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技术驱动”的发展战略,以实现通信芯片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为目标,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市场切入点,不断推出系列芯片产品,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
公司产品应用范围涵盖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监控设备、工业控制等众多市场领域,目前已有商规级、工规级、车规级等不同性能等级,以及百兆、千兆、2.5G等不同传输速率和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可供销售,可满足不同终端客户各种场合的应用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达到40,299.80万元,同比增长58.6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0.85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5.4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06.2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9.20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以太网交换芯片、以太网网卡芯片、以太网网关芯片等各类高速有线通信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和创新,公司芯片产品在迭代过程中核心技术持续升级完善,各项性能指标稳步提高,公司现已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内领先地位、符合本土化需求的核心技术能力。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进步,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和成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持续推出在成本和客户技术支持等方面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在性能、集成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有线通信芯片,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高综合价值的全系列有线通信芯片产品。
公司整体芯片产品销售收入为38,588.21万元,其中,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是2022年公司芯片产品中占比最高的产品。
为保持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持续进行大额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到13,523.76万元,同比增长104.08%;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33.56%,较上年同期增加7.48个百分点。
1、量产产品传输速率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量产产品最高传输速率由千兆提升至2.5G的突破;
2、高端技术预研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5G和10G产品的测试芯片预研工作基本完成;
3、全新产品系列突破:报告期内,除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系列外,公司以太网交换芯片及以太网网卡芯片均实现首款产品小批量出货;
4、自主研发IP数量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新增自研IP70个。
通过数年的质量团队建设和质量流程优化,经过多方位多层面的打磨,公司产品截止目前有反馈统计数据的批次失效率为0,部分产品的百万级别失效率能达到19ppm。公司已获得SGSISO26262:2018汽车电子功能安全认证,并获得最高等级ASILD等级,这标志着公司在满足功能安全流程的质量能力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
报告期内,在技术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的竞争战略下,公司持续丰富产品布局,产品线不仅局限于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同时向OSI架构上层衍生,以太网交换芯片和以太网网卡芯片均已实现量产,以太网网关芯片正在积极预研中。报告期内公司市场推广进展顺利,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通过“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快速实现市场渗透,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众多行业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商。
对于整个芯片设计行业而言,海外的应用场景和客户范围更为广泛。以太网芯片的应用同样如此,海外的需求量相较于国内具有更大的空间。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业务连续性要求、团队扩张和产业集群建设,2022年,公司新设新加坡发展中心,并以较快速度完成早期团队建设。未来,公司将在继续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放眼全球,积极拓宽业务版图,由立足境内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向全球化的商业集团转变。
裕太微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技术驱动”的发展战略,以实现通信芯片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为目标,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市场切入点,不断推出系列芯片产品,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
公司自主研发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是数据通讯中有线传输的重要基础芯片之一,全球拥有突出研发实力和规模化运营能力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境外。公司是中国境内极少数实现千兆高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大规模销售的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客户服务,公司产品已经成为国内行业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商,打入被国际巨头长期主导的市场。公司产品应用范围涵盖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监控设备、工业控制等众多市场领域,目前已有百兆、千兆、2.5G等传输速率以及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可供销售,可满足不同终端客户各种场合的应用需求,2.5GPHY产品已于2022年年底实现小批量出货。
车载以太网芯片是公司重点研发方向之一,不同于传统以太网一般采用4对线对线,导致同样传输速率下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难度增加数倍。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通过AEC-Q100Grade1车规认证,并通过德国C&S实验室的互联互通兼容性测试,陆续进入德赛西威002920)等国内知名汽车配套设施供应商进行测试并已实现销售。公司的车载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正在研发过程中。随着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当代汽车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发展趋势,传统汽车使用的CAN总线在成本、性能上较难满足现代化汽车的需求,公司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有望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逐步得到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在国产新能源车逐步壮大的趋势下,公司可借助本土化服务优势、优异的产品性能、稳定的国产供应链快速提升新能源领域的产品收入。目前公司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进入广汽、北汽、上汽、吉利、一汽红旗等汽车行业知名客户供应链。
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基础上,公司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交换链路等上层芯片领域,自主研发的以太网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已于2022年年底实现小批量出货。未来,公司仍将持续丰富产品系列,为境内外客户提供综合价值更高的全系列有线通信芯片产品。
公司由国际知名企业背景的技术开发团队及优秀的管理和市场团队构成,近年来公司荣获“2021年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A级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江苏省高新区独角兽企业”、“浙江省通信学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认定为苏州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信通院、新华三等数家国内知名机构合作制定特种以太网通信标准。未来公司将坚持“效率第一、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保持对市场和客户的敬畏,不断完善公司制度和流程,依托核心技术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拓展产品线,为更多客户、更多市场领域供应高端有线通信芯片产品,成为我国有线、主要产品的具体情况
通信芯片可分为有线和无线通信两类,有线通信又以以太网为主流技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承担了将线缆上的模拟信号和设备上层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职能,以此实现以太网网络中各个设备通信的目的,物理层芯片系以太网通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境内仅少数厂商能够大批量供应多速率、多端口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
公司目前的主要销售产品为百兆、千兆及2.5G的单口及多口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可满足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监控设备、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的需求。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已于2022年年底实现小批量出货,未来,公司一方面将推出更高速率的物理层芯片产品。另一方面,在物理层芯片产品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向上层网络处理产品拓展,布局以太网交换芯片、网卡芯片、网关等产品线,五口千兆以太网交换芯片和第一代千兆网卡芯片已于2022年年底实现小批量出货。
公司已自主研发出一系列可供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型号,根据性能和下游应用可分为商规级、工规级和车规级三大类别,可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网络传输速度的不同,目前市场上基于铜双绞线的独立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又主要可分为百兆PHY、千兆PHY、2.5GPHY、5GPHY、10GPHY。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也是当今信息世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因特网、电信网、局域网、数据中心均离不开以太网这一基础架构。需要以太网通信的终端设备均可应用公司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以实现设备基于以太网的通信。公司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全球拥有突出研发实力和规模化运营能力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境外,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自给率极低,下游厂商使用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高度依赖境外进口。
公司是境内为数不多可以大规模供应千兆高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企业,已开发了系列千兆物理层芯片,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上基本实现对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替代,成功打入国内众多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并在2021年和2022年实现大规模销售,打入被国际巨头长期垄断的中国市场。在此基础上,公司自主研发的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经过不断研发与技术突破,公司已形成覆盖不同端口数、不同速率、多领域、多层级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序列。
公司为专业的芯片设计企业,致力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自成立以来始终采用Fabess的经营模式。Fabess模式指无晶圆厂模式,采用该模式的企业专注于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生产环节外包给第三方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企业完成。该经营模式是基于行业惯例并结合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客户需求等多种因素所确定,符合公司实际业务发展需要。
公司主要从事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为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通过向经销商或者下游系统厂商等客户销售该产品从而实现收入,系公司报告期内主要收入构成。
除此之外,基于芯片产品研发过程中所积累的芯片设计能力,公司还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即根据客户需求完成技术开发并通过验证而实现收入。
在Fabess模式中,公司主要进行以太网芯片产品的研发、销售与质量管控,而产品的生产则采用委外加工的模式完成,即公司将自主研发设计的集成电路版图交由晶圆厂进行晶圆制造,随后将制造完成的晶圆交由封测厂进行封装和测试。报告期内,公司采购的内容主要为定制化晶圆和其相关的制造、封装及测试的服务,公司的晶圆代工厂商和封装测试服务供应商均为行业知名企业。
针对上述采购及生产模式,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等供应商管理和采购系统流程规范。公司运营部在供应商的选择、考核、质量管控等流程中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囤积、加强成本控制。
公司从工艺水平、生产规模、服务质量、商务条件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工艺水平上,供应商需要具备成熟稳定的工艺水平以满足公司大部分产品路线需求;生产规模上,供应商需有足够的产能,并可以根据公司需求快速调整响应;服务质量上,供应商需要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公司提出的质量规范;商务条件上,供应商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商务条款。
晶圆制造和封测行业集中度较高,在晶圆厂选择上,由公司运营部会同市场部进行评估,并考虑自身产品特点选择合作伙伴。在封测厂选择上,由运营部评估供应商能力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列表。针对合作供应商,运营部会对技术指标、生产质量、工程周期及商务配合度等进行不定期抽查和定期考核,并根据结果动态调整合作业务规模。
运营部会同销售部定期组织产销会,根据销售预测报告,计算相匹配的采购需求和加工需求。运营部根据采购需求向晶圆厂下达采购订单,安排晶圆生产。制造完毕的晶圆将被送达公司指定的封装测试厂。公司根据加工需求向封测厂下达委外加工订单,封装测试后的成品将被发送至公司指定的仓库或地点。
公司采用Fabess的经营模式,芯片产品的研发是公司业务的核心。产品研发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严格管控,具体研发流程包括项目立项阶段、设计阶段、验证阶段、试产和量产四个阶段,经由市场部、研发部、运营部等部门合作完成。同时,质量管理部全程参与产品研发的所有环节,监督各环节的执行过程,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
市场部根据全球资讯、前沿研究、展会样品获取、客户沟通等方式获取研发前沿资讯及市场需求情况等,组织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公司经营目标提出新产品的开发需求,形成市场需求文档,由项目管理部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立项评审,确认开发目标,制定开发计划,一旦新产品研发项目通过立项评审,标志着立项阶段完成。
项目立项完成后,项目管理部组织各项目部门负责人根据研发时间节点进行项目开发任务分解。数字设计和模拟设计部门根据市场搜集数据制定内部开发目标,进行芯片设计,其中,数字设计主要包括架构/算法设计、代码编写、设计验证和数字后端设计;模拟设计包括电路设计、电路前仿真、电路布局、布局后仿真;数字和模拟设计完成后由数字后端集成;项目管理部在不同阶段组织评审确保设计交流沟通顺畅、所有开发步骤按时进行。设计完成后,由项目经理组织召开评审会,综合评估通过后,公司将芯片设计数据提交给晶圆厂,确认流片。
晶圆厂与封装测试厂完成流片生产及封装后,交回给公司。芯片样片回片后,运营部门会同研发人员测试芯片功能及性能表现。若在该环节发现设计存在缺陷,将返回由研发团队对芯片进行进一步改版或修改设计重新进行流片;如达到预期性能,则流片成功。芯片的测试结果将及时反馈给项目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进行修复或改进。新产品的芯片都会接受反复的各项测试,直至样片通过所有验证环节检验后,项目方可进入客户试产和量产阶段。
在新产品内部测试通过并经标杆客户测试通过后,项目经理将组织市场部、运营部、研发人员进行评审,主要就研发完成的产品是否已经符合最初的设计规格展开讨论,评审通过后,项目产品正式进入量产阶段。此后,市场部将定期跟踪销售情况、客户满意度等,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相关研发人员,以对公司产品的性能做出更多优化和改进。
经销模式是公司主要的销售模式。在经销模式下,公司与经销商之间进行买断式销售,终端客户将采购需求告知经销商,由经销商将订单下达至公司,后续的出货、开票、付款和对账均由公司与经销商双方完成。
为更好地服务和管理经销商,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和市场信息,公司通过《裕太微电子销售管理办法》《裕太微电子经销商管理制度》等文件已建立了成熟完善的经销商管理制度,包括完整的经销商引入准则及管理准则、经销商的退换货、违规处理以及退出等事项约定。此外,公司通过与经销商签订《分销代理协议》或《销售框架协议》等方式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约定。
公司的销售部门通过专业会展、技术论坛、行业协会等方式,结合《经销商管理制度》的要求,寻找合适公司产品的经销商。随着公司在业内口碑的不断积累,亦存在经销商主动谋求代理公司产品的情况。公司通过优胜劣汰方式筛选合格经销商。
在经销模式下,营销工作主要由经销商自行开展,公司则全力配合经销商的营销工作。经销商向公司推荐终端客户申请样片测试,公司将送样给终端客户并由现场应用工程师参与该样片的测试工作。一旦通过测试,公司销售人员协同经销商与终端客户进行商务谈判,报价与终端客户达成一致后,终端客户需向经销商下单进入销售流程。
直销模式的业务流程与上述经销模式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终端客户取代了经销商与公司直接进行货物或服务和款项的往来。与经销模式相比,直销模式有利于为终端客户缩短销售环节、节约采购成本、优化服务内容以及提高需求的响应速度。
在直销模式下,公司的销售人员通过业内交流等方式挖掘直销客户。此外,部分客户通过官方网站、口碑传播等公开渠道联系公司主动谋求直销合作。公司的销售人员将符合条件的企业注册成为直销客户,并向这些客户提供样片测试。一旦通过测试,公司销售人员将与直销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并提供报价。达成一致后,客户直接向公司下单进入销售流程。
公司不断积累丰富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经验,经历不断探索和融合后,已逐步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
公司根据专业分工设置了研发部、市场部、质量管理部、运营部等部门,研发部又下设模拟设计部、算法设计部、数字后端部、数字设计部、硬件设计部、方案测试部以及网络产品部等分部。在进行具体产品项目开发、客户服务等过程中,公司按需调集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项目组,此时专业部门和项目之间形成了矩阵。
矩阵式管理既保持了产品开发或售后维护的专业性,不断提高和积累技术能力,又明确项目的责任人和各成员的分工和目标,以确保相应任务高质量完成,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管理的效率。
公司拥有市场部、项目管理部、运营部等多个业务部门,且各部门职能相对独立,但公司质量管理部的工作贯穿产品开发、生产、运营和销售的整个过程。公司的质量管理部协助其他部门制定其操作规范、记录和整理日常的工作文档、监督和指导各部门的工作和质量控制。目前,公司建立了以质量管理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质量。
公司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争为广大客户提供性能卓越、质量可靠的产品。公司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并已获得最新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同时,公司也已获得SGSISO26262:2018汽车电子功能安全认证,该标准是针对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覆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产品的功能安全管理、产品安全概念、系统开发、软硬件开发及其他支持流程等。认证中的ASIL等级,即汽车功能安全完整性等级(AutomotiveSafetyIntegrityLeve)包括了由A至D四个eve,按由低到高排序,其中ASILDeve代表最高、最严格的功能安全等级。公司所获的即为ASILD等级。鉴于整车厂对车载类零部件产品提出极高的安全性要求,该标准也逐渐成为当前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汽车行业的公认标准之一。公司取得ISO26262(uptoASILD)流程认证,标志着公司在功能安全流程领域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有线通信芯片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集成电路设计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代码:6520)。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分类,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之“新型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是国家重点鼓励、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2014年6月出台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强调,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瓶颈,推动产业整体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和加速国产化进程,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有助于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快速发展。
此外,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互联网行业的有序发展,加快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网络升级换代,奠定了以太网芯片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2020年以来,中央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概念,会议要求出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以太网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2019)》,中国在信息产业规模、信息化应用效益等方面获得显著进步,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在近5年快速提升,位列全球第25名,首次超过G20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信息化在网络基础设施、终端设备普及率、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将推动以太网芯片行业的持续发展。
集成电路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如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其被运用在社会的百行百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只有做到芯片底层技术和底层架构的完全“自主、安全、可控”才能保证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独立。以数据传输所需要的以太网芯片等为例,若传输中使用了大量的外国芯片,国家传输网络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近几年世界贸易摩擦不断发生,集成电路技术成为贸易谈判中重要的筹码之一。目前,高端以太网芯片自给率非常低,以太网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目前主要被境外厂商所占据,我国绝大部分以太网芯片依然依靠进口。高端以太网芯片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境外不仅对中国本土的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较大的技术风险,也对中国的系统厂商形成了潜在的断供风险。国际贸易摩擦令境内市场对国产芯片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出了迫切需求,为以太网芯片行业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大陆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基地,因此也成为了集成电路器件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其需求增速持续旺盛。根据IBS统计,2018年中国消费了全球53.27%的半导体元器件,预计到2027年中国将消费全球62.85%的半导体元器件。电子终端设备对智能化、节能化、个性化等需求的不断提高加速了集成电路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要求设计、制造和封测产业链更贴近终端市场。因此,市场需求带动全球产能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持续的产能转移带动了大陆半导体整体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根据SEMI的数据,2017~2020年,62座新晶圆厂将投入运营,其中26座在中国大陆,占比42%。
集成电路产业链向中国转移为集成电路国产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条件。对以太网芯片设计行业而言,中国大陆晶圆厂建厂潮,为其在降低成本、扩大产能、地域便利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支持,对其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同时,大陆市场的旺盛需求和投资热潮也促进了我国芯片设计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及配套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环境的良性发展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扩张和升级提供了机遇。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业,在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对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均有很高要求。虽然经过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多年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逐步增多,但专业研发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另外,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和国际顶尖集成电路企业相比,高端、专业人才仍然十分紧缺。未来一段时间,人才匮乏仍然是制约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国际市场上主流的集成电路公司大都经历了数十年以上的发展。国内同行业的厂商仍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与国外大厂依然存在技术差距,尤其是制造及封装测试环节所需的高端技术支持存在明显的短板,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中的部分高端市场仍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发展。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门槛较高,行业内主要企业均为欧美厂商,并占据了行业主要的市场份额。与之相比,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在经营规模、产品种类、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仍与境外芯片设计巨头存在较大差距。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领域集中度较高,少量参与者掌握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欧美和中国台湾厂商经过多年发展,凭借资金、技术、客户资源、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形成了巨大的领先优势。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数据统计,在全球以太网物理芯片市场竞争中,前五大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市场份额占比高达91%。在中国大陆市场,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基本被境外国际巨头所主导。
2022年,公司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收入为38,549.14万元,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数据统计,以2021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20亿元的市场规模计算,公司市占率较低,仍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数据统计,全球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主要由境外企业主导,前五家企业几乎占据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全部市场份额。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通过AEC-Q100Grade1车规认证,并通过德国C&S实验室的互联互通兼容性测试。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车载以太网芯片市场规模为46.60亿,假设该市场规模在2022年维持不变,公司2022年车载以太网芯片市场份额占比为0.092%。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以太网联盟数据,基于铜介质的以太网技术从诞生至今历经了十兆以太网、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到万兆以太网的技术历程,目前规模应用的主流技术是802.3ab标准的千兆以太网。但随着无线网络应用设备的大量集中部署,以及实际接入速率已经可以达到1.3Gbps的IEEE802.11ac无线终端的商用,千兆以太网传输将逐步向更高速率更迭。
虽然升级到万兆以太网可以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及传输速率,但是万兆网络端口需要配套Cat6/6a或以上线缆,在网络布线上会存在诸多不便,为响应市场对高速网络数据传输的发展需求,2016年IEEE协会正式发布了包含了2.5G/5G的两种传输速率规格的IEEE802.3bz标准。IEEE802.3bz标准明确定义了2.5G/5G以太网介质的访问控制(MAC)参数、物理层规范和管理通过2.5G/5G以太网传输的网络对象等内容。基于IEEE802.3bz标准的2.5G/5G以太网技术具备多方面优势特点,是目前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汽车总线技术以CAN总线为主,LIN总线为辅,CAN总线具有多主仲裁的特点,但是它在每个时间窗口里只能一个节点赢得控制权发送信息,其他节点都要变为接收节点,因此CAN总线只能实现半双工通讯,最高传输速度1Mbps(40m)。随着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当代汽车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发展趋势,继续使用CAN总线连接不仅将造成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大增,更无法满足高性能处理器实时高速双向数据交互的需求。车载以太网使用单对非屏蔽电缆以及更小型紧凑的连接器,使用非屏蔽双绞线m的传输距离(对于屏蔽双绞线m),同时车载以太网可通过使用回声抵消在单线对上实现双向通信,满足智能化时代对高带宽的需求。
车载以太网是在普通以太网的基础上,针对车内通信技术需求研发的一种用以太网连接车内电子单元的新型局域网技术。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车载以太网技术有望率先应用于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并在未来实现对整车现有车内通信技术的逐步替代,是近年以太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车载以太网的物理层基于博通的BroadRReach技术并由OPEN联盟进行标准化。IEEE协会在此基础上发布了以下车载以太网标准。
标准的以太网具有开放性好、互操作性好的技术优势,但调度方式导致网络性能往往不能满足确定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近年来,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作为新一代以太网技术,因其符合标准的以太网架构,具有精准的流量调度能力,可以保证多种业务流量的共网高质量传输,兼具技术和成本优势,得以在音视频传输、工业、移动承载、车载网络等多个领域成为下一代网络承载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之一。
时间敏感网络主要在时间同步、流量调度以及互操作三个方面对以太网技术协议进行了优化升级,包括利用gPTP技术提升时间同步机制的性能,利用时间分片、抢占、流过滤等技术扩展流量调度手段,以及利用路径控制、冗余设备以及YANG模型等技术增强网络的互操作功能。目前标准的制定主要集中在基于标准以太网的基础共性标准以及结合应用场景的技术细化和升级两个方面。
时间敏感网络旨在为以太网协议建立“通用”的时间敏感机制,以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时间确定性,同时利用数据整形,确保无论发生链路故障、电缆断裂以及其他错误,均能强制实现可靠的通讯,确保关键流量的复本在网络中能以不相交集的路径进行传送,只保留首先到达目的地的任何封包,从而实现无缝冗余,达到超高的可靠性。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经历着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数字经济的全面爆发使得网络传输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太网通信已成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2019年,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运营商开始在一二线G基站,并带来了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产品的更新。根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设超70万个5G基站,5G终端连接数已超1.80亿。同时,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三大运营商2021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布2021年我国将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较2020年继续提速。5G商用正式启动,5G网络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随着5G网络的建设以及未来5G网络的全面普及,对于适用于5G承载网络的以太网芯片的市场需求也将快速提升。
2019年,WIFI6无线局域网标准发布,带来路由器的更新需求。WIFI6是第六代无线接入技术,适用于个人室内无线终端上网,具有传输速率高、系统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目前WIFI6的单流带宽已经达到1201Mbps,最大带宽支持9.6Gbps,速度可以达到目前通用的Wi-Fi5的2.7倍,未来的应用领域广泛。IDC数据指出,WIFI6在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从一些主流厂商陆续登场,WIFI6路由器的产值预计将保持114%的复合增长率,并在2023年达到52.2亿美元。无线终端的速率提升除了要求无线接入点(AP)、接入控制器(AC)等无线设备支持更高的速率和性能,同时也要求以以太网为主干的骨干网络的汇聚和核心层设备提供充足的带宽资源。
5G及WIFI6等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汇聚层设备必须提供高密度的高速接口,来汇集接入设备的流量,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近年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催生出大量物联网设备的网络接入需求,用户对企业、服务提供商和家庭网络的传输数据量呈几何倍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机器学习需要海量的数据资源素材作为基础,高清摄像头、语音采集等终端设备联网增多带来数据量不断上升,图像视频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数据传输量巨大,均急需快速、高效、可靠、稳定的网络传输作为基础。
根据IDC预测,全球AoT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约2,260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约4,82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8.65%;万物互联数据规模将从2019年的约13.6ZB上升至2025年的79.4ZB。
以太网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传输技术,在传输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操作系统和软件应用运行提供基础网络层,故而以太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设备传输以及摄像头等终端采集设备传输中。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数据传输量不断攀升,其应用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展,同时也将推动以太网端口性能的持续提升。
车载网络多年发展至今已形成以CAN总线为主流,多种总线技术并存的解决方案。但随着近年来汽车电子化浪潮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部电子电气元器件的数量和复杂度大幅提升,单辆车ECU数量已逐渐从20-30个发展到100多个,部分车辆线英里,E/E架构已经不能满足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故而车载网络转向域控制和集中控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总线也需要往高带宽方向发展。
目前博世、采埃孚等纷纷提出下一代网络架构,特斯拉在Mode3和ModeY中已采用域控制结构。架构的改变和自动驾驶传感器带来的大量数据处理需求,都使得带宽成为下一代汽车网络技术的关键。与传统的车载网络不同,车载以太网可以提供带宽密集型应用所需的更高数据传输能力,同时其技术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汽车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轻量化等方面的要求,将成为下一代汽车网络的关键技术。
除上述优势外,线束轻量化是以太网相较于其他总线的另一大亮点。减轻汽车自重是节约能源和提高燃料经济性的最基本途径之一,而选用轻质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最有效的方法。线束的复杂性使其成为汽车结构中仅次于底盘和发动机的第三重部件。部分传统总线线缆厚重,且需要额外的屏蔽以保护其不受电磁干扰,而车载以太网通过使用单根非屏蔽双绞线以及更小型紧凑的连接器,与LVDS等传统总线%线%的布线重量,为汽车制造、运转和维修节省大量成本。
公司致力于以太网芯片的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13,523.7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3.56%。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已获授予的专利29项,境外授予专利2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1项,并结合其他非专利技术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构成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是一个复杂的数模混合芯片系统,芯片中包含高性能SerDes、高性能ADC/DAC、高精度PLL等AFE设计,同时也包括滤波算法和信号恢复等DSP设计,芯片研发需要深厚的数字、模拟、算法全方位的技术经验以及完整产品设计团队互相高效配合。经过技术与人才的不断积累,公司已形成高性能SerDes技术、高性能ADC/DAC设计技术、低抖动锁相环技术、高速数字均衡器和回声抵消器技术等10项应用于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核心技术。
作为通信系统级芯片,以上技术并不追求单个模块的极致性能,而是要在满足总体目标性能的前提下,将指标合理分解到每个模块,选择每个模块性能和功耗、面积之间最优的折衷,才能做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基于上述先进的AFE技术和DSP技术,公司研发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片内集成了线对交叉检测和自动校正、极性校正、自适应均衡、串扰消除、回声消除、时钟恢复和错误校正等功能,具有优秀的传输性能、丰富的网络诊断功能,能够满足商业、工业、车载宽温需求和ESD防护。公司百兆、千兆产品技术指标已通过国内知名客户认证并实现大规模出货,在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上基本实现对同类产品的替代,并因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优势,公司获得汇川技术300124)等知名客户授予的“合格供应商”、“优秀供应商”称号。公司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在迭代过程中核心技术持续升级完善,各项性能指标稳步提高,公司现已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内领先地位、符合本土化需求的核心技术能力。
公司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已实现大规模销售,在此基础上,公司自主研发的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两个新产品线均已实现小批量出货。因此,公司的核心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层产品技术和网络层产品技术。
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围绕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深入展开知识产权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已获得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1项,并结合其他非专利技术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构成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04.08%,主要系公司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引进优秀技术人才,人力费用增加;随着新产品的量产流片,流片费用亦大幅增加。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是一个复杂的数模混合芯片系统,对此公司已建立模拟设计部、算法设计部、数字后端部、数字设计部、硬件设计部、方案测试部等研发部门,各团队之间通过磨合和经验积累已形成了一套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流程体系,凭借优异的研发实力,公司目前已有百兆、千兆、2.5G等传输速率以及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可供销售,在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上基本实现对同类产品的替代,满足不同终端客户各种场合的应用需求,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国内知名客户产品之中,为芯片后续的技术提高和性能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自成立以来,公司秉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始终专注于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已获授予的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1项,并结合其他非专利技术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构成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
集成电路设计属于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最关键要素。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目前已建立了成熟稳定的研发和管理团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人数已超200名,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六成;公司有核心技术人员4人,平均拥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领导并组建了由多名通信芯片行业资深人员组成的技术专家团队,构成公司研发的中坚力量。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史清、核心技术人员张棪棪、刘亚欢、车文毅均取得了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并曾供职于知名芯片设计公司,具备扎实的研发功底、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市场嗅觉。
除研发团队以外,公司的市场、运营、销售等部门的核心团队均拥有集成电路行业相关的学历背景和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公司多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经验和专业的管理能力。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的终端用户广泛分布于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发展较快的行业领域,中国已涌现一大批各个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可以预见中国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最大的市场之一。
相对于竞争对手,公司立足中国大陆,更为贴近、了解本土市场,能够深度理解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予以充分的服务支持,以本地化的支持和服务来吸引客户和提高客户粘性,稳步占据供应链的关键位置;此外,公司与本土网络设备商在企业文化、市场理念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更能相互认同,业务合作通畅、高效,形成了密切且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链。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公司所处的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是典型的高研发投入领域,前期需要大额的研发投入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公司2017年成立,成立时间尚短,需要大额研发投入保证技术的积累和产品的开发,因此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0.8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06.26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由于公司部分产品在2022年上半年的量产流片因行业影响推迟回片,该等产品在2022年下半年回片后发生较大流片费用,且公司为加速丰富产品结构,扩大研发人员规模,公司研发费用大幅上涨,因此公司2022年度业绩亏损。另外,受2021年产能紧缩的影响,截至报告期末客户端多数还处于去库存阶段,对公司后续的业绩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客户端之后依然处于去库存阶段,且公司经营的规模效应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则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短期内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终端客户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行业中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公司需要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终端客户需求不断升级更新现有产品并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保持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竞争力。
未来,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技术应用领域中始终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贴紧下游应用的发展方向,则大量的研发投入将严重拖累公司的经营业绩;或公司未来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则可能致使公司产品及技术被赶超或被替代,进而导致公司已有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给公司未来业务拓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公司面临着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
公司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公司2022年度的营业收入超过4亿元,芯片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大部分。公司目前主要销售产品集中在百兆和千兆的产品,车规级芯片仍处于市场开拓期。公司2.5GPHY芯片、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刚实现小批量出货,车载千兆芯片仍处于研发状态。若公司在研产品市场开拓失败或者量产失败,将导致公司产品布局及收入增长受到不利影响。
在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关键技术人员是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司2017年成立,成立两年后开始陆续推出多款芯片产品,研发成果得以快速产业化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密切相关。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对集成电路关键技术人才的竞争将不断加剧。未来,如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突然离职,可能对公司产品研发进度、公司研发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核心技术涵盖产品的整个工艺流程,对公司控制生产成本、改善产品性能和质量以及保持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公司报告期内对外销售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单口、多口的百兆、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如果因个别人员保管不善、工作疏漏、外界窃取等原因导致核心技术失密,由于产品结构尚不丰富,可能导致公司百兆、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竞争力减弱,进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拥有突出研发实力和规模化运营能力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境外。与行业龙头相比,公司在市场份额、产品布局、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此外,由于客户在选择以太网芯片供应商时仍会考虑行业龙头所带来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惯性和粘性,不会轻易更换芯片供应商,而公司成立时间尚短,导致公司产品在进行市场推广时处于劣势,存在被成熟厂商利用其先发优势挤压公司市场份额的风险;在产品布局上,国际龙头企业产品在以太网铜线、光纤两种传输介质上均有完善的产品布局,而公司成立时间尚短,目前产品主要为基于铜线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且传输速率仅涵盖百兆、千兆,2.5GPHY产品刚实现小批量出货,10G速率尚处于技术预研阶段。从产品种类上看,国际巨头已推出了全系列有线通信芯片产品,亦包括上层交换领域产品,公司交换和网卡芯片刚刚实现小批量出货,公司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2022年营业收入仅超过4亿元人民币,同时,公司尚处于亏损阶段。
2022年度公司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芯片产品,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4.16%。未来,如果主要终端客户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安排,终止与公司的业务合作,或公司无法持续获得主要终端客户的认可并持续获得订单,或公司与主要终端客户合作关系被其他企业替代,或公司主要终端客户的经营、采购战略发生较大变化,或公司因产品质量等自身原因流失主要终端客户,或公司主要终端客户经营发生不利变化,无法继续维持与主要终端客户的合作关系,或公司新客户开拓成果不及预期,都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采用Fabess模式经营,供应商包括晶圆制造厂和封装测试厂,报告期内公司与主要供应商保持稳定的采购关系。由于集成电路行业的特殊性,晶圆厂和封测厂属于重资产企业而且市场集中度很高。行业内,单一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出于工艺稳定性和批量采购成本优势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仅选择个别晶圆厂和封测厂进行合作,因此受到公司目前规模的制约,公司的供应商呈现较为集中状态。
公司2022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的金额占同期采购金额的比例为99.75%,占比较高。同时,公司报告期内向供应商一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为64.69%,集中度极高,且公司未与供应商一签订产能保证协议,未来若包括供应商一在内的公司主要供应商业务经营发生不利变化、产能受限或合作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公司在供应商处的产品流片推迟或供应商不能足量及时出货,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芯片产品的质量是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基础。由于芯片产品的高度复杂性,公司无法完全避免产品质量的缺陷。若公司产品质量出现缺陷或未能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公司可能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亦可能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客户关系等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公司业务经营与发展。
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主要受市场需求、产品售价、生产成本、产品结构及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若市场竞争格局出现较大变化,或公司无法通过持续研发完成产品的更新迭代,或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或涨价,或公司产品成本控制不力,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波动,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业绩表现。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或者受外部市场环境和客户情况变动等因素影响放宽信用政策,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可能将逐步增加,若下游客户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回款滞缓,可能存在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产成品、合同履约成本等构成。存货规模随业务规模扩大而逐年上升。若下游客户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或公司不能有效拓宽销售渠道、优化库存管理,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从而存货跌价风险提高,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存在部分境外采购及境外销售的情况,并主要通过美元进行相关采购和销售的结算,未来如果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公司产生较大的汇兑损益,引起公司利润水平的波动,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38.49万元。为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将继续坚持或者扩大研发投入,且公司上市时尚未盈利,公司存在经营性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的风险。
公司于2021年11月30日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5),认定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效期为三年,公司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15%。根据《关于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的通知》(财税[2018]76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当年具备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的企业,其具备资格年度之前5个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准予结转以后年度弥补,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如果未来国家对上述税收优惠政策作出调整,或公司不再满足享受上述税收优惠的条件,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公司所处的半导体行业是面临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并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行业法规和贸易政策及终端应用市场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支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未来,若相关政策或标准发生预期之外的重大变化,致使公司产品或经营模式需要进行重大调整,或公司未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表现平稳,国内经济稳中有升,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支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未来,如果国内外宏观环境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144.53万元,同比增长57.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85万元,同比亏损减少5.40万元,亏损略有收窄。
以太网是Ethernet的英译名,是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制订的一种有线局域网通讯协议,应用于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IEEE组织的IEEE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自1973年发明以来,已经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因其同时具备技术成熟、高度标准化、带宽高以及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已取代其他网络成为当今世界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覆盖家庭网络以及用户终端、企业以及园区网、运营商网络、大型数据中心和服务提供商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太网生态系统,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
OSI七层网络模型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模型,作为是一个开放性的通信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建议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两大部分构成,对应OSI里第一层物理层(PHY)和第二层介质访问层(MAC)。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工作于OSI网络模型的最底层,是以以太网有线传输为主要功能的通信芯片,用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监控设备、工业控制等众多市场领域,同时,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也是交换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与数据链路层(MAC)芯片配合或集成实现更高层的网络交换功能。具体而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连接数据链路层的设备(MAC)到物理媒介,并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处理信号的正确发送与接收。
公司产品主要为基于铜线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部分产品亦可同时支持铜线及光纤上的以太网传输。根据以太网联盟数据,目前基于铜介质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主要介于10Mbit/s至10Gbit/s之间,从诞生至今历经了十兆以太网、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到万兆以太网的技术历程,考虑到目前下游应用的传输速率和万兆以太网成本因素,近年IEEE又推出了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2.5G/5G以太网标准。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等新兴概念的涌现极大丰富了终端形态和数据类型,使企业和园区网的数据总量和传输要求不断攀升到新的量级。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和多媒体服务,大容量、高速率、多功能模块高端网络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未来基于铜介质的以太网将不断向更高的传输速率演进。考虑万兆网络端口需要配套Cat6/6a或以上线缆,需对现有布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网络布线上会存在诸多不便,基于IEEE802.3bz标准的2.5G/5G以太网技术是目前更为主流的更新趋势。
公司致力于持续开发全系列的高速有线通信芯片产品,专注于该领域内的自主技术研发与创新,打造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平台。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技术驱动”的发展战略,以实现通信芯片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为目标,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市场切入点,不断推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以太网芯片,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品质优良的全系列芯片产品。
未来公司将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为中心和基础,构建物理层产品、网络产品、网络处理器SOC产品等多轮驱动的产品体系,坚持科技创新进步,凭借深厚的集成电路技术储备和成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持续推出在成本和客户技术支持等方面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在性能、集成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有线通信芯片,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高综合价值的全系列有线通信芯片产品。
具体而言,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领域,公司将在已有产品成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更优性能和更高通信速率的以太网物理层产品;瞄准车载新兴市场,积极推动车载以太网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在网络产品领域,公司将借助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领域已有的技术基础,将产品扩展至交换链路等上层芯片,增加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两个新产品线,开发全系列以太网芯片产品,持续丰富产品生态;在网络处理器SOC产品领域,公司将基于以太网物理层和网络层模块,集成CPU和其他通信IP,将产品进一步扩展至可处理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处理器,并具备一定的算力功能,可作为汽车或工业领域的通信核心芯片。
报告期内,公司一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密切追踪最新的技术及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加快产品创新。公司目前已于上海、苏州和成都三地分别设立了办公场所,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研发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对现有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进行升级开发,保持现有系列产品的持续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出高性能、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拓宽产品线,提升盈利能力,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产品研发创新方面,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研发经验积累,成立了独立的研究设计团队,不断增加经验丰富、专业度高的研发设计人员,已针对性地开发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例如,在美国和中国台湾等竞争对手长期主导的高性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方面,公司目前已有百兆、千兆以及2.5G等多种传输速率以及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可供销售,并已成功进入众多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口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通过AEC-Q100Grade1车规认证,并通过德国C&S实验室的互联互通兼容性测试。
报告期内,公司的市场开拓取得较快发展,2021年公司产品实现快速放量,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公司将积极参加各类行业展会,利用丰富的经销商渠道,积极宣传公司的产品性能与特色,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公司通过持续与经销商及终端客户沟通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提供快捷的技术与商务服务。同时,公司目前已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展海外市场。
基于公司产品研发的不断深入、产品线的不断丰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同时通过定期组织销售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业务知识,持续培养技术型销售人才,公司的整体销售能力持续提高。对于行业龙头客户,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销售与技术支持部门,与客户保持密切地交流沟通,及时掌握行业的发展方向,使产品开发方向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市场宣传力度,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媒体方式,拓展营销与服务网络的覆盖度,增强客户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制度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公司内部制度。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行和全体部门及员工的经营活动均在公司全套内部制度框架体系下有序开展。同时,公司不断加强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各项会计核算、预算、成本控制、审计及内控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规模等均会有大幅度的增长,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调配、资金管理等方面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公司将通过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与服务人才的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持续地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保障公司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高度竞争的产业形势下,公司考虑在有机成长的同时,通过投资并购业务,使公司能够覆盖更多的产品品类、占领更多细分市场,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公司将综合评估标的公司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与公司的兼容性,保障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和进一步发展,使并购实现1+1>
2的协同效果。
公司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工具增强公司融资能力。公司本次发行上市将为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公司将认真组织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增长,积极回馈投资者,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竞争力和产业整合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在未来的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和新的投资计划资金需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凭借自身良好的信誉和本次发行后资产负债率降低所提供的较大运作空间,适度的进行债权融资,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商务部李飞:将继续推动和完善中国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的对线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降至56.4,较前月下降1.4个百分点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9.32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但多数机构认为该股有长期投资价值。
限售解禁:解禁2642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33.03%,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12.9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41%,股份类型:首发一般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