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169028800

云天励飞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标签: ip搜索工具 2023-05-12 

  2022年,对于各行各业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一方面全球宏观环境影响仍在,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环境动荡,能源安全、通胀等因素不断影响全球经济的恢复速度。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在2022年迎来了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取得新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持续深入。人工智能算力与算法逐步发展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力。面对这样的挑战和机遇,云天励飞管理层在2022年迎难而上,以“用AI让人类生活更加安全、健康、便利、愉悦”为使命,不断实现技术和产品的突破,以及扩展新的应用场景。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对比2021年小幅下降3.44%。虽然公司在2022年实现收入比2021年略有下降,但在技术研发、场景拓展、客户服务、生态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持续稳定的进步。公司2022年度主要的工作情况如下:

  公司在现有的核心技术及研发平台基础上,结合前期对大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公司开始加大软硬件设备、研发人员等研发投入,从而构建云天励飞大模型,并依托公司深耕下游场景积累的行业“Knowhow”,打造服务于多场景多行业的大模型,为公司拓展行业应用、促进人工智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算法平台支持。

  公司持续加强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的技术研发与攻关,2022年,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边缘计算芯片DeepEdge10系列SoC芯片成功流片,DeepEdge10采用国内先进工艺、支持多芯粒扩展的Chipet技术,可提供12TOPS(INT8)整型计算和2TFLOPS(FP16)浮点计算的深度学习推理计算算力,满足市场对处理芯片在算法的多样性、准确性、算力密度及效能方面的要求;并且,配合DeepEdge10系列边缘智能芯片的处理器架构和硬件架构升级,工具链和软件栈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满足多种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下的部署需求,为公司神经网络处理器生态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EasyAI-Suite是云天励飞自主研发的一套算法生产平台,包含标注工具LabeFree、模型生产平台YMIR、硬件部署平台三部分;通过标注工具LabeFree高效解决数据标注问题,通过模型生产平台低门槛无代码完成模型的生产和迭代,通过硬件部署平台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模型即应用。根据多年沉淀的AI落地经验,EasyAI-Suite对内可实现算法研发降本增效,对外可助力企业AI转型。EasyAI-Suite支持算法仓长尾算法的迭代开发以及模型自迭代平台的研发,在算法研发过程中可大幅度降本增效,开放的平台支持外部企业使用平台工具自主开发算法,AI硬件可使用官方开放的多个高精度模型,以及使用该AI硬件与算法模型配合生产定制化AI硬件。

  公司在算法仓技术底座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平台产品研发,在原有100余种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视觉识别、文本识别、语义分析在内的城市场景智能化算法,提升业务场景智能识别能力;持续深化平台产品大数据技术应用,先后完成了智能巡检调度、事件分析知识图谱等功能研发,深入分析城市治理事件的关联影响因素,促进城市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目前该平台产品已在多个城市区县进行了商用部署,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各类城市安全隐患和违规事件全天候、不间断的实时监管,显著提升了城市治理与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

  多源异构机器人调度平台是云天励飞自主研发的调度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环境、业务之间的协作并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平台。该平台通过机器人的协同作业实现业务场景的自动化生产和服务,同时具备实时调度、监控和维护机器人的能力。该平台通过调度协作,可替代人工进行巡逻、清扫、物流、检测等工作,降低工作环境带来的风险和劳动强度,可广泛应用于物流园区、商业服务、高危环境等领域,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022年云天励飞在智慧道路巡检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在公路交通智慧养护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公司在深圳市进行了车行道、人行道智慧化巡检,以及桥、隧、坡动静态检测场景的探索,研发出了一套智慧巡检产品,功能包括沥青路面病害检测、水泥路面病害检测、沿线设施病害检测、道路资产盘点、慢行道病害检测等。在试点项目中,在18条主干道上行驶公里数超过2万公里,应用上述技术成功实现了对10多种不同类型的道路病害进行高效、准确的识别和分析,通过全自动化病害巡检技术,提升了巡检效率、减少人员投入,进一步提升了安全保障。

  2022年,以灯塔战略为牵引,以业务规模扩大为目标,公司进一步深化与公司的核心灯塔城市、大湾区、成都和青岛以及上海,杭州等其他灯塔城市的业务合作,与上述核心城市及周边城市共同在商业、城市治理、园区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加深了解,在原有产品深度经营的基础上,落地了新产品、拓展了新应用场景。

  云天励飞是中国电子主导的“自主安全计算产业生态链”的重要支撑单位。在过去几年中,云天励飞与中国电子已在信创产业生态链的诸多领域展开合作,包括与中国电子飞腾CPU、麒麟OS操作系统完成适配兼容,联合推出飞腾机器视觉系统联合解决方案,以及基于云天励飞AI芯片打造的中国长城000066)台式机立体指静脉生物识别模组、智能工控盒子等硬件产品。2018年,云天励飞与中国长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平台的“灯塔工程”和应用推广;2021年,云天励飞与中国系统签订数据要素生态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云天励飞与中电光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数字政府、智慧园区、智慧商业、区域拓展等方面,形成了更加深入的合作。

  在产业标准方面,2022年云天励飞参与编写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布的第一批国家标准,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视觉术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术语》、《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等。

  公司2022年与国内头部的AIoT芯片设计厂商、智慧汽车芯片设计厂商、服务机器人厂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形成了合作,提供公司的最新一代人工智能处理器NNP300的IP授权,由下游厂商进行面向行业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和生产。

  公司作为业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算法软件、芯片等自研核心产品,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将自身核心产品,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产品、安装施工服务等打包以解决方案的形式交付客户。

  公司执行云端和终端产品及服务高效协同的技术路线,核心技术平台包括算法技术平台、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平台。公司的算法技术覆盖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融合对场景的理解和工程化经验,以云端软件等形式提供至下游客户;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基于对算法技术特点及行业场景计算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自定义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协同设计,优化算法与芯片技术的适配性,在公司的终端和边缘端产品中应用并对外独立进行销售。

  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销售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核心技术落地、获取营业收入的主要手段。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深圳、成都、青岛、上海、杭州等数十个大中型城市和诸多项目中以智能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形式得到应用,服务数字城市运营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的多个细分场景,实现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

  公司当前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司在数字城市运营管理及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各应用场景中,基于自研的算法软件、芯片等核心产品,搭配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产品、安装施工服务等,根据客户需求交付相应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其中,公司自研的核心软件产品以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自研的核心硬件产品为公司的芯片及相关产品;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产品主要包括摄像头、服务器等;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的解决方案系公司将自研的核心软硬件产品、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产品、安装施工服务等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云端与终端的产品和服务的协作,以及基于过往项目经验的方案工程化设计,满足客户需求,解决行业痛点问题。

  根据下游应用场景的不同,公司的主营业务聚焦的服务场景分为数字城市运营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两大业务场景,以数字城市场景为主,逐步向人居生活场景拓展。公司面向数字城市和人居生活场景提供的解决方案及在具体场景下使用的公司核心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数字城市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支撑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治理与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基于数字城市的城市运营和管理涉及到巨量的人员、设备、数据及行为的管理,AI技术是数字城市的核心能力,为城市提供全要素、全状态、全过程的场景洞察和事件感知能力,促进城市高效运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公司提供的“端云协同”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主要用于智慧安防、城市治理、应急响应等领域,通过对数字城市各主要需求领域的AI赋能,提升政府对城市安全防控、交通监管调度、突发事件响应等领域的运营管理效率,提升城市精细化、数字化治理水平。公司在数字城市领域提供的AI产品及解决方案当前主要应用在智慧安防场景,在城市治理等场景亦有项目落地,上述场景中的解决方案简介如下:

  公司在城市数字化运营管理AI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将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进一步渗透至数字化城市中涉及居住、生活等各微观场景,通过AI赋能提升居住、生活等各方面的安全性、便利性及体验感。公司在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的应用场景主要以智慧社区、智慧园区以及智慧泛商业为主,上述面向人居生活场景的解决方案简介如下:

  公司智慧园区AI解决方案主要针对泛园区形态的封闭场景,如生产型园区、会展管理和智慧校园,运用了如下云端、终端和边缘端产品:

  公司在上述各场景提供的解决方案中融合了公司核心软硬件产品,同时还包括公司对外采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产品等。根据该等产品的部署位置区分,可以分为云端产品、终端和边缘端产品。其中终端产品及边缘端产品主要实现解决方案中的视频和图像数据的采集、初步处理和前端交互功能。终端产品主要用于数据采集,根据智能化程度差异,又可分为智能化终端和非智能化终端,对于非智能化终端产品,主要实现固定类别的数据采集功能;对于智能化终端产品特别是使用公司自研芯片的可重定义智能化终端,一方面,可通过对芯片的重定义,自定义数据采集种类,另一方面其产品本身也具备数据初步处理和交互反馈的功能,可通过与云端交互协同,根据云端需求,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边缘端产品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在“云-边-端”架构中,作为数据处理边缘节点,主要完成数据的汇聚、处理分析和通信传输,可满足低时延场景业务的处理时效要求和用于云端数据深度分析的数据初步处理要求。云端产品及服务主要实现对视频和图像数据的深度处理、多维大数据分析和用户需求功能的实现,该等产品和服务既可以单独实现对用户的交付,也可以“端云协同”解决方案的形式整体交付客户。

  公司在解决方案中运用的终端、边缘端和云端产品,以及产品与解决方案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公司提供的终端产品及服务中搭载的算法、芯片等核心软硬件系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应用于公司AI解决方案终端侧的核心软硬件产品如下:

  2017年,公司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网络处理器采用FPGA实现,依托“深目”系统,已经在云天励飞DeepEye200PCIEFPGA加速卡上以及IFBOX边缘计算盒子上应用,主要用于目标识别特征提取。

  2018年,公司第二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采用22nm工艺投片,该芯片主要面向嵌入式前端和边缘计算应用,具备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优点,通过算法芯片化能力,定义了高效、灵活的神经网络指令集、处理器计算架构和工具链,并兼顾了业界算法的通用性。

  2022年,公司第三代芯片DeepEdge10实现流片,预计在2023年量产投入使用。DeepEdge10可广泛应用于AIoT边缘视频、移动机器人等场景。针对末端配送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迎宾导览机器人等场景,提供12TOPS算力,覆盖视觉感知AI算力要求。同时,DeepEdge10采取8核CPU设计,包含CV硬件加速单元,可满足SLAM、路径规划的算力要求,计划支持各类方案厂商基于该芯片研发相关场景的解决方案。

  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的形式提供给客户使用。该SDK模块可实现目标检测、跟踪、特征值提取和比对等功能,各行业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利用公司的算法快速实现计算机视觉的功能。该等SDK一般应用在终端摄像机或边缘端设备中,既可以在公司自研产品中使用,也可以提供至第三方产品使用。

  通过将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和端侧设备结合,公司已经形成了以自研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终端设备布局,通过终端植入公司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可实现与公司自研算法、软件的高度适配,并可实现云端算法对终端设备的可重定义和编辑,真正实现SDC(软件定义摄像头)。

  公司自研的算法SDK可提供至端侧设备生产厂商,用于生产除上述摄像头设备外,面向商业场景应用的系列终端设备,例如用于商业客流分析的专用摄像机设备,以及面向商业信息推送场景的AI交互屏、AI迎宾屏、面向楼宇、园区疫情防控的测温考勤机等。

  公司研发了面向边缘计算的系列设备,该系列设备可针对已建高清视频监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可完成基于视频流取流的目标检测、跟踪、选优、结构化属性提取、特征值生成和搜索比对的全过程运算。根据不同的业务和场景需求,公司基于自研算法技术结合外部厂商的标准化硬件方案形成了人像识别边缘计算设备、人车非边缘计算NVR设备、交通OD分析边缘计算设备,同时基于自研的芯片技术开发完成了用于边缘推理计算的mini-PCIE卡。

  公司基于自研的底层算法技术,研发形成了云端的数据分析服务,与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服务器等算力硬件解耦成云端业务应用系统,形成公司为用户提供AI解决方案的云端架构,最终面向具体场景业务需求,通过协调终端和云端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实现特定功能。云端业务应用系统在解决方案中发挥中枢指挥的作用,并能够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最终业务功能。

  报告期内,公司盈利模式主要为基于自研的算法软件、芯片等核心产品,搭配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产品、安装施工服务等,面向政府机构等终端客户、企事业单位等集成商客户,根据其需求交付相应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并有少量自研芯片、IP授权单独实现销售收入。公司的算法技术主要以软件方式实现客户需求的具体功能,同时结合用户需求,搭配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公司的智能芯片技术可以用于前端设备和边缘设备的智能化,可在公司产品中自用或单独对外销售。

  在解决方案层面,公司通过方案设计,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将自研的软件等核心产品与公司软件适配性较高的定制或标准硬件组合,形成一套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并对外销售实现收入;在软硬件产品方面,公司一般通过向客户销售用于方案集成中所需的软件或定制硬件产品实现收入;在芯片层面,公司的AI芯片产品为标准化产品,报告期内实现少量对外销售,主要面向计算机视觉终端设备厂商进行芯片交付实现收入,也可以将相关研发成果通过“IP授权”的方式实现收入。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I6513应用软件开发”。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为“I65”。

  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进行模拟、延伸和拓展,赋予机器类人的能力。人工智能将重塑实体经济,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在有效降低劳动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创造新市场和就业等方面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经历了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场景的快速发展过程,人工智能正逐步作为一种变革力量与产业深度融合,并成为目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据Sage预测,至2030年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为全球GDP带来额外14%的提升,相当于15.7万亿美元的增长。

  AI芯片与算法都是人工智能行业的关键底层技术,都有着较高的技术开发门槛,两者的发展彼此交互、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助推终端智能和AI生态的发展。同时,在产业落地层面也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在产业链单一环节的专业化优势正趋于弱化,而如何基于场景需要,打通底层的算法、芯片等核心技术,如何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成本更优、体验更好的方案和服务正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公司的竞争力来源于自研的算法、芯片技术及两者间的高效适配,以及大型解决方案的实施经验和系统落地工程能力。

  在AI算法层面,公司算法技术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公司的“云天励飞智能终端人脸识别系统”作为工信部的国家人工智能重点任务揭榜,公司因该项目获评为工信部“第一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揭榜优胜单位”。2018年,公司获得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公司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动态人像识别和实时检索系统”获得2018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技术开发类)一等奖。此外,公司还获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

  在AI芯片领域,公司是业内少数基于对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特点的深度分解及对行业场景计算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自定义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协同设计,自主研发芯片并已实现流片、量产及市场化销售的公司之一。公司自研芯片DeepEye1000已于2019年起实现独立商用,目前已与海康威视002415)、阿里巴巴平头哥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且已通过IP授权形式赋能下游更多硬件厂商。同时,公司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及承担国家级项目,公司获得2018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融合发展论坛“中国芯片最佳技术创新奖”;获得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作为工信部2019年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的揭榜单位,开展“面向智能安防及机器人视觉应用的终端神经网络芯片”项目,公司因该项目获评为工信部“第一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揭榜优胜单位”;承担国家发改委2019人工智能芯片专项“自主指令集的异构芯片”重大专项;承担科技部2019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神经网络处理器关键标准和验证芯片”重大专项。公司DeepEye1000芯片于2019年度完成研发,公司新一代芯片DeepEdge10于报告期内完成流片。

  在AI解决方案层面,公司具备提供AI解决方案能力并已经实现多个大型项目成功落地。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经在深圳、东莞、青岛、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诸多城市落地多个重点项目,参与建设了多个城市的智慧安防、常态疫情监测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巴士智能调度系统、智慧社区、万科印力智慧商业、智慧书城等解决方案。2022年,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完成的“大规模视频结构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此外,公司的AI疫情防控设备、“深目”系统、“天图”系统三款产品入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推荐方案。在市场空间方面,目前各细分场景中AI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发展空间较大,行业及公司在各细分场景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同时,公司还多次受邀参与人工智能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由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起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20版)》编撰工作,参与起草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发布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型及系统的质量要素和测试方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面向机器学习的系统框架和功能要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面向机器学习的数据标注规程》等多项标准。在产业标准方面,2022年公司参与编写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布的第一批国家标准,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视觉术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术语》、《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等。2020年入选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首届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化组织)单位委员名单并当选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信赖研究组副组长。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正在带来史无前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以ChatGPT为代表的领域大模型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对话生成、图像生成、图像分割、音乐生成等领域都展现了让人惊叹的效果,并迅速的在一些场景快速应用落地,例如网络搜索、会议摘要、自动化编程、自动化办公软件等等。在另一方面,大模型的能力也迅速的从自然语言处理快速的向语音、图像、视频等领域横向扩展,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昭示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来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通用智能将逐步和各种应用/APP连接,生产力工具将发生颠覆性变革。

  正如计算机的发展自DOS系统走入Windows,再到触屏操作的诞生,每一次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均会带来使用人群的扩张和应用的爆发,类似ChatGPT工具的产生标识着人类可以自然语言的方式与计算机交互,从而将带来人机交互方式的又一次跃迁。

  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通过在大规模数据集上预训练获得了更多的通用知识,从而拥有更强大的泛化能力,此外SAM工具的提出将在NLP中取得显著效果的PromptLearning应用在CV领域,验证了CV领域大模型的训练范式。以上种种技术的进展让业界看到了在多领域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需要满足易用性和价格合理性,算法拥有更强的泛化能力以及承载算法的芯片更加灵活及低成本是促使AI大规模产业化的钥匙。人工智能将逐步渗透入我们的生活,各类硬件的智能化程度将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逐步提升,但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需要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以上参数点、动辄万张以上GPU的需求,在向全世界展示人工智能巨大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对人工智能大规模产业化落地的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矛盾将催生在边缘端和终端分布的更加适用于人工智能运算要求的芯片及相应工具链的产业机会。

  公司核心技术的来源为自主创新。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搭建了两大技术平台,即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人工智能芯片平台,公司在销售的AI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中运用公司研发的算法和芯片技术形成收入。

  公司已研发的关键算法包括:海量类别高精度度量学习技术、高密度图像、特征搜索技术、大容量视频结构化技术、基于结构化数据的图模型学习和预测技术、三维场景化人员分析技术、被动活体技术。

  公司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包括芯片技术、工具链技术、基础系统软件技术,其技术来源、用途及商用情况如下: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266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31件,申请软件著作权5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4件,外观设计专利30件,软件著作权5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公司累计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320件、软件著作权163件、外观设计专利138件。

  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面向场景实现算法和芯片技术的融合,并致力于实现端侧数据智能采集、处理与云侧数据深度处理的交互和自适应。基于“端云协同”的技术路线,公司在端侧应用自研的DeepEye1000人工智能芯片部署可重定义智能摄像机,实现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前端处理,在云侧与基于公司自有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业务系统实现高度适配,从而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真正实现数据的前端智能采集和云端处理,为下游客户提供自主可控的“端云协同”AI解决方案,通过算力前置实现终端分布式算力与云端中心算力的动态平衡,通过在终端设备中部署公司的可重定义芯片实现云端业务系统与终端设备的动态适配,大幅提升AI解决方案整体的动态适应能力和灵活处理能力,降低解决方案的落地成本,加速AI解决方案的推广与落地。

  公司创始团队拥有丰富的处理器指令集和架构全流程设计经验,搭建了算法分析-指令集定义-芯片架构设计-工具链设计的AI芯片研发设计流程,基于对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特点及行业场景计算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自定义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协同设计,实现算法技术芯片化,提升芯片技术平台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的高效性及场景适应性。公司现阶段研发的可重定义AI芯片主要面向嵌入式前端和边缘计算应用,可灵活支撑多类算法框架,提高算法实现的效率,降低后台处理成本,具备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优点。

  公司自研芯片技术平台可高效运行自有及第三方人工智能算法,对硬件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为市场和行业提供更优方案。

  基于场景需求进行技术研发,通过技术研发支撑各类业务场景,是公司重要的技术优势。公司是业内较早实现动态人像系统在国内一线城市大规模落地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积累了城市大规模业务场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的深刻理解,具备了大规模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落地能力。在面向业务场景的实践过程中,公司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及产品的产业化。目前,公司已经在智慧安防、城市治理、应急响应、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泛商业等领域陆续实现了场景业务落地。公司所积累的行业经验及场景理解,能够为公司未来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提供重要支持,使公司提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能更好满足下游客户的核心需求。公司大规模场景解决方案落地能力,能帮助公司在未来的城市级解决方案构建中,实现更高效的方案落地。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48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0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138项,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163项。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优异的产品性能、稳定的产品质量、可靠的技术支持为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已经获得了业内多项殊荣:2017年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8年度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创新主体百名榜单中位列第93名;2019年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019年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专利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公司获得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2020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公司申报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动态人像识别和实时检索系统”获得2018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技术开发类)一等奖;2019年12月,公司的“云天励飞智能终端人脸识别系统”和“面向智能安防及机器人视觉应用的终端神经网络芯片”均作为工信部的国家人工智能重点任务揭榜,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得到广泛认可。2022年,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完成的“大规模视频结构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公司自成立以来注重技术研发团队的建设,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拥有一支覆盖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处理三大技术平台的521人的研发团队,公司创始人陈宁曾获得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第十六届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深圳市孔雀计划A类人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组建的研发团队中,有16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的相关学历。2022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34,652.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3.44%,体现了公司的研究实力和由创新驱动业务的实质。优秀的研发团队带头人和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是公司保持行业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公司所在的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前期研发投入高的特点,在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前,公司需要持续进行投入。2022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分别为-44,709.20万元、-52,856.32万元;

  截至2022年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20,908.53万元,公司尚未盈利及存在未弥补亏损。未来一段时间,由于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存在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的需求,公司收入规模有可能无法支撑公司进行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等活动,公司可能将面临持续亏损的风险。即使公司将来能够实现盈利,公司亦未必能在其后期间保持盈利。预计公司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对股东的投资收益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行业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是公司赖以发展的根本,人才是公司的关键资源,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对公司至关重要;同时,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公司需要进行持续的市场开拓和营销投入。如果公司持续亏损,则公司可能面临因可使用资金受限而导致的业务拓展困难、人才引进和团队稳定困难、研发投入不足的风险、市场开拓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等。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21.76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44%,主要系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全国社会面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项目推进安排不及预期。公司未来业绩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市场竞争、人工智能行业政策等外部环境以及公司技术研发、产品市场认可度、市场推广及销售等内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果前述外部环境或者内部因素发生不利情况,进而可能使未来销售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公司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公司为促进销售收入增长,将持续加大市场推广投入,导致相关成本及费用持续增长。公司成本及费用的增长金额可能会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金额,导致营业利润大幅下滑或净利润大幅下滑,存在业绩亏损的风险。

  人工智能行业为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业,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目前公司多项产品和技术处于研发阶段,核心技术人员稳定及核心技术保密对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情况导致核心技术泄密,这将对公司业务发展和研发工作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行业内各公司培养、集聚了一批业内顶尖技术人才,高科技行业内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若公司不能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技术保密机制,维护现有研发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而导致核心技术人才流失,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的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升级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市场对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和变化,对于行业内企业的持续研发能力、技术灵活性、准确把握行业变化趋势的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展持续的研发和保持领先的技术水平是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如果公司不能正确判断和及时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演进路线,并投入充足的研发力量布局下一代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技术等,可能导致公司无法保持当前的技术先进性,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需要对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技术等属于前沿科技领域,研发项目的进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此外,公司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也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公司在研发方向上未能正确做出判断,在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性能指标未达预期、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公司将面临前期的研发投入难以收回、预计效益难以达到的风险,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许多国家已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我国亦自上而下出台了诸多政策性文件予以支持,但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的落地应用需要与具体的行业相结合,通过对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进而逐步带动对产业的渗透。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在某些领域如安防等证实了其应用价值并进行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但整体而言,人工智能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各行业中何时能实现规模化落地以及渗透率提升的整体速度受制于多种因素,每个行业因其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影响到人工智能落地的时间和效率。在当前市场规模、解决方案落地效果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安防、零售、金融等场景已产生较高的商业化渗透和对传统产业提升度;而其余产业中,出于成本效益比、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安全性等原因,人工智能应用仍较为边缘化,短期内渗透释放难度较大,产品落地及商业化的进度与效率存在不确定性。

  在AI芯片领域,一方面公司AI芯片业务未来是否可以实现持续销售、持续获得订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有可能因为市场环境变化、用户需求变化等导致芯片需求量下降,另一方面AI芯片技术不断突破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迭代,有可能因为技术突破而导致公司产品不再具备持续竞争力,进而在后续商业化方面遇到困难。

  2020年5月,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对《出口管制条例》中涉及先进计算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相关规则进行了修订,并对包括公司在内的28家已列入“实体清单”的主体适用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截至目前,该等事项未对公司日常对外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对公司采购美国生产原材料、采购或使用含有美国技术的知识产权和工具等产生一定限制。就此,公司需要通过提升供应链国产化程度、加强自主技术研发等予以应对,并需要避免违反“实体清单”对公司采购、研发等环节的限制措施,以避免自身受到经济处罚或受到进一步的技术限制措施,同时,虽然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国内市场,但如果未来公司对海外市场加大开拓力度,也势必将受到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影响,将对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日常经营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鉴于国际形势的持续变化和不可预测性,公司能否被移除出“实体清单”以及是否会受到来自于美国的进一步技术限制措施均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受到进一步的制裁措施,不排除会出现供应商断供乃至影响公司业务研发和销售等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的事项,“实体清单”影响的长期持续或公司受到进一步的技术限制措施均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在产品使用寿命方面,公司出售给客户的软件类产品不存在使用寿命问题但存在更新换代的需求,当公司推出新一代软件产品时,客户会根据自身使用情况及潜在需求选择更新相应软件产品。公司出售给客户的配套硬件主要为摄像头和服务器,此二者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5年。因此客户通常不会在同一年度为同一场景、实现相同功能而重复采购。受到产品使用寿命影响,客户重复购买周期通常较长,通常只执行对公司已销售的产品的维修和升级等操作,同一场景的复购周期一般不短于产品使用寿命。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9.70%、44.77%及48.98%,客户集中度较高。同时,公司在前述期间内前五大客户存在较大波动,各期均存在若干个新增的重要客户,前五大客户稳定性相对较低。若公司未能继续维持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将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公司面临着开拓新市场、新客户的压力,如果新市场、新客户拓展情况未达到预期,亦会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数字城市场景下的业务收入为41,540.86万元,占比为76.05%,公司在人居生活场景下的业务拓展尚在初期,人居生活场景下业务收入的成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公司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将以数字城市治理业务为主。如果公司在该等业务场景下遇到新增业务拓展困难,或者增速不达预期,可能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不达预期或者盈利未达预期的风险。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4,652.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2%,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3.44%,较上年增长11.2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仍保持较高水平。为加强技术壁垒的构建、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将进行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可能将对公司的盈利产生较大影响。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相结合,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在上市前进行了股权激励。2022年度,公司发生股份支付费用13,497.16万元。

  确保人才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是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持续、有效的员工激励有利于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未来不排除会持续采取必要激励措施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若未来公司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仍将可能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进而延迟公司实现盈利。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31.87%,较上年减少6.95%,主要原因为数字城市运营管理提供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主要由自主研发软件、外购硬件及安装服务构成,其中本期外购硬件或者安装服务比例较去年同期上升,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另外,人工智能行业随着新竞争对手的加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市场竞争有所加剧,从而导致公司的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074.90万元。人工智能行业存在持续的研发投入需求,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进行持续投入,研发投入金额较大且持续增长。未来,公司预计仍将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金额可能继续增长,在公司盈利水平无法同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公司存在经营性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的风险。

  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6,813.48万元,占当期资产总额的比例为28.82%,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系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主要发生在下半年,截至报告期末账款尚未到期所致。公司的终端客户主要为各政府机构,信用记录良好。2022年末,公司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为77.24%。若公司客户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无法按期付款的情况,则将会加大公司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稳定性、资金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愈加激烈。公司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众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同时还面临着来自海康威视、华为、英伟达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带来的市场竞争。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开拓和已有客户的维持能力将直接影响经营的持续性。

  由于目前公司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随着未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若不能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为下游客户不断提供更新迭代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开拓产品应用场景、开发客户资源,公司将存在市场拓展受限等风险。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产业链多方势力加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即使人工智能的规模化落地与渗透率提升速度与预期相符,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如果未来公司在研发方向上未能做出正确判断、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出及新场景开拓落后于竞争对手,将导致公司未来在新兴应用场景落地及商业化的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对公司未来开拓新市场、获取新客户、保持营业规模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若国家的支持政策落地不达预期,或国家产业政策发生调整,人工智能行业将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仍在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技术被不当使用或被滥用都可能令潜在客户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却步,也可能影响社会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普遍接纳程度,引起负面报道,甚至可能违反中国及其他司法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面临诉讼和相关监管的风险。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若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较大变化,公司将面临业务波动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同比降低3.4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47亿元,亏损扩大,较去年同期亏损金额增加0.57亿元。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以ChatGPT为代表的领域大模型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对话生成、图像生成、图像分割、音乐生成等领域都展现了让人惊叹的效果,并迅速的在一些场景快速应用落地,例如网络搜索、会议摘要、自动化编程、自动化办公软件等等。在另一方面,大模型的能力也迅速的从自然语言处理快速的向语音、图像、视频等领域横向扩展,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昭示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来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通用智能将逐步和各种应用/APP连接,生产力工具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体现在以下方面:

  大模型将会带来人机交互方式的深刻变革:ChatGPT工具产生标志着人类可以自然语言的方式与计算机交互,人工智能对真实世界的认知能力大幅提高,从而增强了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的体验感。这一变革将带来人工智能使用人群的扩张和应用的爆发,为AI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大模型推动行业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大模型展现出更强大的泛化能力,使产业界看到了在多领域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推动应用层的快速拓展。

  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催生边缘端芯片的产业机会: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对边缘端芯片的灵活性和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从而催生了更加适用于人工智能运算要求的芯片及相应工具链的产业机会。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根据上述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相关产业政策的加持,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公司以“自进化城市智能体”为核心战略,提出以数据为基础、以场景应用为导向,通过数据、算法、算力、应用的协同闭环,使得城市具备自学习、自进化的能力,构建数字孪生、持续进化的数字城市智能协同发展体系。通过自进化城市智能体智能分级,不同行业的场景能够明确现阶段的智能等级,为AI在行业的可持续长期发展指明了路径。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推进自进化城市智能体的建设,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让城市更加智慧、更加可持续、更加人性化。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以ChatGPT为代表的领域大模型在人机交互、内容生成、跨场景泛化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示着技术将向通用人工智能加速演进,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场景的快速拓展与应用的大规模爆发。面对这一重大行业发展机遇,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在大模型领域的技术探索,一方面结合现有的下游场景,开发出通用性更强、人机交互更加智能化的行业大模型,让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赋能客户;另一方面,公司将充分发挥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快速拓展新场景,并通过应用落地,进一步反哺技术,技术场景双轮驱动,加快城市智能体的自学习、自进化。

  同时,公司还将继续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依托算法芯片化核心技术平台,打造更具灵活性、更兼性价比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生产力,激发行业增长。

  公司将在现有的核心技术及研发平台基础上,加大软硬件设备、研发人员等研发投入,包括建立AI大模型基础算力中心、加强AI大模型团队建设,从而构建云天励飞千亿级大模型研发能力,并依托公司深耕下游场景积累的行业“Knowhow”,打造服务于多场景的行业大模型,为公司拓展行业应用、促进人工智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算法平台支持,强化核心技术壁垒。

  人工智能应用日新月异,对灵活性要求高,但目前硬件和算法生产的成本高昂,造成无法做到对场景需求快速反应,公司认为算法芯片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实现途径:云天励飞自主研发的AI芯片具备较低成本、较高性能、较低功耗的三重优势,可以广泛地应用到人工智能的终端和边缘端,是适应于人工智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求的新一代神经网络处理器。

  2023年,公司将继续加强神经网络处理器技术研发,满足市场对人工智能处理芯片在算法的多样性、准确性、算力密度及效能方面不断提升的要求;开发包括芯片工具链、软件开发包等组成的配套软件开发平台,满足多种应用场景下的开发需求。

  城市AI计算中枢是数字城市“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天励飞人工智能业务规模产业化发展的落地形态。一方面公司将基于已有的研发平台、核心技术以及下游应用场景,提供围绕大模型形成的综合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将建设城市级AI计算基础设施平台、AI计算资源与云服务管理平台,并面向数字城市治理与服务场景需求,研制算法自定义的端边数据采集设备,实现云边端算法与业务协同,为现代数字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AI计算与服务资源。

  2023年,云天励飞将继续坚持三个市场策略:一是通过标杆城市(灯塔)进行区域拓展;二行紧抓业头部客户,三是深度布局行业信创。

  云天励飞将全国人工智能投入居前的城市深圳、成都、青岛等作为标杆建立核心灯塔城市,并且在过去几年间经完成了灯塔城市人工智能应用终端和中台的布局,未来围绕相关场景的终端感知源或中台软件应用需求的增加,公司都将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公司将利用灯塔城市的标杆效应,向其辐射的周边地区拓展业务,进一步开拓新市场。

  另一方面,在灯塔城市里,公司将凭借大模型良好的泛化能力、算法芯片化带来的灵活和低成本以及积累的客户口碑,实现跨场景快速拓展,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规模产业化发展能力。

  云天励飞已与中国电子、万科、特建发等行业龙头公司形成紧密合作,在智慧城市、园区和商业综合体、智能物联网领域协同发展,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头部客户赋能;同时,公司为头部客户打造的标杆范例,可以进一步帮助拓展行业合作伙伴,增强公司的商业拓展能力。

  云天励飞坚持自主可控技术路线,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并与中国电子合作在算法、芯片及产业生态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行业信创布局。随着行业信创产业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公司将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发展机遇。

  重大调整!MSCI宣布:京沪高铁、大全能源等A股被纳入,5月31日盘后生效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3.92元。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556.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57%,股份类型:首发一般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