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刚入行的小新,招聘信息中各色各样的运营工作打开了我的眼界,原来互联网运营有这么多岗位......
事实上,运营看起来的种类多,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每种分类有不同的侧重点。
从运营的核心工作来分,运营可以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等;
从运营的对象来分,运营可以分为 APP 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游戏运营、课程运营、品类运营、商家运营等;
针对运营平台的不同,也会分为搜索引擎推广、应用商店运营、天猫运营、京东运营、亚马逊运营、速卖通运营等;
按运营的职级来分,可以分为运营专员、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COO 等。
这里,我们以运营的核心工作这个分类,来简单看看这些不同的运营工作内容与核心技能上的区别。
工作内容:建立内容标准、栏目规划建设、自己生产内容或促进用户生产、筛选处理内容、专题内容策划等
工作内容:制定活动策划方案、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宣传炒作活动、分析数据复盘活动
核心技能:活动策划能力、项目协调能力、执行落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
工作内容:拓展渠道、优化渠道、策划合作方案、监控渠道数据、对接内外部、发布维护应用
虽然你选了一个运营类别,但当你进入公司,大部分情况下,也是什么运营相关的都要做。
不同的运营之间也有大量工作内容是重合的,比如某写作平台做了一次以拉新为目的征文活动,其实是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 4 个工作共同促成的结果,完成这样一个活动几乎每个部分都是要参与的。
而且每种初级的运营岗位都包含了一定的基础工作,也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打杂」,这是不同工作之间都共有的。
其实相比选行业看公司,具体选择哪种运营分类工作,相比起来其实没那么重要。
而且由于判断工作的标准非常多,无法直接说哪种就更好,那这篇文章我就说说,在选择不同种类运营工作的时候,看具体不同的职位描述后,可以怎样做选择判断。
注意:以下选择标准仅仅是提供给希望能有更大进步的同学参考,而不是给期望「钱多事少」的同学。
主动事务,是指需要主动发起处理事务才能完成目标的工作。相比于被动事务,主动事务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应对更多的挑战,相应的能力也会提升更快。
在面试中,也可以主动询问面试官更具体的工作内容,比如同样是更新公众号日常的文章,写原创的文章就属于主动型工作,而收集转载其他作者文章就属于被动型文章,相比原创文章,收集转载的进步就会小很多。
当然,对于初级运营人员来说,不可能全部都是主动类的工作,但在投简历的时候,可以更认真看一下,尽量选择主动类工作更多的,未来成长进步会更快。
我非常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也是兴趣驱动的受益者,在初二的时候因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新学科「物理」之后,从一个差生变成主动学习的好学生,整个人生就改变了。
在对待运营这件事也是一样,我发现做运营有非常多的乐趣,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让用户使用到自家的产品,享受到产品价值后的幸福;在策划活动想到通过自己的一个 Idea,能够让一大群人动起来;在写文案时,想到通过几行文案能够让一群人玩转起来, 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这种热爱和兴趣,让我能够克服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取得更快的进步和成长。从职业发展的回报来看,这种喜爱也确实给了我不错的回报和收获。
理由只有 2 个字,却非常有力量。我在做运营控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控」字也是为了凸显出对运营的热爱,这是持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不过,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不要因为暂时没有兴趣就停滞不前,并以此为借口进入消极的迷茫状态。在我看来,职场中大部分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努力做的过程中积极反馈造成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很马虎地过日子,只要比周围的人都多努力一点点,做的结果就会看起来好一点点,就会接受到一定的正面反馈,正面反馈又会促进更多的行动,逐渐形成更明显的优势,带来更大的成就感,甚至会开始相信自己在这个领域有天赋,最后形成强烈的热爱。
说实话,我对运营的热爱就属于这种,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后,也许就是比别人多努力了一点点,逐步的正向反馈形成了今天的优势和兴趣。
运营确实一个入门门槛相对较低的互联网职业,所以有大量的人涌入,带来的结果就是普通的人力不太值钱,所以运营的初级岗位容易出现「钱少事杂」的情况。
不过运营的「钱途」还是不错的,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因为运营是与用户活跃、变现直接相关的核心部门,能够做好的人薪酬是很好的,仅仅是因为初级人才过多,所以基础工资并不高。
在刚进入运营的时候,选择一个职位要求略高的职位,能够稍微避开直接和海量的初级人员竞争,在真正工作的时候,也能够相对减少一些繁杂的基础事务。
有以上特点的工作,建议你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准备,而那些只有一些「较强的责任心、自我驱动力、思维活跃、有团队精神」这类职位要求的运营,可以作为次级的备选。
还有个技巧,如果两个初级职位看起差不多,优先投那些薪资更高的,不仅是因为可以多赚点钱,而是一般意味着有些「隐形的要求」会更高,若能达到也就更好。
如果有人的疑问是「本来入行经验就不够,还挑要求高的不是更难了吗?」,可以查看之前发过的一篇指导文章没经验如何入行互联网。
我有个堂妹,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房地产中介行业,听起来是有点 Low 的行业,其实也是因为门槛低涌入了大量的人,大城市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在做大街上到处都是的中介,但她刚毕业没多久收入就超过了我。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中介,而是去了一家专门为外国人在中国租办公室的中介机构,就因为英语过关,直接甩开了几百万每天风吹日晒骑电动车带客户的中介们。
现在的科技、社会变化确实是太快了,微博还没出来几年,都已经起起落落几回了;专车才用上没 2 年,自动驾驶就马上要登场了。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有些小编抱怨说「现在做公众号越来越难了,要是早几年就开始做,现在就发财了」,这是一种看准趋势所获的早期红利。未来有哪些可以获知的早期红利呢?我相信 VR、AR 内容形态变多之后,会有新的平台崛起,可以提前关注把握住机会。
不过趋势这种东西,对于新人来说,一方面看得不可能太远,另一方面即使看到了也把握不住,比如现在就是很确定地告诉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是未来大趋势,对于小白来说还是一样,所以可更关注哪些技能会失效更有意义些。
原来新浪门户大量的文章编辑,人工采集、审核的工作,正在逐渐被机器算法所取代,甚至连撰写新闻都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了,未来几年内有些资讯类的新闻也会被机器所取代。
再看六七年前流传较广的博客营销、邮件营销、论坛营销,随着平台的没落,逐渐衰退消亡。 随着信息更加开放透明,微商也会很快走向没落。
现在的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所做的核心工作也会有很大不同。那些简单重复的工作都会逐渐被机器所替代,比如客服、删帖这类的工作,而机器所替代不了的,创意、管理、战略方面的能力,更要着力关注培养。
所以,选择具体职位的时候,可以多想想看,这类工作是不是很容易被机器所替代?
公司的核心业务会投入更多资源,优先人才也会更加聚集,同时也要面对外部更加激烈的竞争博弈,在核心业务做运营,成长就必然会更快。
比如同样是进了腾讯,参与微信这样一个核心业务的运营,得到的成长会很大,但如果是参与像腾讯问卷这样的非核心业务运营,所能发挥和施展的空间则会小很多。
对于知乎这样一款内容产品来说,用户运营更重要还是内容运营更重要呢?显然内容运营会更加重要一些。对于陌陌这样一款社交产品来说哦,用户运营则会更加重要一些。对于一些基于互联网电商做的传统产品,比如褚橙,渠道运营管理就相当重要了。
在选择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多选择主动事务更多、离公司核心业务更近、同等职位中选择能力要求更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