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169028800

老子不是做培训的! 我的创业笔记 02

标签: 互联网运营培训 2023-05-08 

  你正在看的是一套新连载,由于之前在「即刻」App上被催更,所以开启了这一套新连载,主要是写写我的创业故事,随便看看吧。

  2019年6月,类总创业前找我聊,他说觉得针对互联网的职业教育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挖,并且,现有的产品的内容,对于新进者依然会有巨大的机会。

  1. 教育是讲交付的,职业教育交付的核心其实是就业。这件事儿并没有哪一家互联网职业教育平台做得特别好。

  2. 职业教育能服务的用户基本在0-2岁,生命周期不长,其后的问题,不是技能教育能覆盖和解决的。

  3. 赛道的竞争已经足够激烈,由于前两点的制约,其实不管是课程生产的成本,还是获客成本,都非常高昂,创业公司在没有资本介入的情况下,基本没戏。

  最早,我和合伙人们选择切入的其实是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而不是面向用户端,因为在我看来,与其没想好如何面对用户就to C,不如延续和利用一下我们已有的资源。

  上一篇我提到了,类总找我的同时,我的一位朋友也来找我,请我帮忙指导一下他的互联网运营团队。

  这位朋友是传统行业出身,自己有一家规模还不错的设计公司,他是非常典型的热爱学习,且对新鲜事物与行业充满好奇的老板。

  由于是传统行业出身,虽然招募了互联网背景的团队,但是不论是沟通——大家说的并不是同一种语言,还是判断——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都需要有人能帮助他。

  于是,我们决定,针对同样类型的公司,提供同样类型的服务。说人话就是,对传统行业想要转型互联网或加入互联网元素的企业,提供教练服务。

  换句话说,就是帮助老板去判断互联网团队的工作是否在正规上,翻译互联网的语言给老板听,让他能够获得第三方的视角去判断团队工作的合理性;反过来,将老板的所思所想用互联网团队听得懂的方法来传递给团队,让团队理解老板的决策逻辑,提升工作效率。

  2. 诊断互联网运营团队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以专业视角给出评价,帮助团队成长。

  也就是说,作为教练,我需要和运营团队开会,和他们去对数据、查验他们的动作,对不合理的部分给出优化建议,对有效的部分给出提升方法。

  3. 完成人才盘点,让老板和互联网团队的Leader弄清楚人才结构与组织架构方面是否需要调整。

  也就是告诉老板和团队Leader,谁有潜力,应该多安排事儿;谁不靠谱,可能需要替换掉,或者需要补充新人。

  说到这里,细心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了,在这个业务结构里,我们碰到的巨大的问题,就是天花板非常清晰且明确——它完全取决于我有多少时间。

  假设一家企业,每两周服务一次,全年收取100万的咨询费用户,那么满打满算,没有任何假期的情况下,我极限可以服务28家企业,那么这就是一家全年收入在2800万元人民币水平的「小作坊」。

  我与合伙人们坐下来商议,如果终局是成为一家咨询公司,我们缺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我们缺少的是可以为企业提供交付的顾问,以及大量需求类似服务的企业。

  1. 寻找那些愿意兼职,且有实操经验,有一定行业知名度的运营同僚一起玩。

  2. 如果碰巧有愿意一起玩的同僚,他大概率也会把我这里仅仅当成一个合作渠道。

  3. 我们很有可能需要成为中间商,说服企业接受某人的教练和对方报价,以及说服运营教练愿意接受企业提出的各种条件。

  4. 当前,我们并没有那么多亟需教练服务的企业,需求端未起,供应端做太多事儿,有可能反而会出问题。

  除了对这些问题和需求分条缕析,我们三个人其实在此前做的最关键的一件事儿是:定义止损点。

  虽然其中有过创业经验的只有一人,但是我们仨在合作开始前,认认真真做下来聊了聊,只要公司开起来,就会开始烧钱,烧的是我们自己的钱,那么大家在什么时候要喊「停」?

  结论是:我们仨每人拿出15万人民币,只要这些钱烧完还没有实现盈亏平衡,我们就要终止这家公司。

  是的,没错,我们启动这家公司时,只有45万元人民币,并且,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全部交学费。

  有了止损点,你会发现,我们在谈的所有的问题,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会围绕「现金流」做文章。

  没错,我们要挖掘和培养那些可以为企业提供教练服务的运营从业者,但是,我们要从中获得「现金流」,怎么做?

  因为我有两本畅销书,因为我做过课,所以我的合伙人问我,能不能做课程,通过课程来引流,通过课程来筛选可以合作的对象?

  因为我在前文已经说了:教育的生命周期并不长,面向的最大规模用户,其实就是0-2岁的从业者。

  换句话说,如果用「教育」来为我们筛选可以合作的对象,最大的可能性其实并不是获得一群有潜力的合作者,而是获得了一群,需要别人来帮他们健全技能的学习者。

  1. 如果现在做课,虽然可以得到现金流,但对整个公司的目标实现没有除了现金流之外的任何其他好处。

  2. 课程不能解决从业者的所有问题,但为了卖课却一定要包装成包治百病,这与我一直以来的理念有冲突。

  我把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传统的咨询行业,从那里去找出路,于是,几乎是灵光一现,也可能就是命中注定,我想起了一位老朋友的业务。

  更巧的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苏杰,在11月底给我引荐了一家新的企业合作,种种因缘巧合,居然成功帮助我们顺利渡过了疫情。

  关于私享会到底是什么,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做了什么演化,有没有实现我们初始的预期,后面我会和你慢慢说。

  今天的更新就到这里了,如果说我希望你从今日的更新中得到些什么,那么就只有一句话: