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全市教育创新发展,市教育局印发了《潍坊市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2023-2025)》,并实施了教育数字化先行校培育工程。各先行培育校在教育数字化创新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对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展播。
建立起功能完备的“校信”数字化沟通平台,开设了教务教学、教育管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模块,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方便了学校治理。教育教学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向前迈进了一步。
2022年疫情期间,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classin线上教学等应用,充分赋能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新型课程资源建设,赋能教育治理与教育教学各环节,以大数据技术有效支撑教育评价改革。
校园内各物联设备包括监控、门禁、水电照明、访客系统等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均可通过领导驾驶舱进行集中掌控,方便学校的日常运行管理。
通过“安全大数据云平台”,改变传统计量和统计的方式,提升人力与耗材节能水平。整合安防资源,把安全巡查、隐患管理、责任清单等多个功能串联起来,实现“精准督察、过程留痕,决策有据”的幼儿园安全管理新模式。
利用“一起长大”APP,将数字化应用于幼儿一日生活和教师的观察指导,让幼儿学习更加自主多元,并将教育价值渗透到师幼、家园等多种关系之中,为园所保教工作的观察评价、家园共育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专业的内容赋能与便捷的数字化工具,打造以“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为核心,教师和家长深度参与的“成长共同体”。
利用“瑞吉欧幼教管理云平台”,让膳食营养、卫生保健、学籍管理、物资出入库等工作智慧化,实现后勤管理的高效智能,让育人服务更加落地。
学校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学校教育数字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制定了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规划,奠定了学校数字化教育的基础。
学校通过首席教育信息官引领,管理层能够熟练应用信息化各种资源,教师在以上率下的示范引领下,潜移默化的接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数字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达到自适应教育数字化的变革。
学校的教育数据管理和研究中心通过对教育大数据分析,为师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构建了清晰的画像,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详细的决策依据。
作为潍坊市首批市人工智能少年科学院,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形成了“三阶三维”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学校优秀教师与联盟校教师结对,打破学校和学科的壁垒,形成“1+2+n”联校网教新型教与学范式。架构线上线下交流桥梁,实施“课前专题教研把握学情、课中步调一致相互配合、课后检查批改精准辅导”的教学步骤,打通全教学链条,构建学校教育新样态。
整合平台优质资源,建成学校学科特色资源库,将优质课程资源在联盟校内进行共享,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
成立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线上研讨、名师课堂展示等专题式教研活动,实现同步教研常态化。
建立数字化课堂交流活动保障机制和课堂团队管理机制,定期召开专递课堂优秀经验交流会。
利用教育云平台,实现公文流转、智慧考勤、移动讲台、集体教研、工资管理、维修维护等日常管理的便捷化。如智慧考勤系统,在校门口对师生进行人脸识别,完成身份识别,并将考勤数据同步更新至平台公示。
学校开发多种STEM数字融合课程。如“种朵鲜花献给党”实践课程,实现信息科技、劳动技能、生物知识、写作表达、绘画等多学科知识融合。所有课程均通过教育云平台进行全过程记录,实现了课程数字化。
利用教育云平台,对学生进行数字化全面评价。发挥学校义务教育贯通培养优势,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成长进行记录,包括日常表现、学科评价、各类比赛等内容,生成学生全面评价数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评价,最终形成学生立体化数字画像。
以“全域信息化”思路建设覆盖“教、学、练、测、评、管”一体化智慧教育服务平台,采用“数字理念引领、创新课程开发、系统课题研究、信息素养提升、教学提质增效”等策略保障学校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数字化科学转型。
将数字化应用能力纳入教师专业素养指标,建构数字化课堂模型,推行数字化治理,创设数字化成长平台,推动教师数字化理论和方法创新。
以“信息、认知、理解、掌握、应用”为目标,建立基于数字化平台下“测评前置-数据分析-集中讲解-合作探究-强化应用-多维拓展”的“PDCCIM”三阶段6环节智能课堂教学模型。架构以“数据解读-精准分析-行动优化-个性评价”为目标的智慧课堂教学思维,实现各类教学数据的有效融通。
立足学校数字化平台大数据,用图谱表征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数智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个性化的学生“数智”成长画像,围绕学科目标、过程记录,大数据自动整合反馈学生常态表现……进一步促进数字化从数据驱动向育人为本方向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的发展。
更新学校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采购触控一体机等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网络提质增速。
充分应用智慧校园设施,创新“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及教学实践。加强数字化、沉浸式的教学场景应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全过程数字化。
通过招标或自建等方式,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28门,其中6门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中立项。
完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新机制。
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育人全环节,加强对学生数字化教育引导。结合数字技能产教融合,加强技能型等数字人才培养。
1.昌乐一中聚焦大数据条件下的数字化课堂教学,依据翻转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应用,结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潍坊教育云平台和大量有效教育数据,围绕数字化课堂教与学关系、教学策略等问题,对基于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堂进行应用性研究,学校一直深入研究大数据应用,从教育质量监测统计、教育决策等宏观层面向学校教学、学生学习等微观层面深入发展,系统地定义智慧课堂的数据范畴、研究思路及应用领域,加强对基于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化课堂的应用研究。
2.规划建设了昌乐一中数字化校园,助力学校管理。实现数字化校园OA、师生出入校园、请销假、数字化食堂、数字化宿舍、数字化图书借阅、综合素质管理、教务管理、家校共育等系统。
3.学校开展了数字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借助名校专家的专业力量提升教师数字化水平与学科的深度整合,开展灵活多样,真实有效的数字化培训活动,提升教师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和数据素养。
1.构建“基于慧学慧研平台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搭建云端一体化线上线下互通校本架构
运用慧学慧研平台,备课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学的数字学程,融合丰富的课程资源与互动工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实施过程中借助数字化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通过评价量表实现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也可借助互动工具进行投票与点赞,从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问题,从而真正达到“以评促教、以评助学”的目的。
通过教与学过程评估的分析系统,采用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诊断,为教师个性化指导提供数据支持,为学校教师学生打造精准教学的高效课堂。
学校按照计划每月扎实推进线上线下学校、年级、学科三级信息技术应用专题培训,推广新技术手段。每学期组织学校常态化示范课、创新展示课、学科间挂钩课,在多轮次磨课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课堂应用能力。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如教室全部升级大屏一体机,千兆无线网络全覆盖,IP广播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部署到位,学校建设各种场馆均满足日常需求。
271BAY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诊断,为教师个性化指导提供数据支持,让教师“教”的有效。在课堂上271BAY与大屏一体机交互展示,让学生们投入其中“学”的明白。
目前,271BAY支撑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共计7万余个、原创视频资源共计17万余个,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自主个性化学习要求。
结合班级内文化、学习、爱心、目标、行政小组、学子素养、家校等八大团队,从日常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记录,自动生成评价量表,有效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教育诉求,您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下方“潍坊教育惠民一码通”留言给我们,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回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