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169028800

2023年首期专题研讨会聚焦“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模式及路径”

标签: 数据开发是做什么的 2023-05-20 

  公共数据作为数据资源的新的组成,其开发利用对助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实融合具有新的意义。为此,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新规文件,对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做出战略指引,各地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新规落地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一些概念、范围等基础性问题需要厘清,也面临制度、机制、模式等方面的难点和痛点需要破除。

  3月25日,信息化百人会专题研讨会(第77期,2023年第1期)在京召开,主题为“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模式及路径”,会议邀请了权威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需要厘清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并研究了公共数据价值释放的可行模式和路径,以期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由北京信百会信息经济研究院主办。

  夏义堃:如何选择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判断依据要基于不同场景变化的差异,寻求一种政府、市场和数据利他的平衡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夏义堃以“公共数据的内涵边界与开发模式”为题,重点从公共数据的概念理解角度进行了分析。她指出,从数据结构化利用角度,无论是公共数据,还是企业数据或者私人数据,只要通过多元多模态的汇聚,就必然会涉及到公共数据和私人数据间的关联和融合。从数据时尚利用和获取利用角度,实际上需要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认知的政府边界和市场边界。

  夏义堃认为,由于平台型企业数据的特殊性,平台型企业数据归属出现了边界模糊。国外研究发现,对于平台型企业采取强制性的数据获取共享,从数据利益、企业生态、数据创新和数据价值实现角度,所取得的效益和价值发挥,要远大于平台企业自身由于数据的共享时尚而带来的亏损。她认为,对于平台型企业而言,我们不妨把它视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数据价值共创过程中一个协同载体,应该对平台数据的获取和利用进行适当的规范。

  夏义堃指出,在数据开发利用模式选择上,传统一刀切式的政府供给、市场供给或活动供给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数据治理的复杂形势,而是市场、政府、企业,活动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型或者复合型利用模式。如何选择利用模式?判断的依据要取决于不同场景变化的差异,并在数据价值实现的成本、效益、数据权利保护以及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寻求一种政府、市场和数据利他的平衡,数据要素型企业数据利他行为的倡导对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新的。

  王晓冬:公共数据的开发之道需要形成“5351”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总体框架

  地方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晓冬围绕“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为抓手,加快数据二十条落地见效”这一主题做了分享。

  他指出,公共数据是落实数据二十条最新的的切入抓手之一。数据二十条在公共数据方面有四个鲜明的新规导向:一是制度上破冰,为公共数据合理有偿使用“开绿灯”;二是活动上强化,为公共数据助力共同富裕“增动能”;三是创新上留白,为公共数据授权开发利用“留空间”;四是安全上兜底,为公共数据安全规范管理“亮红灯”,这四点对于我们研究探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具有新的指导意义。

  关于建立公共数据的新型治理模式,王晓冬认为,公共数据治理首先要明确公共数据的内涵和外延,应逐步调整按照主体和过程界定公共数据的做法,从公共利益的内在属性角度更加科学合力地划分数据类型,同时要高度重视数据的强流动性、高融合性对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的影响,这既是数字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创共赢的创新需要。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要兼顾活动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化导向,探索建立符合公共数据特点的新型治理模式。公共数据开发利用需要形成“5351”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总体框架,即“五个价值导向、三个工作方向、五个创新抓手、一个平台体系”。

  清华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孟庆国,围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及其治理机制探讨”进行了主题发言。

  他指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大势所趋。在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上,各国早期是以推进公共数据的时尚应用作为主要渠道,但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共数据时尚,会因为数据的关联分析而产生风险问题,所以数据时尚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遇到瓶颈问题。既发挥公共数据的价值,又要保障公共数据的安全,采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是必然选择,也已形成广泛共识。

  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公共数据授权使用只能用于活动目的的规定,孟庆国认为这或许存在很大的问题。让公共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不应限制公共数据仅可用于活动目的,也应当能够商用,能够为各类市场主体所用,这样才能更大化发挥公共数据的价值,也有利于形成数据生态。公共数据具有公共性,这决定了公共数据的开发使用过程是活动性的,甚至是无偿的、免费获取的,但这并等于限制企业不能将公共数据用于商业目的。如果只是授权给公共部门来使用或者授权给企业只能用于解决公共问题,那么公共数据价值将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主导模式上来讲,可以分为本地政府自主运营、与外部企业的合作运营以及采取市场化运营三种模式,其中第三种市场运营模式是未来发展和探索的方向。就授权运营组织体系来看,地方普遍形成了“一局一中心一公司”的格局。对于这种格局中的“公司”,孟庆国认为,应该是市场化的,如果不是市场化的,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成立自己控股的大数据产业集团,将不利于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会带来更多的数据市场分割和数据垄断问题,从而使数据跨域的流通变得更加困难。针对当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面临的挑战,他指出需要在创新数据治理体系、强化数据供给、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变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推进公共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吴杏平:“保供给、促开发、建生态、强安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四方面建议

  地方电网大数据中心主任吴杏平重点围绕“电力数据的特征和应用探索”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电力数据的特点出发重点分享了电力大数据的相关应用实践,总结分析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建议。

  他指出,由于电网本身的业务、管理和技术属性,电力数据具有价值密度高、容量大、频度高、真实性强、多样化、活动性强、青春度高等特点,具备较强的公共数据属性。

  吴杏平现场分享了地方电网公司建设的企业级数据中台机制,以及培育的“电力看经济”“电力看双碳”“电力看水资源”“电力看民生”等数据产品及事发。同时,他总结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数据标准体系有待健全、数据治理难以高效推进、数据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数据安全流通面临挑战、电力数据时尚共享面临挑战等问题。对此,他提出“保供给、促开发、建生态、强安全”等四方面建议。

  1.公共数据的内涵,国内外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主要模式和路径,我国在治理体系、制度体系、权责划分等方面存在的障碍瓶颈,以及国外先进做法对我国的借鉴;

  3.从地方治理现代化角度出发,平台型企业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承担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

  信息化百人会成员、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祝守宇结合工作中所用到的数据使用经验,对比了国内外工商数据使用的难易度、数据丰富度、价格差异等情况,分享了他对于公共数据的思考。他指出,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对于数据的需求,海量高质量数据将产生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甚至变成全球竞争性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他呼吁需要高度重视数据的培育和共享,特别是市场化企业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生产高质量的数据和内容。

  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数据运营处主任梁柱成全程参与了海南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他结合参与的方案起草、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的编制、开发平台的建设、交易管理、规则制定等工作,从五个方面分享了海南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海南省在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中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为抓手,提出了建设全省统一的数据产品超市的创新业务模式,开辟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新赛道。同时,海南省将“简单的公共数据时尚”转变为“引进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开发数据产品,再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的模式。这使得价值密度高的“有条件时尚”数据可以为社会所利用,充分发挥了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的价值。

  我们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专家办技术总监张东认为,数据的时尚和共享是第一步,其次是数据的归集以及数据语义和知识图谱的加载,目前我国缺少专业型公司做这些工具。先推动数据的应用,时尚度足够后,通过元件封装,逐步走向探索数据的要素化和交易。数据要变成真实的应用甚至交易,建议从“域(Domain)”开始,如聚焦公共服务和数据、政府监管和服务领域等,从域应用取得突破。

  通过对北美发起构建的DOA/DOIP和欧盟可信连接(IDS)的研究和实践,他建议鼓励国产化的基础软件公司基于数据的确权、授权,以及可信连接的过程进行软件开发,探索数据互操作实现,打造时尚性开源的平台,赋能到数据可用的应用过程中。随着我国政府的监管和服务数据越来越丰富,有可能会反哺到政府的流程优化,也不排除数据可以走向市场化的运作和运营。公共服务的企业如水务公司积累的实时数据,也会逐步被政府调用,但数据共享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有可能创新政府投资模式逐步走向公共数据交易。

  辽宁省朝阳市大数据管理局副领导刘宝汉通过介绍辽宁朝阳市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模式及途径,分享了相应思考和判断。他指出,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共性平台需要地方、省、市级,自上而下建设,能统建不分建。个性平台则需要充分激活地方积极性。建议授权国企性质的运营公司从事建设、运营,如数字浙江、数字广东。数据管理由上而下推进,法治化推进 (立法权威、部门权威),专业化推进 (数字素养、专业化人才)。由下而上创新探索,总结、推广。

  施永益 杭钢集团总经理助理、浙江省数据安全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大数据联合计算中心董事长

  杭钢集团总经理助理、浙江省数据安全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大数据联合计算中心董事长施永益,结合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探索实践事发,分享了他的见解思考。目前对数据要素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需求”较热,而数据提供方“不敢分享、不能分享、不愿分享”造成数据供给侧较冷,数据市场形成了冷热交织的局面,使得数据应用创新场景的落地难度巨大。多年来,数据平台提供方想要实现数据场景一直基于先找需求、后找数据的被动局面,数据提供方、使用方、加工方等多方需求契合后才能开始数据处理工作,才有可能完成一次应用场景落地,合作机制复杂,平台方的价值回报更无从谈起,平台方的市场角色始终处于探索和投入的初级阶段。

  他指出,要想推动数据市场化、价值化的进程,首先要解决数据使用的问题,要“以场景需求来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应用,以场景落地来验证数据要素价值化实践”。在当前理论界对诸如数据与信息、数据元与元数据等概念尚未形成明确定义的局势下,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规则的制定。可以通过发挥地方体制机制优势,不断地进行探索验证,将数据的每次计算结果和数据应用作为下一次数据流通机制迭代升级的基础,不断推动数据发挥作用,丰富数据市场的高效运营,为数据要素价值化和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认为,当前政府牵头组织成立“数据集团”(所谓的数据“看门人”)这样的中立非营利性机构做好数据源的汇集和管理工作,是地方层面对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打的一剂强心剂。这样的机制下,可落实“底线和红线”要求,解决“时尚、共享、打破垄断”问题,能为所有的数据需求方提供所求的数据中间结果。这样的模式下,众多的数据加工方和使用方获得可使用的数据后,会有各式各样我们意想不到的数据使用场景喷涌而出,数据智能发展空间巨大。此外,有了“看门人”的同时,还需要有“我们(温州)数安港”这样的平台,作为数据加工、处理、使用的“监督人”,解决“看门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局面,切实保障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合法合规,助力数据要素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实现价值最大释放,如此,数据市场的繁荣将指日可待。

  我们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大数据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海红围绕如何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分享了他的思考和建议。他介绍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涌现的行业主导、区域一体化以及场景牵引三种主要模式,并总结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典型事发呈现的五大特征。针对加快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他建议要理顺公共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流通监管体制;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流通交易的登记备案制度及可信流通平台体系;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指导文件;规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探索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市场化运营的反哺机制。

  蚂蚁集团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家林江就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的准入机制、数据范围、产品与服务的定价三方面分享了相应思考和看法。他指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准入机制,主要涉及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的公平性和竞争性如何保障的问题,建议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各个环节中,应在设置合理门槛或资质的要求基础上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机会。关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范围,则建议针对数据青春度的不同,在数据分级分类基础上,借助隐私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使更多数据能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交易和服务。

  关于定价规则,则建议基于公共数据本身的公共属性,在合理反哺公共数据运营机构成本投入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公共数据本身使用的单位成本,对于基于具体场景的公共数据的产品和服务,现阶段要优先聚焦于发展数据市场,做大做强数据市场,预留充分空间,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

  公司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高级专家李汶龙认为,公共数据的边界和范围愈发清晰,在上海、杭州等地出台的规范中已经不存在争议。当下公共数据治理议题应当关注的不是数据属性的问题(属公属私),而是基于特定数据流的精细治理。他把公共数据的时尚类比于输水管道。首先要有管道,即公共数据生产所依赖的基础设施,目前对于很多地方省市仍是难点。其次得有水,这涉及数字化标准采集以及体系化管理。再次是水管堵塞的清理,涉及个人数据、商业数据因附着在数据上的各类权益没有妥善安排,导致数据无法流通的问题。最后一点应当是公共数据治理的关键。此外,公共数据时尚应与大模型训练等最新数字新规建立明确关联,充分发挥公共数据的多元性、代表性和复用性。

  信息化百人会成员、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原巡视员聂林海最后做总结发言。

  参与本次会议的线下嘉宾还有,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新规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信息化百人会成员、首旅集团原副董事长丁同欣,信息化百人会成员、我们互联网协会、我们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地方市场监管总局信息中心原副总工程师苏莉文,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龙飞以及百人会2035数字议程合作伙伴企业负责人等。

  线上参会嘉宾还有信息化百人会成员、信息化百人会兼职研究员、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共计70余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