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在做微信流量转化的过程中,有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创意、技术和福利。
流量由有趣、新奇的内容吸引进来,通过微信技术改造实现承接和留存,再利用福利性促销刺激,从而快速达成流量转换。
基本半个小时之内就能上到10万+,如果配合发券,最高峰可以带来5万~6万单专车订单。
第一,创意驱动。让受众觉得有趣 、好玩儿,就会形成自传播的力量,带来更多流量。
第二,利益驱动。让用户觉得有实惠、有福利,就可借助利益刺激完成更多分享和转化。
这两年很多传统广告也在追求更好玩儿、更有话题性的传播,但其实现在难度要比在社交媒体上大很多。
这是因为,传统广告的创新有个致命的问题:触达时间很有限(TVC广告一般也就15~ 30秒), 媒体价格又贵,所以传统广告必须在第一时间完成自己的品牌告知。
因此,传统广告要实现类似社会化营销的改造(比如病毒视频、网感文案、热点事件梗等),首先要判断这个广告投放成为网络话题的成功率,如果不能线下转线上,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讨论热点,那么风险就很大,还不如做简单直接的硬广告更安全。
当然,也有很多传统广告做到了“小事件,大传播”,成功刷屏朋友圈。比如,网易云音乐的地铁广告和蚂蜂窝的广告就比较有新意,而且传播效果好。
网易云音乐的地铁广告其实是用了线上UGC (用户原创内容)生成,即以线下传统渠道传播、线上传播扩散的方式实现刷屏效果。
网易云音乐将用户不经意间留下的乐评,当作品牌线下地铁投放传播文案,用高质量的UGC实现了一次广告传播。
一直致力于培养用户边看评论边听歌曲习惯的网易云音乐,至今已经累计产生了两亿多条乐评。
而当这些用户创造的海量、高质的内容出现在地铁车厢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时,强大的视觉冲击以及强烈的情感型精神暗示,使得每一个出现在情境中的个体都能产生巨大的共鸣,而这些共鸣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品牌自传播的利器。
对于蚂蜂窝而言,虽然品牌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很多人对它的认知仍停留在查攻略软件的阶段。
蚂蜂窝在线下的投放,包括在北京和上海的地铁投放、写字楼电梯间的分众投放,都用简约双关的广告画面,形成巨大的视觉吸引,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
这套广告让品牌具备了一定的可传播性和可分享性。用户在等地铁或者坐电梯时,随手就可以拍照上传分享,并且很多线下广告投放中的线路在线上的App产品中也能找到,形成了一个线上线下的内容闭环。
很多广告人和企业非常讲求创意,天马行空,脑洞大,但长久保持高质量创意也是十分困难的。
当受众对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时,普通的创意形式只会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或者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而降低品牌的传播性。
所以,如果追求不到100分的好创意,那在日常创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福利,就能让普通内容也具有更强的分享性;在创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裂变技术,就能让品牌或产品增加更多的曝光。
在每个创意之后,给受众一些福利、奖品,做一些好玩儿的东西刺激大家去分享,就会让传播扩散得更广,得到更多的流量。
如前文所说,借助“创意+技术+福利”的技巧,神州专车公众号现在阅读量达到10万+的文章很多。
加上一些福利,就能让普通内容也具有更强的分享性;在创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裂变技术,就能让品牌或产品增加更多的曝光。这也是更具性价比的营销手段。
在每个创意之后,给受众一些福利、奖品,做些好玩儿的东西 刺激大家去分享,就会让传播扩散得更广,得到更多的流量。
如前文所说,借助“创意+技术+福利”的技巧,神州专车公众号现在阅读量达到10万+的文章很多。
除了常规“创意+福利”外,利用微信平台做大促销活动,效果甚至好于企业硬广告投放,因为微信“粉丝”对企业产品更加信任,对活动也更有兴趣参与。
内容是在指定时间内神州专车用户可以充100送100, 限时限上限(只有7天,每人最多可充1万元)。
这个活动在提前预热到活动告知的全过程中不断倒计时提醒,基本都是围绕微信平台来进行,最终效果远超预期。
当天凌晨发布,三个小时充值过亿元,最终7天时间共吸引用户充值20亿元,创造了行业之最。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次,收官”活动中,微信分享量峰值时有11万人次主动分享。
就算这11万分享用户每个人只影响100人,获得用户展示数也达到了11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