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 A)中的公职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3.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C );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4.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被撤职的,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 D )。
5.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B )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6.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情节严重的,予以(D )。
7.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情节严重的,予以( D )。
8.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组织赌博,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活动的,予以(A )。
9.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未经(B )同意,不得出境、辞去公职。
10.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A )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
1.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 (ABCD )
3.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ABCDEF)
4.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ABCDEF)
5.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ABCD)
6.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 ABC)
7.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ABCDE)
A.在选拔任用、录用、聘用、考核、晋升、评选等干部人事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的
B.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
8.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ABCDE )
D.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9.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ABCDE)
A.滥用职权,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E.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10.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或者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任免机关、单位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理:(ABCD)
1.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2.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直接决定不予开除。 ×
3.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不得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4.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但是可以对其立案调查。√
5.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监察机关可以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和情节,依照本法规定给予政务处分。×
6.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情节,经立案调查核实后,依照本法给予政务处分。√
7.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涉嫌违法,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8.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可以将政务处分决定书存入其本人档案。×
9.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复审、复核期间,停止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执行。×
10.有关机关、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该机关、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5.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收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负责。
7.《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罚款。
8.《统计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9.《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
11.《统计法》规定,对于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12.《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情节严重的,最高罚款额为。
1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未出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15.《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进行审查。
C.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5.《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
8.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
9.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10.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有行为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D.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的统计人员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有伪造、篡改统计资料行为的,有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行为的,由。
B.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C. 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不得拒绝、抵制,但应当向上级统计机构报告
D. 统计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在其他统计调查中可以不出示工作证件
A. 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B. 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的,只需本部门负责人审批即可
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移送有关统计违法案件材料
15. 统计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及各单位负责人提出的“三个不得”规定,包括。
B.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所有统计资料,都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2.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3.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
5. 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6. 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7.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 等管理制度。
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组织、管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可以在统计调查对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网络报送统计资料。
1.2019年8月26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2.为了加强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应为土地管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7.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8.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未利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9.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10.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应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自然资源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应为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12.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1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14.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自然资源局给予奖励。× 应为人民政府。
17.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18.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有关土地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 应为不动产登记。
19.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
1.下列选项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哪个说法正确:(ABCDE)A.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D.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满足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合理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E.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数量平衡、质量相当。
2.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科学有序统筹安排( ABC )等功能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质量和效率。
3.征收土地应当给予(AB)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4.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和办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5.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ABE)、和,应当出示土地管理监督检查证件。
6.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ABCDE)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等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国家所有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可以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ABCD)生产。
8.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ABCDE)
A.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B.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9.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BCED)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10.开垦未利用的土地,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禁止(AB),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
13.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ABCD)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14.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制定区片综合地价应当综合考虑(ABCDE)、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调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1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ABC),对建设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16.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ABCD)
17.(AB),需要使用土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8.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AB)等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ABCDE)。
A.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B.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C.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0.(DE)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施行时间是。A.2017年6月1日 B.2016年11月7日
2.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并有关单位做好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5.《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检测评估。
7.《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8.《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机关政务网络的运营者不履行本法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其上级机关或有关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9.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处置重大突发社会治安事件的需要,经决定或批准,可以在特定区域对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时措施。
10.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为、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
15.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使用者应当对用户公众账号留言、跟帖、评论等互动环节进行。
17. 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18. 网络群组、论坛社区版块建立者和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版块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等,规范群组、版块内信息发布等行为。
19.《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所称的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是指使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的或者个人。
20.《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所称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是指提供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的网络信息服务。
1.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原则:A.合法 B.正当 C.必要 D.合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
4.《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大时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并根据网络安全风险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5.因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突发事件或者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依照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置。
6.《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按照事件发生后等因素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级。
7.《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哪些安全保护义务。
A.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C.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 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9.《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 等安全服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等部门举报。
11. 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等工作机制,协同开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
12.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利用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实施以及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13.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利用等代表党和国家形象的标识及内容,或者借国家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名义等,违法违规开展网络商业营销活动。
14.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使用者应当对用户公众账号等互动环节进行实时管理。
15.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使用者应当履行管理责任,遵守新闻信息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保护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维护网络传播秩序。
16.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应当文明健康使用网络,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用户协议约定,切实履行相应义务,在以等形式参与网络活动时,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得发布违法不良信息。
18. 鼓励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积极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通过等方式对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进行监督,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19.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等行为,破坏网络生态秩序。
20.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网络运营者的网络进行安全防御测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发送的电子信息、提供的应用软件不得设置恶意程序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
5.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6.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使用者应当对用户公众账号留言、跟帖、评论等互动环节进行实时管理。
7. 鼓励行业组织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制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建立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指导会员单位建立健全服务规范、依法提供网络信息内容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8. 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9. 日均访问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党政机关网站、企事业单位网站、新闻网站才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10. 个人信息是指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
13. 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全部向上级汇报。
14.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处置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需要,经公安部决定或批准,可以在特定区域对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时措施。
15.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通过发布、删除信息以及其他干预信息呈现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谋取非法利益。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不支持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18.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的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19. 鼓励行业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工作,提升会员单位、从业人员治理能力,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意识。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不得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 A ),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B.城乡规划
2.在农业收获季节、森林和草原防火期间、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 B )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采取防火措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 D ),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5.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 C ),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6.( D )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1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B)工作。
1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火灾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C)机制。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ABCDE)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实施。A.消防站 B.消防安全布局 C.消防供水 D.消防车通道 E.疏散通道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AB),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装备,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A.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 B.专职消防队 C.企业消防队 D.义务消防队
C.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D.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6.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ABCDE)消防安全职责。
E.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消防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消防工作。(√)
4.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5.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规定应当申请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竣工,建设单位应当向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消防验收。(√)
6.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7.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和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10.消防救援机构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可以调动指挥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13.根据《消防法》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14.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消防救援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15.存在消防违法行为拟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应急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