推广机载WiFi. 比如汉莎,它使用了Ka波段卫星,上网效果相对较好。再如日本,全日空和日本航空准备在国内所有航班上普及WIFi,他们的很多窄体机都鼓起了大包。同样的还有以色列,也是连波音737都安装了WiFi。美国当然最豪放,达美、美航、阿拉斯加等航空公司一直致力于机载WiFi的普及。捷蓝更是为乘客提供免费WiFi,非常厚道!
在我国,机载WiFi普及率较高的是东航。它家的波音777-300ER等宽体机配备有机载WiFi,提前登记可以免费使用。海航、南航和国航等新引进的远程机型也大多配有WiFi. 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国内航线还没有必要着急推广。能先把延误问题解决好,才是正经事儿。
有人说判断飞机是否有WiFi的可靠做法是打开手机找AP,不!这是不对的。因为有“假WiFi”!
什么是假WiFi呢?——就是飞机上搞了个局域网。你能找到热点,也能上网,但只能访问飞机上那台服务器里的内容。通常情况下,这可以用来购物、娱乐(看电影、打游戏都可以)和聊天,但不能与互联网相连,当然也没有办法使用微信。
机载WiFi除了卫星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直接与地面基站进行传输。民航客机巡航高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电信公司只要建几个功率稍大的铁塔就能通讯。这个东西比较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电信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借助4G或5G,此方式的传输速度很快,开视频会议不成问题。
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不适合跨洋飞行!如果一架飞机既飞国内又飞国际,有可能需要安装“基站”和“卫星”两套接收设备。
发射和维护卫星的成本都很高,因此机载WiFi设备安装之后,还需要支付昂贵的使用费用。这造成了机载WiFi的尴尬现状:一方面,乘客想用;另一方面,完全免费的话航空公司又很难负担。现在全球只有少数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舱内免费WiFi服务,大多都是要收费的。例如韩亚航空“一小时10美元”。
甚至还有公司将这个做为一个“新业务”,希望不仅能平衡,还能产生收益。所以你要是以为只有汉莎、达美这些大公司才乐于尝鲜,那就错了。在著名的廉价航空“亚洲航空”的一些飞机上,也有WiFi!
但反过来考虑,航空公司加装的“舱内娱乐系统”也很昂贵,为乘客提供的音像内容也是要付版权费的。版权费有可能越来越贵,而卫星通讯随着技术的提高有可能越来越快越来越便宜。所以对航空来讲,如果乘客不太追求椅子背后的屏幕,最终完全依靠WiFi满足娱乐需求,也还是有盼头的。
机载WiFi的好处还有很多。一方面,商务精英们比较喜欢这个,可以随时保持工作状态(今后也许起降时也能做到不中断);另一方面,“扫码支付”之类的功能可以在机舱内实现,能够提升免税品、纪念品或者航食的销售——特别是国际航班,因为付款不便,损失了太多商机。
商务精英和购物达人也许是少数,更多的普通乘客可能只是需要打发寂寞,或者与亲朋保持联系。打发寂寞可以依靠自已的手机或平板,航空公司只要提供USB充电就行(要解决烦人的浪涌问题!);但是要与亲朋保持联系,却只有WiFi才能完成。从这个角度上讲,机载WiFi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许多公司正致力于提高机载WiFi的传输速度,例如那个“卖口罩”的霍尼韦尔,去年就专门来到中国(天津)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但提高速度之后,问题可能也会随之而来。你猜,会不会遇到从头到尾煲电话粥的北京大妈?或者声振寰宇的河南包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