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直击股东大会|秋田微:四大因素助力Q1业绩增长,在研项目同步有序推进
5.直击股东大会|华阳集团:Q1行业降速是反超机会,国产芯片方案产品已大规模出货
6.直击股东大会|艾为电子:业绩随库存持续去化有望重启增长 股权激励支付费用大幅上升
7.【每日收评】集微指数涨0.48%,理想汽车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6.5%
集微网消息 近日,在《【IPO价值观】宁德时代助力壹连科技业绩暴增 毛利率持续下降警示行业》一文中,笔者就曾分析,在新能源汽车风口下,得益于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的助力,壹连科技的业绩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高速暴涨。
尽管如此,但对于壹连科技而言,其毛利率却持续下降,这不仅仅是行业的常态,同时,由于其业绩高度依赖于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导致其议价能力也在削弱。与此同时,笔者通过对比发现,其实壹连科技的毛利率与同行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且在研发、专利等方面,意味着公司未来成长和竞争优势,在这方面,其同样存在不及同行的情况。
综合来看,对于壹连科技而言,由于受到市场竞争激烈以及面对宁德时代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上涨等众多因素,导致其在过去几年中,毛利率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但实际上,与同行相比,壹连科技的毛利率同样有所不足。
据壹连科技在IPO招股书中表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连接器业务(连接器属于公司上游产品)或传统线束业务,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大力扶持及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长,多家可比上市公司也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了延伸布局,在保持其传统消费电子、手机通讯、燃油车及轨道交通等领域业务基础上拓展了新能源电连接组件或线束业务。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同行竞争对手的毛利率都在下降,这其实也体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在加剧。据业界人士向笔者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会和消费类电子走势一样,一旦厂商的产能上来以后,价格战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在这个阶段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十分关键,很多企业就倒在了这个阶段。”但是,整体而言,壹连科技与同行相比,其毛利率仍有差距。
对此,壹连科技解释道:“由于电连接组件产品为高度定制化产品,产品型号众多,终端客户项目和应用场景广泛,同一大类产品中的不同型号产品会因为规格尺寸、工艺路线、产能规模、客户结构等方面不同而存在差异,与可比公司同类或相似产品也会受到上述因素以及具体项目议价方面的影响,导致产品毛利率水平仍有所差异,符合行业特征。”
壹连科技还强调:“由于可比上市公司主要属于连接器生产厂商或传统线束生产厂商,其与公司业务类似的新能源电连接组件、线束业务的占比相对较小或未公开披露相关数据,且对于新能源领域,因客户定制化需求和终端客户项目存在差异,导致公司与可比公司生产所需材料、产品规格尺寸、工艺路线、产能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项目议价方面也会受客户合作年限和合作规模的影响,从而对同领域相似产品的毛利率水平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上述可比公司的主要产品应用领域和主营业务构成与公司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仅部分业务具备可比性,相似业务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基本与公司一致。”
此外,在面对客户方面,壹连科技也指出,由于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均有鲜明的市场战略定位和较为个性的市场细分产品,购买的公司产品均为定制化产品,对生产工艺、技术、材料均有定制化的要求,定制化的产品之间不具有通用性,毛利率差异可能会较大。
此外,壹连科技还表示,因为公司核心客户体量较大、对供应链的控制较为严格,当客户的最终产品出现降价或降价趋势时,客户会凭借自身较强的议价能力向中间产品制造商压低采购价,尽管公司也有部分的成本传导能力,但在客户采取降价措施时,同一项目的产品仍可能会存在毛利率下滑的现象,因此造成某一项目产品的毛利率在年度间发生波动。由于行业内不同公司的客户体量及需求均有所不同,主要产品的议价场景和成本传导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可能会导致可比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差异。
而为了提升毛利率,壹连科技认为,未来公司将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工艺革新、扩大生产规模等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并持续推出盈利能力较强的新产品,同时公司还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改进工艺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在行业竞争加剧陷入价格战之际,又面临原材料上涨,对于壹连科技而言,可谓是“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则势在必行,但是,从研发费用率方面来看,在同行竞争对手都在提升研发费用率之际,壹连科技的研发费用率却在下降!
据数据统计,2020年、2021年,壹连科技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5%和4.25%,而竞争对手徕木股份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42%、6.02%,瑞可达的研发费用率为5.02%、5.13%,胜蓝股份的研发费用率则为4.69%、5.22%,由此可见,在这几家企业中,徕木股份、瑞可达、胜蓝股份的研发费用率都在提升,唯有壹连科技的研发费用率在下降!
而到了2022年,壹连科技的研发费用率的研发费用率更是下降到了3.35%,对此,据壹连科技表示:“2022年度公司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导致研发费用占比有所下降。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较上年增长了51.48%,其中维修及鉴定费增长幅度较大主要系部分研发项目根据客户要求增加了相应的检测鉴定程序从而增加了相应的研发支出。”
除了研发费用率方面与同行竞争对手相反以后,此外,在研发人员占数量占比和专利方面,壹连科技与同行竞争对手相比同样存在不足。
如在研发人员占数量占比方面,截至2022年,壹连科技研发人员为 416 人,占员工总数的 9.41%,胜蓝股份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4.76%,瑞可达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20.95%,徕木股份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0.38%。
而在专利方面,壹连科技与同行竞争对手的差距则更大。截止到2022年末,壹连科技的专利数量为125项,而胜蓝股份的专利数量为240项,瑞可达的专利数量也有201项!
谈及未来公司发展,壹连科技坦言到,随着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的持续成长,公司在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较大。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汽车类产品的研发投入用于汽车领域中高端产品的模具开发和产品开发,为响应未来汽车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期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汽车市场的客户群体,在汽车电子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当就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产业链成本转移到上游已经成为常态,且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变得更加严重,研发实力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立身之本,而壹连科技在毛利率本身就不足同行的情况下,其研发费用率和研发人员占比等方面依然比不过同行,那么,即便有大客户宁德时代的订单支持,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又将何在?
1、团队研发和产业化资金背靠苏州大学,苏大维格微纳光学技术沉淀扎实,有利于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2、苏大维格围绕微纳光学技术进行前沿产品布局,同高伟电子合作VR产品,向上海微电子提供光刻机相关组件,上车华为合作品牌方的AR-HUD头显系统,AR+光伏设备+光刻机配套概念齐发。
3、苏大维格收购的子公司常州华日升近两年经营表现拖累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当前商誉计提减值完毕,并于2022年初向华日升指派了管理团队进行全面接管,历史包袱出清,今年有望扭转业绩颓势。
集微网消息,光刻机作为芯片制作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高端的核心技术目前基本上被荷兰ASML一家公司垄断,日本的尼康、佳能也只能勉强生产DUV光刻机。而面对美日韩对中国半导体高端制程领域的封锁,我国光刻机研发进度非常缓慢,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研究,上海微电子目前已经可以生产ArF、KrF和i-Line光刻机,性能据传也已经可以比肩佳能,而在其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里面,苏大维格一直为其提供定位光栅部件。
苏大维格于200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注册成立,2008年公司经过改制,将业务领域扩大到镭射转移材料、平板显示材料、高端光学防伪解决方案和先进制造装备。201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2018年成功攻克AR纳米波导镜片批量化关键技术。2019年微纳光学新材料项目及维格光电产业园落地盐城,高性能柔性触控屏及模组和研发中心项目落地南通。2021年非公开募集8亿元,用于建设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光学级板材项目及 SVG 微纳光制造卓越创新中心项目。
苏大维格股权上市至今结构整体较为稳定,实控人产业资源深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林森持有 18.35%股份,其作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至2001年历任苏州大学激光研究室副主任,苏州大学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1年至2008年任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至今任公司董事长。第三大股东深创投新材料基金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子基金,借助战略投资者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此外,苏大投资是江苏大学全资子公司,在高校支持下公司科研实力有所保证。
股权激励归属期业绩均未达标,管理层增持股票稳定股价。2021年苏大维格实行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549万股,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 2.11%,授予价格为14.54元/股。激励对象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核心骨干员工,目前第一个/第二个归属期业绩没有完成,相关权益已经作废处理。此外,在2022年5月30日,苏大维格公告实控人、管理层、核心骨干等在6个月内通过契约型基金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合计增持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增持价格不超过30元/股。截至2022年8月30日,中层管理人员及骨干已经通过和德创新私募基金增持2355.5万元。
苏大维格上市至今仅发生过两次资金募集行为,最近一次则是发生在2021年,此轮重点投向光学板材和柔性微纳智能制造领域。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微纳光学主力产品——新型显示光学材料的扩产、延伸产业链以及提高公司的产业化研发实力。本次发行能够提升公司微纳光学产品的产能规模,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完善公司新型显示光学材料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公司在该产业链中的价值比重。
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8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投资以下项目(当期公司有息负债也为8亿):
附:苏大维格子公司盐城维旺科技是京东方(SZ.000725)、三星电子(KS.005930)、LG Display(NY.LPL)、友达光电(TW.2409)、佳世达(TW.2352)、冠捷科技等主流平板显示企业的重要供应商,服务领域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定制化显示屏等,尺寸覆盖了十几英寸到75英寸的各类规格。
微纳光学是一门研究微观和纳米尺度下光学现象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到微观结构和纳米结构对光的相互作用、控制和利用,微纳光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纳米光子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子晶体、光学超材料等。
苏大维格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加强和完善微纳光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制造能力,公司是业内少数拥有微纳光学制造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微纳光学制造产业链主要包括装备制造、微纳结构设计、原版开发、规模化生产四个环节。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设备与工艺的适应性是关键,公司掌握了工艺流程的核心原理,公司凭借自身技术研发、应用创新等方面的实力,取得并巩固了产业链优势。公司当前的核心技术如下:
微纳结构设计是定制化生产的基础,公司根据客户提供的图形效果和光学特性要求,进行微纳结构设计,并提供微纳制造技术解决方案。公司纯熟掌握微纳结构的设计原理,一方面能够及时快速地依据客户要求调整设计、优化性能;另一方面又能够继续研发,形成新的视觉特效,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在微纳光学制造行业,多数企业通过外购获取相关生产设备或原版,而苏大维格依靠技术研发能力自行制作原版,能够有效缩短设计、试样、批量化的周期,一方面因试样速度快,反应及时,使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为公司拓展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公司根据在批量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灵活调整设备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为稳定客户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当前产品的主要分类及应用如下:
当前,苏大维格业务整合为公共安全和新型印材事业群、反光材料事业群、消费电子新材料事业群以及高端智能装备事业群。其中公共安全和新型印材事业群的业务具备长期稳定性,独家为公安部批量提供驾驶证、行驶证和防伪膜。
高端智能设备:公司高端智能装备包括直写光刻、3D光刻、投影/扫描光刻、纳米压印光刻设备等。公司光刻设备原对外销售对象主要为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近年来持续向企业拓展,并已实现了对半导体领域企业的销售;在光刻机关键器件方面,公司已向上海微电子提供了其半导体领域投影式光刻机用的定位光栅部件;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投影式光刻设备在光伏铜 电镀图形化设备、以及直写光刻在芯片掩模板和 IC载板等领域的应用。
反光材料:近年来,结合公司的3D光场打印技术,能可靠地在反光材料上进行3D动态图像的制备,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号牌管理与智能识别,稳固了公司在国内车牌膜市场的领先地位。未来,公司将在强化微棱镜产品市场营销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生产制程的绿色环保,打破3M、艾利•丹尼森等国外企业对微棱镜型反光材料的垄断。
消费电子新材料领域:公司导光材料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已与下游主流面板厂商建立业务关系,终端设备客户包括微软、华为、DELL、Acuity Brands LED灯具、Acer、TPV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公司触控产品、特种装饰材料与导光材料目标客户重合度较高,为公司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广泛且优质的客户渠道。
1、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生产的光刻设备,攻克了AR领域的关键技术,具备了衍射光学元件(DOE)、TOFDiffuser和表面浮雕关栅波导镜片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公司与高伟电子合作,共同进行了相关AR光学器件等研发生产,苏大维格的主要优势在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开发,而高伟电子是苹果手机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其拥有顶级的客户资源。双方经过整合客户资源,更为直接了解苹果和华为等全球主流移动终端客户的需求,减少产品开发成本和客户导入周期,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加速苏大维格的产业化进度。
2、现阶段,会议平板、触控电视、智能白板等中大尺寸触控设备市场尚是一个蓝海市场, 华为、TCL、海信、康佳等各类企业纷纷入局,发布其中大尺寸触控终端产品。目前,市场上中大尺寸终端设备主要应用的仍是传统的红外触控方案,该技术在触控精准度、稳定 性和耐用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无法满足中大尺寸触控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容触控技术正逐步取代红外触控技术成为行业主流方案。公司凭借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的单膜方案及全自动生产线不断获得行业头部终端品牌和国际领先厂商的认可,并与下游厂商及终端客户紧密合作,不断推动电容触控解决方案在中大尺寸终端设备领域的应用。
3、公司目前正就AR-HUD(HUD称为抬头显示器)技术与行业领先的智能汽车系统方案商以及相关产业方进行深度对接和产品测试。公司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的AR-HUD方案结构更为简单(从多片光学反射折叠镜简化为单片光波导投影屏)、具有更大的FOV(可视角)、更远的投射距离(大于15米)和更小的体积(小于3L)。上述优势使得公司的方案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安全性更高,且安装更为灵活,有利于不同系列的车型实现标准化,能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前装AR-HUD方案。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家行业领先的智能汽车系统方案商及相关产业方接洽,推动合作方案。
4、光伏铜电镀图形化设备方面,公司掩膜投影式铜电镀图形化设备目前测试进展顺利,苏大维格的电镀铜图形化方案,目前的速度是每小时3600片,快于另一家上市公司友商的3000片,并且得到了业内的认可,这个效率还能提升,效率和性价比在光伏领域是至关重要的,预期未来该领域将是公司成长的一大动力。
苏大维格近两年的亏损较为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子公司华日升商誉计提减值。财报显示,苏大维格2021年营业收入为17.37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下降762%,当年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华日升微棱镜反光材料销量下滑,同期原材料涨价,形成商誉一次性减值计提3.1亿元,同时公司新建产线稼动率和良品率较低,公司当年业绩表现极差;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7.15亿元,归母净利率亏损2.7亿元,常州华日升再次进行资产减值2.2亿元。2022年度,华日升收入情况同比已经改善,盈利能力的修复仍然需要观测。而在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3亿元,同比下降1.05%;归母净利润106.11万元,同比扭亏;扣非净利润亏损343.52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078.43万元,整体亏损实现了大幅收窄。因此在过往两年公司经营数据表现较差,而根据评估机构出具的商誉减值测试报告,公司当前历史包袱几乎出清,经营情况预期会发生好转。
近几年来,苏大维格营收提升,营收结构调整变化不大。其中微纳光学产品是苏大维格的核心业务,占据了70%以上的营收;收购的华日升(反光材料)占比为28%;其余产品占比较小。发生大规模资产减值的常州华日升,其化工原料占据成本的40%,地缘政治紧张严重影响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而微纳光学业务需随着消费环境的回暖,继而完成业务的增长。
新品业务整合不顺利,毛利率持续下降。2018-2020 年,苏大维格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的区间,随后毛利率发生了大幅下滑。毛利率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高端微棱镜型反光材料、AR光波导镜片等高毛利业务拓展进展缓慢。分产品来看,微纳光学产品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26.8%下降至2022年的16.01%,反光材料毛利率从2018年的29.7%下降至2022年的12.85%,主要原因是疫情等因素致使下游客户购买意愿下降,同时原材料化工料成本剧增。另一方面,从公司糟糕的毛利率情况表现来看,当前公司下游需求较弱,公司所处环境呈现充分竞争态势,产品的护城河壁垒较低。
苏大维格经营恶化,债务压力较大。截止至2022年,苏大维格的账面现金和金融资产合计7.9亿并不能覆盖公司的总负债,公司长期保持高负债经营结构;但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在2022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比有着大幅的提升,达到了2亿元,公司短期的偿债能力尚可。
苏大维格近两年的主要布局的营收增量点主要体现反光材料这一业务板块。道明光学反光材料技术含量较高,是国内首家能全系列自主设计和量产微纳米棱镜型及全棱镜型反光材料的企业;星光新材在反光布行业地位突出,产品质量优良、性价比好,市场竞争力强;水晶光电已构建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五大业务板块;苏大维格子公司华日升是具备玻璃微珠型和微棱镜型反光材料生产实力的企业,公司提升了微棱镜型反光膜产线效率,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从营收规模上看,2022年,苏大维格、道明光学、星华反光和水晶光电的营收分别达17.16亿、12.87亿、7.33亿和43.76亿元。同行业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速偏缓,水晶光电在行业里面的营收规模最大,并且苏大维格的整体产业布局追随水晶光电。
在毛利率的水平表现方面,除开水晶光电,各家公司的毛利率整体呈现下滑的市场态势,可以看到行业整体受到地缘政治摩擦的影响较大,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对行业公司的经营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但是苏大维格当前的毛利率表现最差,公司当前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新近并入业务没有能够给公司整体经营表现锦上添花,反而拖累了公司整体的业务表现。但是当前苏大维格管理层已经介入子公司常日升的接管,随着公司的规模效应和行业回暖,毛利率有望修复至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整体的估值情况:苏大格维当前资产表现水平比较一般,由于其较为充满想象力的战略布局,市场当前仍然给与一定的估值水平。而道明光学和星华新材整体业务相对比较聚焦于反光材料,公司产品规模效应明显,但是发展潜力相对受限。而水晶光电的整体业务布局在同行里更具借鉴性,2PB的资产质量比较符合行业的标准水平,如果后期苏大微格的战略布局能够得到有效转换,EPS得到修正,20亿左右的营收能够达到行业平均的毛利率水平,即25%左右,公司当前估值也并没有过低。
尽管苏大微格过去两年经营陷入了困境,公司收购来的反光材料公司暂时拖累了公司的财务表现,但是公司整体的战略布局似乎也已经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张美好的蓝图,VR+光伏设备+光刻机器件供应的组合惹人无限遐想。而针对华日升2021年度业绩下滑事项,公司已于2022年初向华日升指派了管理团队进行全面接管。
与此同时,6月份苹果WWDC即将到来,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MR产品能否能够即期犹未可知,高伟电子和苏大微格合作的光学模组成色几何,苏大管理层仍然三缄其口,但投资者仍对其充满期待。
此外,AR-HUD已经成为车企主流配套上车方案,随着智能座舱成为车企争相角逐的新千亿级市场,车内装载HUD,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大趋势下的必然之路。通过HUD设备,用户可以观察到车速、限速指示、驾驶路线图等信息,为驾驶带来全新体验。有数据称,到2025年,在欧洲,北美,中国和日本等地区,全球AR-HUD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43亿美元。
而在光刻设备领域,苏大维格相信光刻机一些市场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公司管理层曾表示,今后5年对公司光刻机而言,更应该要把握住在泛半导体领域的机会,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我国光刻机发展的绝好时机。
集微网消息 近来,据笔者查询得知,PCB厂商广州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合科技”)拟深交所主板上市,其上市拟募资超过9亿元,主要用于“黄石广合精密电路有限公司广合电路多高层精密线路板项目一期第二阶段工程”项目。
据悉,广合科技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印制电路板研发与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着力深耕于高速PCB领域的研究。公司拥有多项应用于各类服务器PCB板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并掌握了与之配套的高精度制造工艺。
据广合科技介绍,公司“服务器主板用印制电路板”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中国工业联合会组织开展的2022年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大数据服务器套板的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入选中国电子学会评选的202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POFV+Dimm超厚高速服务器板制造技术”应用于云计算高速服务器的CPU主板,在服务器Dimm内存位置采用POFV整平技术,并运用UPI传输技术处理CPU之间的信号通讯,实现对应阻抗±8%,同时在板厚3.0mm、微孔直径0.2mm的条件下可实现孔铜25μm、面铜48μm的成品要求,并可满足客户在翘曲度管控、钻孔孔壁质量管控等方面的严苛要求,能够保证在高强度计算下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完整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高速存储主板制造技术”应用于中高端储存类服务器主板,该技术克服了树脂流动度降低、材料刚性变高所带来的可加工性变差的问题,同时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插入损耗的影响,产品厚径比达到12:1-14:1之间,采用润滑降温微孔钻孔技术、复合波脉冲电镀技术提升高厚径比产品的孔壁质量,保证此类产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大数据服务器用高多层高速印制电路板技术”、“一种SSD(固态硬盘)半挠性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超高速服务器印制电路板制造技术”、“超大尺寸高速服务器电路板制造技术”、“高速服务器精密背钻技术”、“高密度互连阶梯服务器电路板制造技术”、“基于EGS平台高速传输技术的服务器主板开发及应用技术”等多项应用于服务器板生产的核心技术,与上述核心技术相关的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
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和管理优势,结合下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了“云、管、端”发展战略。“云”是指与云计算相关的服务器用高速多层精密PCB产品,“管”是指作为数据交互管道的通信设备相关PCB产品,“端”则是指智能终端设备,即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控医疗等相关的PCB产品。
公司在不断巩固“云”相关的服务器用PCB市场地位的同时,也积极拓展5G通信设备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PCB产品市场。公司将通过完善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能力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据其强调,公司印制电路板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应用市场,在产品精度、密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市场布局覆盖“云、管、端”三大板块,产品广泛应用于服务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安防电子、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其中服务器用PCB产品的收入占比约七成,是公司产品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为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提供重要电子元器件供应。
业绩方面,2020年-2022年,其营收分别为16.07亿元、20.75亿元、24.12亿元,相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1亿元、2.79亿元,相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21.42%、15.54%、22.24%。
客户方面,已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客户资源,主要客户包括DELL(戴尔)、浪潮信息、Foxconn(鸿海精密)、Quanta Computer(广达电脑)、Jabil(捷普)、Cal-Comp(泰金宝)、海康威视、Inventec(英业达)、Honeywell(霍尼韦尔)、HP(惠普)、Celestica(天弘)、Flex(伟创力)等。
此外,公司已和华为、联想、中兴等国内知名客户开展合作,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直击股东大会|秋田微:四大因素助力Q1业绩增长,在研项目同步有序推进
集微网消息,5月11日,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秋田微,证券代码:300939)召开2022年度股东大会,就《关于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关于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变更实施地点、实施方式并调整内部投资结构及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关于监事2022年度薪酬的确认及2023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等议案进行了审议和投票。
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会并对议案投出赞成票。大会期间,爱集微与秋田微董事长黄志毅就公司现在业务情况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面对复杂多变的的经济政治环境,秋田微全体员工在经营管理层的带领下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经营中的风险和挑战,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根据公告内容显示,2022年秋田微营收约为11.04亿元,同比减少0.70%;净利润约为1.59亿元,同比增长45.21%。
进入2023年,秋田微第一季度依然获得较佳的成绩。资料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秋田微营收约为2.42亿元,同比减少4.55%;净利润约为0.32亿元,同比增长22.39%。
对于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的原因,秋田微董事长黄志毅透露,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1、受产品结构及材料价格影响;2 、公司收到的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增加;3 、公司现金管理收益增加;4、公司精益生产提高了效率。
资料显示,秋田微主要产品包括单色液晶显示器、单色液晶显示模组、彩色液晶显示模组及电容式触摸屏等,应用于工业控制及自动化、物联网与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客户包含终端产品生产厂商和技术服务商。
从秋田微2023年年报中获悉,该公司产品在工业控制及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主要包含仪器仪表、安防设备、电源控制器、电梯设备、加油设备、充电桩、水电气表、电焊面罩、办公设备、POS机等,客户主要包括ABB、惠普、西门子、海兴电力等。
在物联网与智慧生活领域的应用主要包含智能家居(家庭安防、门禁、监视器、智能显示、能耗监测器、温控器等)、智能穿戴等,客户主要包括海尔、松下、GE、日立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包含医疗设备(B超设备、CT设备)、血压计、血糖计、体温计等,客户主要包括欧姆龙、三诺生物、乐心医疗等。
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含车载仪器仪表、音响导航、空调控制器、流媒体后视镜等,客户主要包括轩彩视佳、德赛西威、Faurecia(佛吉亚)、矢崎仪表等,配套比亚迪(目前主要应用于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车型)、长安、东风柳汽、吉利、日产等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制造的多款车型。
不过,从其收入构成上看,秋田微收入主要依赖于彩色液晶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单色液晶显示模组。谈到现在彩色液晶显示模组、单色液晶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市场行情如何时,黄志毅则表示,受宏观经济影响,自2022年下半年至今,光学光电子行业,特别是消费电子领域参与者承压较大。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持续显效,目前来看经济持续回升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与国内众多同行业参与者一样,相信行业整体长期价值,但不排除可能受行业市场波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短期波动。
针对2023年液晶显示、电容式触摸屏的市场竞争态势,公司做了哪些战略储备时,黄志毅表示,公司始终将创新与自主研发放在首位。为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创新体系,积极探索行业前沿技术,将技术创新的着眼点立足于符合政策发展方向、行业特点、市场需求及公司资源现状的前沿应用技术创新上,以技术创新驱动未来发展。通过对行业前沿技术的跟踪、相关产品的探索研发与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保持公司行业领先的竞争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53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 用新型专利134项。
同时,其进一步补充道,公司将继续遵循政策导向、紧跟市场需求,利用自身不断完善的研发体系以及技术积淀,积极推动存量产品的技术更新迭代和结构改进,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持续提升产品结构、拓宽产品应用领域以取得良好的收益。
从秋田微2022年年报中获悉,该公司研发团队在高可靠性芯片COG邦定、高性能PMVA-LCD、快速响应液晶光阀、车载防眩光液晶光阀、ARM控制板、工业电脑、工业类显示器、智慧串口显示模组、特殊光学特性触控显示模组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电子纸膜片和模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液晶光阀、Mini LED背光触显模组、5G通讯用波长选择器(WSS)硅基液晶器件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那么该公司在研项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呢?对此,黄志毅介绍道,公司在研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如下:
(1)电子纸膜片和模组。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电子纸膜片与模组项目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的膜片和模组演示样品开发,光学指标达到行业水平,开始进行小批量委外涂布、电子纸膜片和模组大样制作及可靠性测试;公司已就电子纸技术申请18项专利,获得4项发明授权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同时,公司有序推进募投项目“电子纸模组产品生产线项目”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中试车间装修并开始设备调试。
(2)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液晶光阀。2022年,公司完成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液晶光阀样品制造,并与合作方进行联合测试和优化工作。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就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液晶光阀项目申请8项专利,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3)MiniLED背光触显模组。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就MiniLED背光触显模组项目申请5项专利,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公司已完成MiniLED背光触显模组样品开发,处于市场开拓进程。
(4)5G通讯用波长选择器 (WSS) 硅基液晶器件。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就该项目申请了9项专利,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目前公司已完成5G通讯用波长选择器 (WSS) 硅基液晶器件设计和样品制作,样品指标已达到设定目标。
其进一步补充道,除聚焦推进上述主要在研项目外,公司其他在研项目如基于ARM平台的种子色选控制终端、全反射式TFT显示模组、车载曲面触控显示模组贴合技术等均同步有序推进。
5.直击股东大会|华阳集团:Q1行业降速是反超机会,国产芯片方案产品已大规模出货
集微网消息,5月11日,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华阳集团,证券代码:002906)召开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就《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22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关于修订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的议案》等14项议案进行审核和表决。
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了本次会议,并就上述议案投出赞同票。参会期间,爱集微与华阳集团常务副总裁刘斌、董秘李翠翠等高管就公司目前发展状况、大环境影响、新技术/新应用进展等进行了交流。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
今年1-4月,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呈景气发展趋势,产销量分别完成229.1万辆、222.2万辆,均同比增长42.8%,带动汽车整体产销量分别完成835.5万辆、823.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8.6%、7.1%。
在汽车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带动下,华阳集团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6.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27%。主要业务汽车电子及精密压铸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电子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14%,精密压铸实现营业收入13.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1%。
今年一季度,华阳集团营收同比增长9.63%至13.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1%至7753.1万元,扣非净利润也同比增长11.59%至7279.15万元,均保持增长趋势。
不过笔者留意到,今年Q1,由于新能源汽车及燃油车市场掀起多轮价格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速度,上游企业也相应受到影响,相比2022年一季度,华阳集团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同比减少15.6、13.47、8.1个百分点。
另外,下游汽车市场价格战,低毛利下,主机厂还把成本压力不断向上游供应链传导,导致产业链企业成本压力大增。对此,华阳集团表示,不同的客户带来的影响不同,“对我们来说,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长速度)不太够,主要受客户的影响比较大,一季度部分业绩占比较大的客户销量下降较大。”华阳集团进一步称,“随着新订单陆续投产、客户群拉大,单一客户对公司的营收占比在下降,公司受单一客户的影响程度也在下降。随着新订单的大幅增加和客户结构的改善,未来将向好发展。”
事实上,受下游市场增速放缓,其他同类企业近期业绩表现也不是很好,“很多领先企业业绩增速都降下来了,这是整个行业性的问题,对华阳集团来说,给我们带来了超越的机会。”
另外,近期汽车芯片短缺缓解,其实也缓解了华阳集团的成本压力,据介绍,“今年电子方面采购量大、采购成本占比高的品类价格都在往下走,整体看,今年汽车产业链价格波动对我们没有太大影响。”
华阳集团同时指出,目前部分不利影响因素主要是行业年降惯例,“汽车市场价格战,个别整车厂可能会要求我们提供更高的降幅。当然,目前公司的产品已处在充分竞争的阶段,项目竞标时实际上已充分让利,整车厂也明白我们降价的空间不大,所以整体评估来看,跟往年相比,年降不会特别大的差异。”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在加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阳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内智能座舱产品线最丰富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精密压铸行业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之一,精密压铸业务连续多年持续高增长。华阳集团的重心也逐渐向汽车智能化、轻量化赛道倾斜。
其汽车电子产品已进入Stellantis集团、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北京现代、悦达起亚、VinFast、长城、长安、吉利、广汽、北汽、比亚迪、奇瑞、东风乘用车、一汽红旗、赛力斯、蔚来、理想、小鹏、小桔智能等客户供应链体系,据华阳集团披露,新定点项目中,新能源车项目增幅显著。
精密压铸业务方面,新能源和汽车电子订单占比大幅增加,目前已导入比亚迪、博世、博格华纳、宁德时代、泰科、法雷奥、蒂森克虏伯、捷普、大疆、大陆、纬湃、海拉、莫仕、伟世通、舍弗勒、采埃孚、电装、爱信、亿纬锂能、日本精机等客户新项目,新订单有望快速释放。
其中,AR-HUD已成为华阳集团重点经营领域之一,光学创新方面,双焦面AR-HUD产品获得定点项目,斜投影AR-HUD产品参与外资全球化项目竞标,与华为合作的LCoS AR-HUD项目已投入开发,实现TFT、DLP、LCoS成像技术的全面布局,同时开启光波导技术预研,下属公司华阳多媒体与华为签署了智能车载光业务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智能汽车尤其是AR-HUD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据盖世汽车数据,2022年华阳集团AR-HUD出货量约为45万台,在国内公司中排名第一,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电装,会议上,华阳集团表示,“我们去年拿到了比较多的新项目,今年会保持增长态势。”
智能化方面,下属公司华阳通用新设立全资子公司华阳驭驾(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发展智能驾驶业务,致力于相关的软硬件研发、测试服务和技术咨询等;自建多功能自动泊车测试场地并投入使用。
此外,集成ADAS功能的电子外后视镜第二代产品、高精度定位产品、智能座舱域控平台、自动泊车产品等,均获得定点项目;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平台等也在加速研发推进中。
为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华阳集团2022年研发投入约5.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38%,营业收入的9.16%,较上年提升0.66个百分点,研发方向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大领域。
而随着本土汽车品牌迅速崛起,也在推助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进程,特别是过去3年汽车芯片短缺期间,给本土芯片企业带来了新机遇,华阳集团表示,“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做国产替代工作,杰发、芯旺微等国内产品都已经在采购,价值量较大的AI芯片,目前也有国产方案可选,如专注智能座舱的芯驰科技、专注自动驾驶的地平线等,其中采用芯驰科技方案的产品,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大规模出货了。”
需特别指出的是,国产芯片能否上车,主机厂对芯片的可靠性和低成本需求是重要影响因素,李翠翠表示,“国产替代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6.直击股东大会|艾为电子:业绩随库存持续去化有望重启增长 股权激励支付费用大幅上升
集微网消息,5月11日,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艾为电子,证券代码:688798)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本次会议审议了2022年年度的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年度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13项议案。爱集微委托人参与此次股东大会并对上述议案投出赞同票。
随着终端需求回暖及库存持续去化,公司有望重启增长。艾为电子表示,整体宏观经济及半导体周期下行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终端市场需求疲软。我们认为随着终端需求回暖及库存持续去化,公司有望重启增长。
艾为电子产品布局如“芯片超市”且竞争力较强,公司表示持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大胆创新。放眼全球前几大模拟公司都是平台型公司,艾为电子创新性地打造了多品类、多领域、多客户的平台化格局,并在产品转化方面表现突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电源管理、信号链等,在各个细分市场中均具备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客户方面,公司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覆盖了包括小米、OPPO、vivo、传音、TCL、联想、比亚迪、现代、五菱、吉利、奇瑞、零跑、微软、Samsung、Meta、Amazon、Google等众多品牌客户。根据年报,艾为电子公司产品型号总计1000余款,2022年度产品销量超36亿颗。
2022年业绩承压,艾为电子持续丰富产品矩阵。2022年受整体宏观经济、疫情反复及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公司业绩受到影响,叠加公司持续加大研发的投入、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增加股份支付费用,根据该公司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5118.6万,同比下降117.75%。2022年,公司产品持续从消费类电子逐步渗入至 AIoT、工业、汽车等多市场领域,且相关产品在汽车领域取得持续突破,成功导入比亚迪、现代、吉利、奇瑞 、零跑、长安等品牌客户。艾为电子表示,公司始终秉持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和设计理念,随着其它领域的占比逐步提升,公司也在加大对中高功率产品的研发进程,从而满足工业、汽车领域客户的需求;同时,公司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及人才体系建设,为公司规模的扩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为构筑长期竞争力,艾为电子在研发投入上加大力度。艾为电子表示;“公司重视研发投入,预计2023年还会持续投入,尤其是对工业、汽车领域中高功率芯片产品的研发投入,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艾为电子拥有自己的可靠性实验室能够提供更高更严格的可靠性保障,为打造高品质可靠性产品保驾护航。该公司目前已经建成约6000平方米的可靠性实验室和测试中心,未来艾为电子还会持续加强实验室和测试中心的建设。自有可靠性实验室相对外包第三方测试能够提供更高更严格的可靠性保障,从而为艾为产品在手机、AIoT、工业、汽车等各大领域打造可靠性及高品质保驾护航。高标准的可靠性验证已成为艾为产品品质保障的标准工作流程。测试中心包括CP测试和量产测试,也为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提供了更全面的检测指标,切实为手机、AIoT、工业、汽车等各大领域客户提供优质的品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艾为电子年度股权激励支付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彰显长期增长信心。据了解,公司2022年12月推出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3年营收目标年增长率为20%、有望稳增长。公司发布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以53.07元/股的授予价格向744名激励对象授予478万股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覆盖700+核心人员,稳固吸引优秀人才。公司此次授予数量为478万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2.88%,授予人数共计744人,覆盖核心骨干、财务负责人等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人员。
7.【每日收评】集微指数涨0.48%,理想汽车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6.5%
集微网消息,沪指跌0.29%,深证成指涨0.02%,创业板指涨0.63%。成交额不足9000亿元,教育板块爆发,文化传媒、游戏板块涨幅居前,中特估概念股回调,船舶制造、医药板块跌幅居前。
半导体板块表现较好。集微网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18家半导体公司。其中68家公司市值上升,全志科技、晶晨股份、欧比特等公司市值领涨;48家公司市值下跌,中科曙光、同方股份、神工股份等公司市值领跌。
统计数据显示,4月底年报季度披露结束,进入5月以后,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势头持续。数据显示,5月以来已有逾90家上市公司的197位重要股东发布了减持计划。减持数量方面,计划减持数超过1亿股的有1家,是美邦服饰。5月5日晚美邦服饰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华服投资拟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5%)。减持股份数量紧随其后的是中金公司,其股东海尔金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9654.51万股公司A股股份,占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排名第三的是海印股份,其股东银叶新玉优选2期基金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509.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018.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
明星科技股多数上涨。“元宇宙”Meta跌0.1%,特斯拉跌0.4%。奈飞涨1%,苹果涨1%,微软涨近2%。亚马逊涨超3%,连涨七日至三个月最高,谷歌A收涨超4%。
纳斯达克100四只成份股中,京东跌1.5%,拼多多跌近1%,百度跌0.5%,网易涨1.6%。其他个股中,阿里巴巴和腾讯ADR涨近1%,B站跌近3%,“造车新势力”仅蔚来汽车跌,理想汽车涨近14%,一季度营收188亿元同比翻番,净利润9.3亿元同比扭亏。
领益智造——5月10日,领益智造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领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Hanson Robotics Limited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就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优化升级、量产测试等方面展开合作。
立讯精密——立讯精密5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四年前已在印度金奈购买了前 Nokia 和 Moto 两个完善的生产厂区,也有 5 倍于目前厂房的扩建土地,现在配合欧洲通讯客户在保证 3 年价量的前提下已在去年底投产,也承接了印度重要通讯营运商的一些网通产品业务。
万业企业——万业企业5月1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凯世通新增订单与市场拓展进程顺利,陆续生产、交付多款高端离子注入机系列产品,开拓覆盖了逻辑、存储、功率等多个应用领域方向。此外,凯世通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已在上海金桥、上海张江、上海临港、北京亦庄和安徽合肥等地建立了研发与客户服务中心。
特斯拉——5月1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宣布推迟4680电池的商业化生产,目的是为了引入“性能改进措施”。
理想汽车——理想汽车一季度总营收人民币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环比增长6.4%;其中车辆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83.3亿元,同比增长96.9%。
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简称集微指数,是集微网为反映半导体产业在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为投资者跟踪半导体产业发展、使用投资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数。
集微网观察和统计了中国“芯”上市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在A股的整体表现,并参考了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收规模,从118家集微网半导体企业样本库中选取了30家企业作为集微指数的成份股。
样本库涵盖了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装与测试、分销等半导体领域的各个方面。
截至今日收盘,集微指数收报3841.74点, 涨18.48点,涨幅0.48%。
【每日收评】作为长期专题栏目,将持续关注中国“芯”上市公司动态,欢迎读者爆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